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在寧夏還有2個孫子,1個在磴口替人放羊,1個當了伐木工人

宁夏 95℃ 0
摘要:老百姓有句俗語: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葉蓁,袁世凱六姨太,出身大戶人家,在南京城裡與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相遇,兩情相悅,本來要嫁給袁克文的,卻陰差陽錯嫁給了比自己大25歲的袁世凱,還為袁世凱生下二子三女。這時候,袁克有已經不在人世了,活了還不到40歲。哲人們說,人生其實是個過程,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過程有好有壞、有幸福與不幸,而要在這個過程中,想擺脫前人的影子是非常艱難的。

老百姓有句俗語: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葉蓁,袁世凱六姨太,出身大戶人家,在南京城裡與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相遇,兩情相悅,本來要嫁給袁克文的,卻陰差陽錯嫁給了比自己大25歲的袁世凱,還為袁世凱生下二子三女。女兒的事,我們今天就不說了,只說兩個兒子,袁克捷(巨勳)和袁克有(友)。

袁世凱1916年去世,留下遺囑:“兒子每人分現款一萬餘元,各種股票八千餘股,加上每人分房二十餘間,合計可得二十餘萬元。女兒們每人分現款七千餘元,其它財產無份。母親們各隨自己的子女度日,不給錢財。”那個時候,袁克有還在葉蓁的肚子裏沒出生,所以沒有分到錢財。這就是說,屬於葉蓁一支的遺產本身就少了一份,而葉蓁這個人不太會過日子,沒多長時間,就將錢花完了,隨大兒子袁克捷生活,日子過得很艱難。當時,一家人的生計靠袁克捷與他的兩個兒子袁家震(袁小五)、袁家威(袁小六)在街頭賣冰糖葫蘆維持,袁克捷的妻子也可能是因為經濟困難與袁克捷離了婚。

1955年前後,葉蓁與袁克捷、袁家震、袁家威4人一起移民寧夏,來到今銀川賀蘭的京星農場。這時候,袁克有已經不在人世了,活了還不到40歲。我們在這裡先說他。

不知道為什麼,袁克有從小並沒有和自己的母親葉蓁以及哥哥袁克捷生活在一起,1928年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河南,那裡不僅有袁世凱的住宅府第,還有袁世凱的陵墓袁林。但1928年之後,這些都被馮玉祥抄沒,11歲的他沒地方去了,就投靠了袁府先前一比特叫徐東海的管家,寄居在了安陽市裴家巷72號院。

當時,徐東海的生活也不十分富裕,沒辦法,袁克有就在裴家巷掛了一塊“袁林管理所”的牌子,以此為名義,募集一點錢維持生活。然而,這畢竟非常有限,遠不够生活的開支,於是暗地裡,他便變賣“袁林”的樹木,企圖新增一點微薄的收入,但日子過得依然十分艱難。

1934年,袁克有17歲,在徐東海的張羅料理下,他與一個叫於茹英的東北姑娘結了婚。這時候,袁克有大約想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但在那個亂世裏,他卻很不幸地染上了抽大烟的惡習,接下來的日子就變得可想而知了,家裡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等米下鍋卻沒米下鍋。後來,為了混口飯吃,袁克有參加了當地的民團。1949年4月安陽解放,袁克有被革命军俘獲。依照當時的政策,對被俘人員進行教育、學習後,願意參加革命军的留下;不願參軍的,發路費走人。袁克有沒參加革命军,領到路費,卻匆匆去了天津。

這一年,袁克有32歲,已是4個孩子的父親:長子家興、長女家惠、次子家旺和幼女家君。他沒有給於茹英和孩子們任何消息,徑直走了,以至於家人最終都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他這麼做,主要是因為袁世凱的其他後人大多在天津,想要投靠他們。

在天津沒多長時間,袁克有便去世了,原因有兩點:一是當時袁家後人沒有人能够“照顧”得了他;二是他自己並不愛惜自己,抽烟喝酒,不注意飲食,弄垮了身體,引發胃出血、食道癌等疾病。據說,他曾經很胖,但在1953年去世時,瘦得只剩下了皮包骨頭,當時被停放在太平間裏,沒人知道他是誰。後來,袁世凱的第十五子袁克和來到醫院,才確定那個去世的人就是他——袁克有。

再說袁克捷。這個人脾性很好,對母親也非常孝順,不愛說話,幹活也踏實。到寧夏後,起初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身世,日子過得也算平靜,後來,被知道了,人們總愛與他們開些玩笑,有人甚至說他的母親是“皇后娘娘”、他是“皇子”。但即便如此,農場的領導對他和家人都非常照顧,農場當時實行供給制,他的母親不在勞力之列,他呢,表現也非常積極。

1958年下半年,袁克捷同大夥一起平田整地,中間休息時,不愛與人紮堆的他同往常一樣,獨自去他處休息。上工後,他沒來,有人想喊他,但又有人說他好歹也算是個“皇子”,落到這步田地不容易,就別喊他了,讓他多睡上一會兒。直到中午收工,他是還沒有來,大夥就去找他,只見他蜷著身子躺在溝裏,已去世多時了。

袁克捷的去世給了母親葉蓁很大打擊,當年,葉蓁也離開了人世,家裡只剩下了袁家震和袁家威,兩人年齡都不是很大,看著親人們一個個地離去,在心理上難以承受,於1959年秋雙雙從京星農場出走。後來,人們聽說袁家震在內蒙古磴口縣(過去屬於寧夏)放羊,袁家威在海拉爾林場當了伐木工人,但這也只是聽說,至今,沒有人完全掌握他們的具體行踪和生活狀況。

梟雄一世的袁世凱,至少在六姨太葉蓁這一支落了個淒淒慘慘,如果當年在洞房裏,葉蓁發現自己嫁的人不是袁世凱,並能將它說出來,也許現實就會成為另外的模樣。人世間悲劇的真正釀成往往在於發現錯了,還不去說,更別說去改了。在葉蓁這一支唯一還有一點“亮光”的是,袁克有的長子袁家興,在父親出走天津的那一年,只有14歲的他參加了革命军,並成長為一比特優秀的優秀指戰員,而他的弟弟袁家旺當時只有9歲,靠乞討為生活下命來,得到政府的關照,成家立業,並一直照顧著自己的母親於茹英,直到於茹英1973年去世。

哲人們說,人生其實是個過程,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過程有好有壞、有幸福與不幸,而要在這個過程中,想擺脫前人的影子是非常艱難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葉蓁這一支能有袁家興的“亮光”,是值得人們點贊的,因為亮著的至少是在自謀生路與自我奮鬥中的價值和精神,而這只有對、沒有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