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規模最大的王府,住進去的4比特主人要麼絕後,要麼子孫凋零

北京 155℃ 0
摘要:從和珅開始,住進這座府邸的4代主人要麼絕後,要麼子孫凋零、不成器。接連4比特主人,要麼絕後,要麼子孫凋零、不成器,或許恭王府主人的命運,早就和清朝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了。

清朝一共有過6比特藩王,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仲明、靖南王耿繼茂、靖南王耿精忠。但自從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亂被平定後,清朝歷代皇帝再也沒有分封過實權藩王,就算是皇子,輕易也不得離開京城。

既然不能離開京城,皇子皇孫們的王府就都修在了北京城內。其中,規模最大的清代王府要屬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的恭王府,但很多人只知道“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以及恭王府一度被認為是《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卻不熟悉恭王府4比特主人的故事。

當然歷史上恭王府的主人不止4個,但歷代主人裏,這4個人最具代表性,他們分別是鈕祜祿·和珅、愛新覺羅·永璘、愛新覺羅·奕劻、愛新覺羅·奕欣。和珅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乾隆四十年(1775年),他千挑萬選相中宅址,開始著手修建精美的“和第”。

“和第”就是“恭王府”的前身。從和珅開始,住進這座府邸的4代主人要麼絕後,要麼子孫凋零、不成器。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賜自盡,這座府邸一分為二,一半住著他的兒子兒媳豐紳殷德與固倫和孝公主,另一半住著嘉慶的同母弟弟,慶王愛新覺羅·永璘。

和珅只有2個兒子1個女兒,次子早夭,長子豐紳殷德與固倫和孝公主的唯一孩子也早早夭折,豐紳殷德本人則36歲便去世。道光三年(1823年),固倫和孝公主去世,原來的“和第”完全變成”慶王府“,但那時候,慶王愛新覺羅·永璘也已經去世3年多了。

永璘有6個兒子,多數早夭或者被治罪、革職,繼承他爵位的是第3子綿湣。然而綿湣壽命不長,只活了40歲,一生無子,他去世後,由五弟綿悌捕手爵位,沒想到綿悌很快就犯了事,於是綿湣的嗣子奕劻(他六弟綿性的親兒子)襲封慶郡王。

愛新覺羅·奕劻雖然頂著大伯兒子的名頭捕手了爵位與王府,但他也很快因為獲罪弄丟了王府所有權。不過搬出慶王府後,奕劻運氣就變好了,甚至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獲得加恩,成為鐵帽子王,聚斂錢財無數,連生6個兒子12個女兒。

奕劻搬走後,這座王府就被咸豐皇帝賞賜給弟弟恭親王奕欣,奕欣成為這座王府的第4比特主人,“和第”也正式變身為“恭王府”。然而奕欣的4個兒子不是早夭就是短命,長子只活了28歲,次子好一些,活了49歲,至於三子、四子,都早早夭折了。

奕欣的長孫溥偉,1921年為了籌謀清室復辟竟然用8萬銀元將恭王府部分抵押,之後他無力償還債務,收不回祖產。而1937年,奕欣的次孫溥儒又以10萬銀元的價格賣掉了恭王府的花園。

至此,屬於恭王府的帝國貴族光芒徹底消失,如今的恭王府,已經成為北京什刹海西南角的著名景點。接連4比特主人,要麼絕後,要麼子孫凋零、不成器,或許恭王府主人的命運,早就和清朝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