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專業、學校、都市,到底哪個更重要?一文解析,很全很有用!

北京 142℃ 0
摘要:高考志願該怎麼填?全國600多座都市、3000多所大學、500多個大學專業,到底如何選?專業、學校、都市怎麼選?從上高中開始,選大學,選專業,還是選地區,就開始成了眾多學生和家長最頭疼的問題。老師希望你報985、211或者是能上的最好學校;父母希望你報省內或者離家近的學校,專業一定要選最熱門的;那麼,報志願時,專業、學校、地域應該如何排列組合?

高考志願該怎麼填?全國600多座都市、3000多所大學、500多個大學專業,到底如何選?一起來看!

專業、學校、都市怎麼選?

拿到成績後,志願怎麼填?從上高中開始,選大學,選專業,還是選地區,就開始成了眾多學生和家長最頭疼的問題。

老師希望你報985、211或者是能上的最好學校;

父母希望你報省內或者離家近的學校,專業一定要選最熱門的;

同學希望你跟他一起複讀,來年一起去最喜歡的大學;

而親戚鄰居則認為根本不用擔心,反正是大學生就好。

如果你興趣明確,有志於在某一領域發展,又考取了高分,那麼填報志願就很容易了,選擇的餘地非常大。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上大學的主要目的是畢業後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至於學什麼,能符合興趣更好,不那麼符合也沒關係。

那麼,報志願時,專業、學校、地域應該如何排列組合?

先來看看考上大學的學長學姐怎麼說:

對於非一線都市的考生來說,大學選擇的順序應該是1都市2學校3專業。

以帝都為例,本地孩子可以以同樣分數去選擇到外地上個更好的大學。但是外地考生想畢業後進入一線都市,最好的選擇就是考入當地的學校。08年以後北京就已經停止外地畢業大學生的落戶了,如果你不是在北京上學,建立圈子,想找工作紮根的難度就會更大。

而專業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重要,從事大學所學專業,且專業性很强工作的同學並不是多數。你未來工作機會和收入的多少更多的取決於你在哪兒上學在哪裡就業。

作為出身小縣城的人,大學四年雖說上的也是985、211的所謂名校,但卻是在祖國大西北的一個山溝溝裏結結實實待了4年,4年啊同志們,出校門幾乎無人烟,夜生活基本仰頭看天(數星星),而且最近的都市都在50公里開外,人生中最美好的4年,就這樣“面山而過”……

如果當初去了北上廣的一般重點大學,說不定眼界大開的我,早就進跨國掙大錢去了呢!選大學,决定你的四年,選好了都市,開闊的眼界讓你終身受益!

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的話,我覺得還是應該選大學。

大學生待得最多的還是校園,大學的氛圍和底蘊才是對大學生最直接的影響。我覺得我的大學學術氛圍並不十分濃厚,雖然也有相當牛的學霸,但浸淫其中4年我的大學給我的感受就是“憨憨的”。當初填報志願,一心想照著自己的興趣來,所以最終決定選擇了新聞學,而後結合自己的成績與全國開設了此專業學校的錄取線做了對比。

其次考慮了所在都市,當時備選有海口、南昌、杭州、濟南,但是當時膚淺的我更多考慮的是生活適應程度,最後來了中部一所都市。個人感覺,大學的重要性要超過都市和專業。

報志願就像找對象,大學,專業,都市,到底要如何抉擇呢?

在詳細研究了不少高校,仔細對比就業、升學方面的數據,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在學校和城市之間,第一選擇城市!第二選大學,第三選專業。

都市比大學重要

對普通人來說,上大學的最終目的是就業,大城市通常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尤其是和你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機會,還有更高的平均薪資。而在中小城市,你的專業可能連一份不錯的實習都找不到。

從上圖明顯可以看到的是,在北方地區,北京一地獨大,工作機會非常多,但是其他地區明顯落後,僅有部分省會還算有機會。長三角和珠三角則不同,多個都市共同繁榮,並且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

如果再計算不同都市的平均薪酬,依然是南方普遍較高,北方普遍偏低。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以每月過萬元平均薪資,牢牢佔據前三。緊隨其後的還是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大中城市,從杭州、溫州、蘇州到東莞、佛山,都以超過8千元每月的平均薪資領跑全國。

相比之下中部都市就要遜色一些,中部的多數省會如武漢、鄭州、合肥的平均值均在7千元左右。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大學期間的實習也是很重要的經歷,優秀的公司大多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500强企業中北京有183個,上海有94個,深圳有52個。在這些都市就讀將有更多去大公司實習就業的機會。

你可能覺得我們把大學說的太狹隘了,好像讀大學就是為了找工作掙錢一樣。當然不是,大學最主要的意義仍然在於增長知識。但增長知識不是憑主觀意願就可以的,它還有一個關鍵影響因素——資源。

哪裡的優秀大學最多?我們以“211工程”來看,北京市最多,有25所,上海有9所,南京有8所,武漢有7所,西安有6所,成都有5所,廣州有4所,長沙、天津有3所。

來這些地區讀書當然不只是蹭課那麼簡單的事,只要人多,各種活動和項目都更容易展開。地方高校之間的聯合社團活動、跨校比賽到處都是。比如武漢學生成立了“武漢蹭課聯盟”,分享當地各高校的講座資訊,武漢80多所高校的學生都可以去名校蹭課、聽講座、談戀愛。

比如,武漢市的7所211高校組成了“七校聯盟”,學生可以跨校跨學科輔修第二學位,拿到雙學位證書。這一模式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西安等地都已形成規模,而他們之所以能展開的最大優勢就是學校多,名校多。

所以,如果你要選都市,一定要優先選擇北上廣,這些地方不僅集中了最多的教育資源,而且還能為你提供豐富的實習經歷和更好的報酬。如果去不了這些都市,就去武漢、南京、天津這樣的中東部二線都市,儘管經濟水准稍遜於一線,但名校多資源就多。

大學比專業重要

好的學校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好的學校有更優質的資源、平臺和人脈。况且現在很多大學的本科階段實行通識教育,允許滿足條件的學生轉專業,也可以輔修第二學位。

所以,分數高就選985、211,能上一本就不讀二本,能上本科就不讀專科。

如果沒有非常明確的關於大學和專業的目標,那你可以選擇一所綜合性大學。這不僅有助於之後進行專業調整,也會獲得更好的通識教育。哈佛經濟學家愛德華·格萊澤在他的名著《城市的勝利》中就談到,如果想要獲得快速的成長,最好的管道就是去都市裏。

隨著全國高校的擴招和擴建,離市區近的學校越來越少了,如果找不到合適的離市區近的大學,也一定要選一個大學城內的大學,多所學校聚集在一起也能够提供豐富的資源。

中國的大學城有一半以上離市區有10公里以上的距離,蘭州榆中大學城離市中心的距離甚至達到了47公里,如果要去大學城讀書,優秀大學的數量和離市區的距離,一定是最重要的兩項考量名額。

那種離市區特別遠,周圍不超過兩所學校的,你最好要慎重考慮,比如到了蘭州大學榆中校區後你會發現,自己需要坐車一個多小時,穿越荒山和農田才能到達本部。你以為自己上的是985,結果不過是從一個農村到了另一個農村。

專業可靠最重要

選專業,就是選前(錢)途。

如果你有自己非常喜歡或者擅長的專業,那就優選喜歡的。根據武漢大學的報告顯示,工作不對口的畢業生中有31%是因為對專業相關工作不感興趣。學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專業才更能學有所用。

如果沒有的話,你可能需要注意避免一些雷區。同一份報告顯示,34.5%的畢業生是因為專業對口相關工作少而從事其他行業。所以選專業時還要注意這些專業的發展前景。

一些相當好就業的專業,主要涉及到電力電子類、電腦類、機械類、土木類、經濟管理類、醫學類專業。

月收入前10專業類

本科、高職“綠牌”專業

綠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增長型專業。行業需求增長是造就綠牌專業的主要因素,連續綠牌說明相關專業就業優勢具有持續性。

本科、高職“紅牌”專業

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這與相關專業畢業生供需矛盾有關。紅綠牌專業反映的是全國總體情況,各省區、各高校情况可能會有差別。

專業學校和地域,不可兼得咋取捨?

報志願,專業、學校和地域三者都能兼顧、都能滿意的考生實在是幸運的,但畢竟是少數人。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三者是不能同時滿足的,究竟該怎樣取捨呢?當然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參攷下麵四個“優先原則”進行排序組合吧。

職業優先原則

適合職業理想明確的考生

此原則最適合那些職業理想非常明確的考生。例如就是想當老師、或醫生、或會計……等等,那麼報志願就應該從這一職業出發。

例如孩子的職業理想是中學英語老師,那麼:

第一步,找出與這個職業直接對口的專業,即英語專業。

第二步,找出開設這個專業的學校。學校太多怎麼取捨?

一是用分數取捨,即重點關注自己分數有可能達到的院校,包括可上可下的大學,除此之外,與分數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學校就可以不予考慮了。

二是分類取捨,例如,開設英語專業的學校很多,類別有師範大學、外國語大學、綜合性大學等,按照哪類大學畢業後更容易當上老師進行排序取捨。

如果分數能上“雙一流”名牌大學的話,那麼,就選你最喜歡的大學,報考與中學課程相關的專業,再努力考過教師資格證書,提高做教師的綜合素質,畢業後也可以通過應聘的通路當老師。

如果分數一般,只能上一本的省屬大學,甚至是二本的學校,建議報師範類,這樣,離教師這個行業會更近些。

第三步,找出孩子所喜歡的未來就業或讀書的都市。

第四步,通過優選,進行排列組合。職業-專業-學校-地域;或者職業-專業-地域-學校。

最後,按照高考志願表的要求,排列出學校的順序和每個學校第二、三、四等其他專業的順序填表即可。

不適合職業理想不明確的考生

其實大多數考生,還沒有明確的職業“臉譜”,那就先選擇合適的專業吧。

專業優先原則

此原則最適合以下兩類考生。

專業特長明顯的考生

例如,就是喜歡數學、或物理、或外語、或經濟……等等。那麼報志願時就要從這些學科相關的專業出發,在分數有可能達到的範圍內,進行排列組合。

如:專業-學校-地域-職業,再根據孩子其他方面的個人喜好,進行優選,最後,按照志願表的要求,排列出學校的順序和專業的順序即可。

高考分數較低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分數只是能考取一般應用型大學,特別是民辦學院或者高職專科,那麼專業就比什麼都重要了。

第一,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第二,選擇技能性强的,最好不選擇沒有門檻的專業。也就是說,當你畢業後求職找工作時,靠的就是這專業的一技之長了。

學校優先原則

此原則最適合那些專業特長不明顯,什麼專業都好,或什麼專業都不太好的考生,其實,這樣的學生是大多數。

成績優秀,沒有弱科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成績優秀,能上名牌大學的話,那麼報志願時就要遵循學校優先原則。因為,社會上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經常會對畢業學校有一個要求,即便不公開提出,也會暗中立下這個規矩。

總之,本科是你的第一出身,一輩子也無法改變,囙此需要倍加重視。當學校與專業不可兼得時,如果能上名校,專業可不必太烦乱。請認真思考以下這三個問題,之後你就會明白。

第一,學什麼就一定做什麼嗎?

第二,你打算本科畢業就工作嗎?

第三,你確定你喜歡學什麼、幹什麼了嗎?

這一切,上大學和工作後都還存在很大的變數。

成績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這樣的考生,什麼學科成績都不突出,沒有最强的,也沒有最差的。往往什麼專業都可以,那就把學校放在首位吧。

地域優先原則

如果你在職業、專業、學校等方面都沒有特殊要求,那就地域優先吧。

在哪裡上大學真的很重要!無論是文化底蘊,經濟活力、政治視野、同學人脈、還是就業機會,大學四年絕對會影響你的一生。

難怪莘莘學子對自己理想大學的所在地都有驚人相似的排序:

首先是北、上、廣、深等國際大都市;

其次是直轄市、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以及非省會的如廈門、青島等國內中心都市,還有西北、西南、東北地區的中心都市;

三是不發達的地區的省會城市及沿海地區的非省會城市;

最後才是不發達地區的非省會中心都市。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