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億“中國山寨之王”,如今也要凉凉?

福建 145℃ 0
摘要:而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都屬於同一家企業——達利。達利,曾被冠以“中國版雀巢”的名號。從一個小廠房起家,成長為市值最高達到900億的行業巨頭,其老闆許世輝亦成為身家近600億的福建首富。產品上更是無往不勝,出一款、爆一款,雖屬“山寨”之品,但勢頭反而碾壓正主,讓一眾食品飲料企業聞之膽寒。如今的達利卻是面臨經營乏力、業績滑坡的窘境。

作者:智庫君

來源:首席商業智庫(ID:sxsyzhiku)

“團團圓圓達利園”“快樂每一刻,我的可比克”“好吃點,好吃你就多吃點”這些經典廣告語,是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而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都屬於同一家企業——達利。

達利,曾被冠以“中國版雀巢”的名號。從一個小廠房起家,成長為市值最高達到900億的行業巨頭,其老闆許世輝亦成為身家近600億的福建首富。

產品上更是無往不勝,出一款、爆一款,雖屬“山寨”之品,但勢頭反而碾壓正主,讓一眾食品飲料企業聞之膽寒。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的達利卻是面臨經營乏力、業績滑坡的窘境。

2016年開始業績增速大幅放緩,與之前幾年的高速增長無異於天壤之別。產品也是創新乏力,相比可比克、好吃點這樣的爆品,後來推出的30幾款新品幾乎沒有一個能打的。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了,這個過去所向披靡的“常勝將軍”,如今為啥不行了?

01

靠“山寨”成就900億帝國

達利食品由福建人許世輝於1989年創立。1980年,23歲的許世輝開始從事休閒食品生產工作,到1987年,30歲的他成為了鄉鎮集體企業惠安蜜餞廠的廠長(即“達利”前身)。

彼時,福建東南沿海的泉州地區以家庭作坊為主體的休閒食品類罐頭、魚皮花生、五香瓜子等,已經被善於經商的福建人賣到全國各地。但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於休閒食品的消費有了更高的要求。

許世輝基於豐富的行業經驗,意識到了這一變化。於是在散裝食品大行其道的情况下,率先採用了工業化生產及獨立包裝,這使得達利在一眾食品商中脫穎而出。

但總的來說,達利還僅僅是“小有名氣”,是“地方名牌”而已。

轉捩點發生在2000年前後,當時韓國知名休閒食品品牌“好麗友”進入中國,這種派類食品很受中國消費者歡迎,但價格偏高。

許世輝敏銳地察覺到機遇所在,於是2002年推出模仿品“達利園蛋黃派”。口味相差無幾,但價格卻能比前者便宜1/3。

這讓達利園蛋黃派迅速走紅,拿下當時糕點產品最大的市場份額,直到今天也保有優勢市場。

達利園的成功為許世輝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此後他又如法炮製,推出了一系列“跟隨式”新品:

▨2003年,達利食品推出薯片產品可比克,跟隨的是品客、樂事。

▨2004年,推出烘焙餅乾好吃點,對標億滋國際。

▨2006年起,推出和其正、優先乳等飲料,跟隨的是王老吉和營養快線。

▨2013年,推出樂虎,跟隨紅牛。

▨2017年推出豆本豆,跟隨維他奶。

一系列強勁品類,對達利形成了“多點支撐、全面開花”之勢,這也讓達利有了“中國版雀巢”的美譽。

達利資料顯示,2012-2015年期間,其旗下以達利園為代表的糕點類產品,營收從42.16億增長到了63.25億;

以可比克為代表的薯類膨化食品,營收從11.15億增長到了17.82億;

以好吃點為代表的餅乾產品,營收從9.88億增長到了14.12億;

以和其正為代表的凉茶產品,營收從20.46億增長到了25.51億;

以樂虎為代表的功能飲料產品,營收從3.94億(2013年)增長到了14.19億。

02

“山寨”為啥能碾壓“正主”?

總結下來,達利的模式不過就四個字——“山寨爆品”,這也是中國企業慣有的路數。但知易行難,想要在一眾山寨者中脫穎而出,甚至能反過來碾壓正主的,當真十分不易。

那麼,達利的秘訣何在?

許世輝作為一代閩商,行事大膽、雷厲風行,敢放大招、敢出奇招。那時的他已經很有品牌意識,達利即使是“山寨品”,也要拿出超越正品的派頭來!

首先,達利在行銷上不遺餘力、鋪天蓋地地砸廣告,迅速建立起消費者的品牌認知。

達利早就有了“藝員帶貨”的意識,許晴之與達利園蛋黃派、趙薇之與好吃點、周傑倫之與可比克、馮鞏之與達利園薩琪瑪、劉若英之與青梅綠茶、高圓圓之與優先乳、陳道明之與和其正等。

不僅代言人都是一線藝員,而且都體現了品牌與代言人之間氣質的高度匹配。

此外,達利還精心設計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廣告詞。“好吃你就多吃點”“清火氣,養元氣”等,至今都是廣告學的經典案例。

除了能够成功搶佔消費者心智外,達利的“燒錢”行銷也能壓倒對手。比如和娃哈哈啟力幹仗期間,達利一年狂燒了8億廣告費,確實把對手嚇住了,啟力下去了,樂虎起來了。

其二,敢於讓利,大規模建設品牌的銷售網路。

達利對於經銷商的讓利程度是業內出了名的。根據達利食品2015年招股說明書,達利食品的通路包括現代零售通路、電商通路、傳統管道、餐飲通路、特通通路。其中,主要客戶還是經銷商,2014年收入占比為97.3%。

而達利食品給予經銷商更低的出廠價,僅為零售價的約50%。相比較,加多寶>55%,旺旺>60%,蒙牛蒂蘭聖雪>60%(數據來自為三錢數據實驗室)。

更低的出廠價,意味著達利食品給予經銷商的讓利更多。這决定管道商更願意推廣及銷售達利食品的產品。

這樣的策略策略,與手機品牌vivo、OPPO是一致的:給予經銷商更高的毛利,讓他們更願意去推廣。

通過這種管道,達利掌握了超5000家經銷商,進而把控了超200萬個終端網點,幾乎覆蓋了全國所有的縣級市場。這種强大的網絡優勢,讓其採購優勢、成本優勢越來越强,成為了其後發制人的關鍵。

其三,超强的“性價比”,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得益於其規模優勢帶來的成本遞減,達利推出的“山寨品”品質對標正品,卻能比正品賣到便宜一半。

比如,達利園蛋黃派價格只有好麗友派的60%~70%、可比克價格只有樂事的30%~40%、樂虎價格只及紅牛的一半……這在那個價格導向的年代絕對是把“吸睛利器”。

就這樣,達利從惠安小城迅速風靡全國,一路高速成長。2012年,營收突破百億,淨利潤為6.93億。2015年,營收達169.09億,淨利潤已達29.12億。

也正是在這一年,達利赴港上市,當日市值達到684.7億港元,最高市值達到900億公司上市後,掌控了85%股權的許世輝家族的帳面財富超過500億人民幣。

2018年10月,福布斯發佈了2018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許世輝以627.9億元的身價登福建首富“寶座”。

據說在達利的成長期,曾經有來自世界500强的食品飲料巨頭找到許世輝,希望得到達利的控制權,不過被斷然拒絕。

外資巨頭的CEO:“僅靠你的能力,有沒有考慮過會遇到更多的競爭對手?”。

許世輝斬釘截鐵地放話,“我沒有考慮競爭對手的問題,我只考慮怎樣把自己的企業做好。我把企業做好了,誰都不是我的競爭對手;我如果沒有把企業做好,到處都是我的競爭對手”。

由此,在多個民族品牌遭遇外資圍攻、被收購的背景下,達利還成為“民族企業驕傲”的一段佳話。

03

“山寨之王”的隕落

但是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時間發展到了今天,達利的制勝法寶卻在漸漸失效。

首先,達利全面撒網、大力燒錢的廣告戰,OUT了。

在那個主流媒體稱王稱霸的年代,達利依靠大規模在央視砸廣告,其產品認知深入千家萬戶。

但是如今,Z時代的消費人群,現在都在刷微信,刷抖音,都是看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玩微博,玩陌陌,看優酷,看愛奇藝,都在打王者榮耀、吃雞遊戲。

而達利的廣告策略卻沒能跟上新的變化,依然聚焦在通路端和權威央視媒體,漸漸與年輕一代脫節。

其次,達利大開大合、粗暴壓貨的市場策略,不靈了。

達利一貫採用狂風暴雨的市場策略,開發出一款新品之後便廣告戰、通路戰全面猛攻。且隨著企業的壯大,相對於經銷商有了更大的話語權,要求經銷商必須賣,不管渠道合不合適,還要求大批量拿貨,還不能退貨。

但這種模式,忽視了時代的消費特點變化。在那個產品匱乏的時代,廣而告之就是生意;但在產品豐富的當下,消費者雖然看到了有新品,但是還需要一個建立信任、引發購買的過程。

在達利如此冒進的策略之下,必然有大量新品賣不出去。2018年開始,不少經銷商爆料,由於達利補費不報帳、過期食品無法幫忙處理等一系列問題,很多經銷售因經銷達利新品豆本豆而產生大量滯銷品,甚至背上債務或者破產。

正應了那句老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速生往往意味著速滅。

更重要的,達利模仿別人、缺乏原創的山寨路線,不行了。

一次又一次的模仿成功,已經讓達利把“山寨”當成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靠比正品出名、比正品低價而無堅不摧,這在過去供不應求、水大魚少的年代能够適用。

但當下達利要面對的,是每年推出的新品足有52萬款的快消品新市場。

“好看的外貌千篇一律,獨特的靈魂萬里挑一”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下的消費特點也十分契合,在花樣繁複、層出不窮的產品之中,消費者追求的,就是產品“獨特的靈魂”。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廣告力度再强,通路鋪貨力度再大,你的產品沒有對手有特點,你的品牌缺乏“獨特的靈魂”,同樣不被消費者待見。

老產品後勁乏力、新產品缺乏新意,“青黃不接”的達利,業績自然是日益衰退。2017-2019年,其營收增速分別為10.99%、5.41%、2.48%,淨利潤增速分別為9.47%、8.26%、3.31%,逐年下降。

從細分品類來看,達利食品旗下的“食品”和“休閒食品”同比增幅,從2015年的12.05%降至2019年的-2.44%,2020年小幅回升至0.59%。飲料類產品增速也從2015年的14.8%降至2019年的-2.09%,2020年疫情下更是同比减少13.53%。

04

結語

不只是達利,各個從傳統年代走出來的食品巨頭,也都面臨著創新乏力、品牌老化的窘境。如娃哈哈,如銀鷺,更有匯源,作為曾經的“國民級飲料”,如今卻被香港聯交所摘牌退市。

這再次啟示我們,這世界上,沒有永遠不倒的企業,沒有永遠制勝的商業模式。

這些曾經呼風喚雨的龍頭,靠著一套自己的戰法打遍天下無敵手,卻對時代的變化視而不見,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反而被過去的成功經驗所拖累,“戰勝了所有對手,最後卻輸給了時代”!

千山萬水總是情,給個“好看”行不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