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軍真被坑殺40萬?山西發現戰國屍骨坑,推翻千年誤解

山西 164℃ 0
摘要:《史記》中這樣記載長平之戰:“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但可惜的是趙國時運不濟,長平一戰,趙括率領的40萬趙軍主力落入圈套,被白起大軍合圍,主將趙括戰死,40萬趙國阿兵哥繳械投降後被白起全部坑殺。長平之戰的結局,傳統說法是趙軍全軍覆沒,投降被俘者40萬,降卒全被秦軍坑殺。

《史記》中這樣記載長平之戰:“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

西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韓恒惠王把上黨郡割讓給强秦,以求秦國收兵,但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投降秦國,囙此他給趙孝成王送去降書,表示自己願意將上黨郡十七座城池獻予趙國。

看著這塊送到嘴邊的“肥肉”,趙孝成王卻憂心忡忡,因為事先韓國已經將上黨郡割給秦國,如果趙國這時候插上一脚,恐怕會惹火上身。

但是眼前的誘惑又實在是太大,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得十七座城池,任誰都會心動。於是趙孝成王叫來了趙豹、趙勝和趙禹等大臣商議,最終決定鋌而走險,把上黨郡據為己有,並且派出趙勝立刻前往上黨接收城池。

趙國虎口奪食,引起了秦國的不滿,秦國大軍直逼趙國長平,趙國緊急調派老將廉頗前去迎戰。倉促上任的廉頗接連敗陣,在秦國軍隊的猛烈進攻下,先後損一將六尉,趙軍敗退至丹河東岸,無奈之下修築壁壘,堅守不出。

趙孝成王原本就對廉頗損兵折將很不滿意,又見他畏懼秦軍避而不戰,於是便陣前易帥,用趙括取代了廉頗。歷史上記載,趙孝成王是因為中了秦朝的反間計才換掉廉頗,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趙國之所以犯下臨陣換將的大忌,也是出於無奈。

趙孝成王之所以換下堅守不出的廉頗,是因為趙國需要速戰速決。比起坐擁關中、江漢糧倉的秦國相比,趙國僅有冀州一處,如果長期消耗下去,被拖垮的肯定是趙國而非秦國,這是當時的現實情况,也决定了趙國必須要儘快與秦軍決戰。

但可惜的是趙國時運不濟,長平一戰,趙括率領的40萬趙軍主力落入圈套,被白起大軍合圍,主將趙括戰死,40萬趙國阿兵哥繳械投降後被白起全部坑殺。

長平之戰的結局,傳統說法是趙軍全軍覆沒,投降被俘者40萬,降卒全被秦軍坑殺。千百年來,後世都這一觀點深信不疑,但是直到在山西長平之戰的古戰場發現了一處戰國屍骨坑,才有人對此提出了質疑。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山西省高平市永錄村發現了大型戰國晚期屍骨坑,伴隨出土的還有刀幣、箭簇等物品,經專家考證,這裡正是當年長平之戰趙軍被圍的丹河谷地。

坑中重壘交錯著大量屍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顯刀砍斷裂的痕迹,有的胸腔內遺有箭頭,還有的僅有軀幹而無頭顱,種種迹象表明他們是被殺死後掩埋的,而不是活埋。

隨著永錄屍骨坑的發現,相關學者對千年以來“白起坑趙”之說提出異議,推翻了40萬趙軍被活埋這一千年誤解,專家們表示:有定論了,所謂“四十萬”是誇大之辭。

事實上,白起殺降的穀口十分狹小,邵服民先生就曾經著文《秦趙長平之戰趙國兵力質疑》,認為丹河穀口這樣狹小的區域根本就容不下40萬趙軍降卒,更不用說還有秦軍了。

在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白起或許並未殺降,即使真存在坑殺趙軍的行為,數量也與歷史記載的40萬人相去甚遠。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