他本是大清王爺,寧願餓死也不賣國,偉人接見享副部級待遇

北京 85℃ 0
摘要:1887年,在北京,一個在歷史上名垂千古的人士誕生了,他就是愛新覺羅·載濤,他出身鐘鳴鼎食之家,位置王爺。如果歷史不那麼冷酷無情,大清國運也未曾衰敗,那麼他將是一個無憂無慮,衣食錦富地度過自己富貴的一生。作為大清的親王皇室,他的命運自然是與大清王朝相連的,到了清朝滅亡之前,他的境况也是每日愈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槍聲響起驚醒了處於清王朝的清夢,將清王朝拉回了殘酷的現實。

1887年,在北京,一個在歷史上名垂千古的人士誕生了,他就是愛新覺羅·載濤,他出身鐘鳴鼎食之家,位置王爺。如果歷史不那麼冷酷無情,大清國運也未曾衰敗,那麼他將是一個無憂無慮,衣食錦富地度過自己富貴的一生。

載濤是光緒帝的胞弟和宣統帝的叔父,在他們的家族中一樣享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不僅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在族中有著威望極高,但他也不會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子,非常熱心的幫助族人做一些事,所以大家把他尊稱為“族長”。

生在皇室自然是不為生活勞苦所奔波,享受平民享受不到的待遇,不為吃穿發愁,他是幸運的;但是不幸的是,每一個末代王朝的貴族親室,永遠都不會察覺自己的路以後會是多麼的危險异常,充滿未知的變數。

作為大清的親王皇室,他的命運自然是與大清王朝相連的,到了清朝滅亡之前,他的境况也是每日愈下。直到1929年,幾乎到了變賣家產的地步,而最幸運的是,在日軍侵華的時候,守住了做人的底線,守住了自己身為一比特中國人的底線,沒有向溥儀一樣投降給日本人,充當日軍侵華的幫兇,而後他的生活更是慘澹不堪,但他沒有直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槍聲響起驚醒了處於清王朝的清夢,將清王朝拉回了殘酷的現實。清朝覆滅,在命運的岔路口,載濤將何去何從。他究竟有著怎樣的選擇呢,還是說他連選擇的權力都沒有。

膽小怕事,大事不糊塗

載濤雖然出身貴族皇室,但他不是紈絝子弟,他不會驕奢無度,奢侈成性。他的一生有兩個愛好,一是唱戲,喜歡各種各樣的戲子來宮裏表演,自己也不時學上兩手,自己也是國劇票友,更是一身本領武功扎實;二是騎馬,他之前在法國的索米騎兵學校學習,專修騎兵作戰的科目,他一輩子愛馬,擅長畫馬,懂馬。

如此看來,與他人相比之下他也是一比特視野開闊的人,在1910年時,載濤就多次出國,去往歐美已開發國家去學習世界各地軍校的知識文化,這些無人問津的經歷使他成為了貴族皇室中罕有的軍事天才。而在武昌起義爆發後,大家逼著隆裕太后退位,隆裕太后首先想到了見多識廣的載濤,想要依靠載濤不肯輕易妥協。可奈何載濤以無能之詞推脫,滿身文武在當時環境不能施展。

隆裕太后母子逃不過退位的命運,隨之而來大清也逃不過滅亡的命運。

清亡後,載濤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至少他原來的貴族特權一去不復返。,載濤的生活日益艱巨,以變賣家產為生,作為顯赫一時的重要人物,哪怕虎落平陽,也要活得體面,這是與生俱來的傲氣,礙於面子,白天,他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能等到夜幕降臨,當黑暗來臨,因為模糊一切事物都是平等,只得用著夜的面紗,掩飾著一個在夜市擺攤的尷尬的貴族身影。1929年,他將自己的府邸貝勒府,變賣給當時的輔仁大學。

何曾想過,出身貴族,卻有這樣落魄的一天,不僅讓人感慨命運之無常,心中難免也會心生怨憤。日本侵略者也正是利用了這一人性的陰暗面,在滿洲國建立後,日本人扶持溥儀當傀儡皇帝,而他甘願充當了日軍的幫兇,不惜做那個為中國歷史抹黑之人。

為了更加順利進行侵華計畫,日軍頭目想要拉攏更多的心懷不甘的大清遺老為自己賣命,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就曾多次拜訪載濤,美名其曰是給予載濤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實則希望他為日本帝國效力。無論土肥原賢二如何威逼利誘,載濤都堅守如初未曾動搖,義正言辭地拒絕道:“寧願餓死也不做賣國賊。”

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載濤突破了自己性格上的弱點,做到了大事絕不含糊,守住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操守!直到後來溥儀再次登上皇位,力邀皇叔前來輔佐大業,載濤一如既往拒絕道寧死不做賣國賊,也囙此與溥儀切割。成人亦成魔,只一念之間,

作為大清皇室重要血脈,哪怕儘管窮困潦倒如此,他從未變賣過自己的良心,不與日軍為伍。

一世清白,何懼未來

1949年年初,北平的和平解放後,當時載濤所住街道上,有一比特派出所所長登門拜訪看望,說道:“你雖然是皇族,但卻不是死守規矩,寸步不前的老頑固,從辛亥革命之後,再到了現在國民黨的節節敗退大勢已去,在政治上,你做的不爭不搶,一塵不染,極為不易。所以在人民群眾中,威望之高,所以我想請你出來參加街道工作。”

人生有很多選擇,人在遇到岔路口時很容易選擇那些看似平坦,不需要努力的的路,可前途黑暗,但是也有一種路,沿途黑暗,但總能瞧見終點出口處那一抹光亮,然而在當時的中國,一點光亮就能支撐一個人堅持走下去的希望。好在載濤選擇對了,他選擇了站在人民這邊,他知道國之根本,昌盛的根本就是人民,他協助警察查閱戶口,和鄰居一起做衛生,文宣和支援抗美援朝戰爭等等。他仿佛已經是忘記了自己王爺的身份,而讓他一直掛在嘴邊與人分享的是,人們不再尊稱他為“七爺”“貝勒爺”,而是親切的叫做“老載”。他覺得非常滿意,似乎是自己和大家之間的距離縮短了。

從那之後不久,載濤應邀列席入圍全國政協一届二次會議,同一年夏天,他提出的一個名叫《改良軍馬以利軍用》的議案,後經過毛主席、朱總司令準予,而後讓炮兵司令部處理落實。然後載濤被毛澤東主席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這個職位在當時是可以享受部長級別的待遇!1954年的8月,毛主席親自接見了載濤,並親切地握著他的手與他交談了許久。

除此之外,大家應該還記得溥儀吧,沒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當時新中國成立後溥儀進了戰犯管理所,而後毛主席還委託載濤去看望溥儀,叔侄一見面就抱頭痛哭,載濤跟溥儀介紹了皇室家族受到的關懷,而不是遭到世人冷眼和唾弃。載濤提到新中國成立建設後取得輝煌成就,就一臉驕傲。臨別時,他一再囑咐溥儀一定要好好讀書學習,改造自己,把以前的壞習性改掉,做個愛國愛人民的好人。溥儀連忙點頭答應。

值得一提的是,載濤非常積極的向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當時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而載濤的兩個孫女也隨著部隊參加戰鬥,這是載濤自己同意並且鼓勵孫女參加的。而到了朝鮮,當時山路崎嶇,非常不適合卡車運行貨物,所以無奈中央决定向朝鮮輸送25000匹軍馬,當然作為民政局領導的載濤,肯定得首當其衝,他和鄭新潮率領工作組火速趕往東北、內蒙古等地選購徵集軍馬,然後將軍馬馬上送到前線,最終他們順利完成任務,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到了1957年,載濤身為滿族的前輩,在當時民族政策的頒佈時,他就遍訪各個郊區和縣少數民族聚居地,文宣民族政策,檢查有關民族的工作生活情况。他每到一處,就有羣衆迎接他的到來,而大家也親切和尊敬的稱他為“載老”。而他也是思緒萬千,回想自己這些年的經歷,想想自己的遭遇,當初堅定不移的站在人民和國家這邊,他無怨無悔,他覺得自己對得起人民,對得起國家,為自己當初守住底線是一比特真正的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1970年9月2日,載濤在北京悄無聲息的走了,享年83歲,他選擇人民忠於人民,使他成為了一個純粹高尚而不失平易近人,一個道德和愛人民的人。對於載濤,他對自己失去的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如何去做一個被別人感恩和在乎的人,正如像毛主席那樣的人,所以他對毛主席的恩情,一生都銘記於心。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