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神童13歲讀大學,17歲上中科院,母親:我巴不得他死了才好

湖南 90℃ 0
摘要:成名要趁早是民國才女張愛玲的名言,這句話不知道讓多少中國家長深信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動輒幾萬的早教班從來不缺生源。早教的對孩子究竟有沒有作用,尚且沒有明確的定論,但在中國卻是神童輩出,每年高考結束之後,都能看到某某省市神童考上大學的報導。湖南神童13歲上大學,17歲上中科院,母親卻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成名要趁早是民國才女張愛玲的名言,這句話不知道讓多少中國家長深信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動輒幾萬的早教班從來不缺生源。

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原本無可厚非,但如果不注重管道方法,一味地填鴨式教學,很容易適得其反,揠苗助長的管道甚至會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道理誰都懂,可在現實中,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儘管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也會給孩子安排各種各樣的早教班、興趣班。

早教的對孩子究竟有沒有作用,尚且沒有明確的定論,但在中國卻是神童輩出,每年高考結束之後,都能看到某某省市神童考上大學的報導。這樣的報導總能激發一部分中國家長開始注重孩子的教育,而且對於教育越來越明顯地出現了抓早抓小的趨勢。

但家長們忽視了一個問題,成績好難道是衡量孩子能力和貭素的唯一名額嗎?湖南神童13歲上大學,17歲上中科院,母親卻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天才神童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希望孩子能够出人頭地,有一個更好的人生。

對於中國的孩子來說,學習和高考確實是改變一生命運的關鍵點,為了能够在高考中一鳴驚人,很多家長從孩子出生的時候起,就開始做好了孩子的教育規劃。曾經轟動一時的湖南神童魏永康就是在母親嚴格的培養計畫下成長起來的。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對於寒門子弟來說尤為重要,魏永康的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好,所以母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靠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

魏永康的父親是一名退役軍人,因為受傷癱瘓在床,母親雖然上學的時候成績不錯,可由於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被迫輟學。魏永康出生之後,母親仿佛看到了實現自己讀書考大學的希望。

不管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是希望孩子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魏永康的母親在扛起生活重擔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教育。

魏永康出生不久,母親就開始一步一步地實施自己的教育計畫,從識字、背詩、讀課文,魏永康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確實都比同齡人早。魏永康成了親戚鄰里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這就堅定了母親對魏永康的培養决心。

母親的辛苦付出很快就有了成效,魏永康8歲的時候就考上了重點高中,13歲考上大學,17歲拿到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的通知書。

如此驕傲的成績可以說是羨煞旁人,母親的願望終於達成了。按照常理來說,17歲的魏永康考上了知名學府,也到了即將成年的年紀,母親可以松一口氣,再也不用忙碌操心了,可現實卻出現了驚人的反轉。

生活弱智

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學了,原因是魏永康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在之前的學習中,魏永康都是單打獨鬥,只要能考高分就行。

但到了研究生階段,學生所要完成的任務不僅僅是死記硬背書本知識,而是要做實驗,需要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很多大型的實驗還需要團隊的配合才能完成。

在此之前,由於年齡尚小,魏永康的母親一直在他身邊負責照顧生活起居,雖然家庭不富裕,魏永康的日子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除了學習他再也沒有其他任何的事情需要做。

而且母親為了保證他的學習時間,也不讓他跟同齡的孩子交流。魏永康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個學習的機器,他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

但到了研究生階段,只會學習顯然不符合國家對研究生的培養目的和方向,生活不能自理,做科研任務的能力也不具備的魏永康被退學了。

母親很難接受這樣的現實,自己精心教導,一直引以為傲的兒子居然跌下了神壇,在學業上一路綠燈的魏永康面臨著人生的重大轉折。

不僅母親很難接受這一現實,魏永康自己也突然失去了人生的目標和方向,以前的他只想在母親的安排下學習,現在突然無學可上,他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幹什麼,或者說自己能幹什麼。

無所事事的魏永康迷戀上電腦,沉迷在虛擬的世界裏不能自拔,魏永康的家庭並不富裕,已經是成年人了,魏永康既不工作,也不讀書,整日在家裡玩電腦,不知所措的母親甚至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理性教育

雖然母親這麼說也是恨鐵不成鋼,但剛開始的時候魏永康的母親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魏永康之所以會面臨的這樣的尷尬處境,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他的母親需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

在孩子年齡尚小的時候,父母照顧飲食起居本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每個孩子都必要學會的。可魏永康的母親為了孩子的學習,依舊把他當做繈褓中的嬰兒,一切不讓他參與和學習。

高分低能這個詞用在魏永康的身上最合適,只不過他走了一個極端。以前的輝煌不再,可生活還要繼續,魏永康的人生也才剛剛開始,痛定思痛的母親開始在親戚朋友的勸說下改變了自己的思路和方向。

她不再執著於魏永康讀書的事情,開始引導他慢慢地與人交流,培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魏永康畢竟是一個各方面正常的人,所以在一段時間之後,他基本上可以正常的生活了。

魏永康從一個頭頂天才光環的神童變成了一個普通的正常人,他開始工作、戀愛、結婚生子,沒有了大家的關注,魏永康與母親的關係也在日常的生活瑣事中恢復了正常。

或許現在魏永康的生活,不是母親預期計畫的那樣,但這樣普通而又真實的柴米油鹽日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

關於孩子的教育,筆者認同一段話。幸福是一種個體的感覺,沒有客觀的名額,要想孩子一生生活的幸福,只需要教會他一個安身立命的本領,勞智或者勞力都可以,關鍵的是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孩子在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同時,也接受社會和他人的不完美,以一顆平常心面對生活的一切,這樣孩子自己一定會很幸福。

小結: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每個父母也都願意傾盡畢生的所有給予孩子最好的未來,可什麼樣的未來才是最好的,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人生也不是考試,通過抄襲就能考滿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花朵,只不過是花期不同,所以沒有必要把自己的理想加諸在孩子身上,也沒有必要把孩子跟其他人做比較。

湖南神童13歲上大學,17歲上中科院,母親卻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希望在當代傷仲永的故事不會再發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