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大學畢業後我來到煤礦工作

山西 164℃ 0
摘要:211大學畢業的女生,來到煤礦工作後的所見所聞。她用自己的視角,記錄下煤礦的風土人情,這個特殊群體的生活情况。在火車過道裏擠了五個半小時,轉乘一個小時的縣鄉公車後,我終於到了工作單位的大門口。這是山西省晋中地區108國道附近一個國有煤礦。我對煤礦的初步印象僅僅局限於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中,對孫少平在煤礦井下工作的描寫。除了打掃地面衛生,我實在聯想不出煤礦與女性相關的專業工作。

人間

作者:劉一玉(企業政策分析師,現居山西太原)

211大學畢業的女生,來到煤礦工作後的所見所聞。她用自己的視角,記錄下煤礦的風土人情,這個特殊群體的生活情况。

與煤礦的初次相識

在火車過道裏擠了五個半小時,轉乘一個小時的縣鄉公車後,我終於到了工作單位的大門口。

這是山西省晋中地區108國道附近一個國有煤礦。

灰濛濛的天空,灰濛濛的街道,還有灰濛濛的建築。不大的辦公院,我按照報到提示很快便找到勞動人事科。寇里一比特大姐為我登記報到安排住宿後,我便等待著接下來的崗前培訓。

順著樓梯一層一層轉著,我注意到每個職能辦公室的門頭上都掛著相應的牌子。幾圈轉下來才發現,這個所謂的煤礦跟我想像中完全不一樣。

來這裡之前,我沒有見過一座煤礦。我對煤礦的初步印象僅僅局限於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中,對孫少平在煤礦井下工作的描寫。

印象中煤礦的主要任務是生產煤炭,是男性主導發揮的地方,因為在很多煤礦上是不允許女性下井工作的。

除了打掃地面衛生,我實在聯想不出煤礦與女性相關的專業工作。特別不解的是,煤礦企業甚至招聘了一些女大學生。

通過剛剛這樣一轉我才發現,這個煤礦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

我報到的勞動人事科屬於煤礦的生活區。生活區的行政大院裏,相應的職能部門一應俱全:企管科、宣傳部、黨委辦公室、行政科、財務科、稽核科、工會、檔案室、女工部、基建科、環保科……甚至還有電視臺和廣播站。

隔著一條鐵路,對面就是生產區了。高高的筒倉,長長的空中廊道,跟我見過的其他性質的工作單位完全不一樣。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儲存和運輸煤炭的地方。

從今天開始,我的煤礦生涯即將啟航!想到這裡,我竟然有些小小的激動,暫時忘記了周邊惡劣的環境。

我為什麼簽了煤礦的工作?

一個211大學的畢業生,怎麼就簽了煤礦?說起來我的三方協議,也是經歷了一段奇幻漂流記。

當時,校招的企業人事代表來自一個世界500强企業。宣傳冊裏提到的也是關於這家500强企業的種種榮光。但是對於具體的工作分配,沒有特別的說明。看到宣傳冊裏還算可觀的年收入,加之企業强大的背景,我毫不猶豫地簽了三方協議。

不得不說,世界500强的名頭還是很吸引人的,只是總公司的崗位極其有限。每年招聘的大學生幾乎全部分配到了子分公司。而這個以煤炭為主的企業,它的主要生產力和效益來源還是基於子分公司,也就是各大存量礦井的煤炭產量。煤礦產出煤炭,總公司組織協調統一銷售到全國各地,回款後再統一分發到子分公司,用於子分公司薪水和其他支出。

簽了三方協議之後,我來到總公司報到。這個時候,總公司將我們這些大學生進行了二次分配,幾乎全部分到了各子分公司所屬的煤礦上。

我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埋怨,也沒有當機立斷地扭頭辭職。我果斷思考了一小會兒,背著行囊坐上火車就趕赴煤礦。大型國企,實力雄厚,五險一金,待遇尚可,關鍵是離家也不遠。畢竟,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至於環境,我想應該不會超出我的承受範圍,我還年輕,願意嘗試。

既來之,則安之。這是我自己的選擇,就算再不容易再不適應也要堅持下去。

2010年9月1日,我與這個煤礦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勞動合同,正式成為了這個煤礦上的一員。

在礦上第一份工作:基層記者

事實上,除了環境差些,這個煤礦的管理還是很正規的。

一個月的崗前培訓結束後,我被分配到了黨委宣傳部。我是幸運的,留在宣傳部的原因是因為在學校時入了黨。

和我一起上班的61名大學生來自天南海北,當然也不止我一個女生,還有其他6比特女同事。男生全部分配到井下作業,女生都在地面的辦公室做輔助。這邊的煤礦都是地下開採,不允許女性入井。下井的不光有大學生,還有研究生。想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中緣由吧!

我所在的黨委宣傳部隸屬礦黨政,由礦區黨委書記直接管轄。平日裏主要負責撰寫領導講話、採集製作礦區新聞,週一到週五都會製作新聞,通過礦區的電視臺和廣播站播放到各家各戶。

若有大型活動,宣傳部全員出動全天跟隨,是個比較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工作,也是年輕人鍛煉成長的好機會。

我的主要任務是採集新聞。礦區有那麼多新聞嗎?有!辦公室電話每天都會響個不停,小到工會去井口慰問,大到總公司領導下來檢查,都得去跟拍。

一般情况下我們兩個人一組,一個攝像一個拍照,拍攝後一起合作補充文字新聞。偶爾碰上節假日活動多人員調配不開時,就得一個人同時扛兩個機子,攝像的間隙還得抽空照相,一天下來肩膀酸得很,回去還得寫新聞,一個人將拍攝、採編全部拿下。

印象深刻的要數年終歲尾。省裡、市里、縣裡各項檢查一個接一個,週末加班是時常有的事。節後還有一場又一場的慰問演出,這是最熬人的時候。我們需要將演出進行全程轉播,通過電視臺傳播到礦區的每家每戶。

轉播時時刻刻都得有人看著攝像機,一次全程下來人幾乎累得癱掉。礦區的宣傳部人員有限,分工不是很明確,常常是一人身兼攝像、照相、寫稿等多項任務。當然遇到上級領導下井視察,作為女性的我也只能在地面上等著之後的會議新聞,這是男同事的專利。

若是既能下井跟拍領導,又能熟練掌握各種新聞的撰寫,晋昇的機會則非常大。然而,這樣的企業裏缺的就是這種能寫能拍又有文化的“筆桿子”。

礦區的裙帶關係極其複雜

工作將近三個月後,我已經熟練掌握各種新聞的采寫,一個人同時扛著攝像機和照相機也不覺得那麼累了。

與此同時,我也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現象:礦區的裙帶關係極其複雜,要想晋昇沒有所謂的關係幾乎比登天還難。這是跟北上廣或者其他大都市所不一樣的一點。至少那些頂級的科技行業,還是需要一部分特別優秀的人來幹事兒的。

相比而言,礦區完全是地球的另一面。

大多數職工都是從父輩開始就在煤礦工作。從50年代這所煤礦成立時,就開始駐紮在礦山。我周圍的同事,不乏“礦二代”,甚至“礦三代”。很多“礦二代”在父輩努力的基礎上,晋昇到科長的職位,也有個別成了處級領導。“礦三代”的親戚幾乎遍佈各個系統,除了外來的大學生,他們幾乎全部相識。

當然,除了這些固有的關係,不排除有些腦子比較靈活的外來人員,就是俗稱“會來事兒”的那種。就算沒有這種裙帶關係,他也會自己努力創造關係,仕途走得倒也一帆風順。

男性職工固然如此,沒有背景的女性職工犧牲就稍微大些,個別時候突破底線違反原則也不是沒有可能。

相比祖輩都在礦區工作的“礦二代”和“礦三代”,初來乍到的外地大學生顯得極為無奈,晋昇之路依然極為坎坷。

很多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在長久的奮鬥得不到應有的回報,無法突破關係壁壘時,選擇了離職。有工作之餘自學考取公務員的,有乾脆辭職自己創業的。還有一位在通風區工作的研究生,因為多年來井下作業的經歷,被省城的一所大學挖去當採礦專業的副教授。

當然,也有同學留在礦區娶妻生子,把家徹底安在礦區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無所謂絕對的對錯。

深入幽暗的千米井下

2012年夏天,我下過一次井。那是一個不算太深的井巷,但足以銘記一輩子。這次下井是我第一次深入千米巷道,也是至今為止唯一的一次井下經歷。

下井的經歷很難敘說明白,非要說個所以然的話,我覺得“百感交集”最為合適。

我所在的這個煤礦條件還算比較成熟,也不是高瓦斯高危險的煤礦。生產條件相對安全,已經連續15年沒有出現過傷亡事故了。但是這個礦井是生產礦井,不允許女職工入井。除了工作上的緣故,不排除一些風水上的講究,這是老一輩礦山人傳下來的忌諱。

在組織的安排下,我跟同事們去了另一個城鎮的示範學習礦井,一所已經停產專供外來人員學習參觀的礦井。

那是炎熱的七月,溫度高達30°C以上。下井前,我身著清凉的夏裝。下井時,穿上了厚厚的三層衣服,分別是貼身的絨衣、厚厚的窑衣以及堅韌的滌卡布工服。除此之外,脚上還套著40碼的高筒靴(下井靴子裏最小的號碼),腰間掛著井下專用的自救器,脖子裏圍著白毛巾,頭上戴著安全帽,這樣一武裝,安能辨我是雌雄?儼然一副礦工模樣。

從井口到工作面有幾公里的路程,40碼的靴子極其不合脚,深一脚淺一脚地總算“趟”了乘坐猴車的地方。猴車是井下專用的交通工具,車座呈三角片狀。人坐在窄窄的鐵片上,雙手攀附著連結鐵片的杆子,像猴子一樣,顧名思義稱作“猴車”。

我坐著猴車在井巷裏穿梭。這個時候厚厚的三層衣服發揮起了作用,炎熱的七月裏巷道裏穿過呼呼的風聲,三層衣服都還有些微凉。

到了工作面後,各種採煤用的機械設備都各就其比特。巷道壁上到處都是胳臂粗的電纜,巷道裏的路也凹凸不平,走起來很費勁兒。

短短四個小時的參觀過程,光是入井和昇井就花費了一半的時間。想到那些常年在井下作業的礦工,趕上大夜班時更是整日都見不了太陽(白天休息睡覺,夜晚井下作業),這樣的工作得是有多壓抑!

每個人都是為了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沒有這些開採光明的礦工,也不會有輸送到全國各地電廠的煤炭,也不會有都市裏的萬家燈火。

結識了至今為止都在聯系的忘年交

礦區的淳樸是我工作至今感受最深的。能合得來的同事,會很熱情地叫你去家裡吃飯。你不去,他覺得你看不起他,執拗的樣子都有些可愛;去了則會把家裡最好的吃食端上來招待你,覺得你能來很給他面子。

在都市中,能够受到同事邀請登門吃飯是多體面的一件事情。大多時候人們都不太習慣把同事帶到家裡吃飯,飯館聚餐多是常態。這樣一對比,礦區還是有可愛的一面的。

節日裏跟拍全程的間隙,給參加演出的女同事順便拍了合影留念。原本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她們會一直記著。端午節送上自己包的粽子,臘八的時候端來自己做的粥。這種身在異鄉被人想著的感覺很親切。

因為這份工作,我結識了至今為止都在聯系的忘年交,一對很善良熱情的夫婦。有了礦區宣傳部的經歷,我積累了一定的文字基礎,對我之後的職業發展深有影響。

在礦區工作的日子裏,我走進地面上所有的生產隊組,採訪過各個生產隊組的隊長,間接瞭解了煤礦井下作業的基本流程。

也曾在嚴寒的冬天,我爬上十幾米的煤堆為了抓拍一個鏡頭,鞋子裏灌滿了煤泥;也曾在炎熱的夏天,我鑽進四十幾米高在建的筒倉(儲存煤的建築),記錄工人工作的畫面。

通過招聘考試幸運考到省城

在礦區工作兩年零四個月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通過招聘考試幸運地考到了省城,繼續從事文字工作。就職組織與我呆過的煤礦同屬一個集團公司。

回想起多年前的那個下午,我看到集團公司網站招聘公告的刹那,心裡按捺不住的激動,至今不能忘記。我仔細看了看,各項條件我都符合。但是,要想參加報名考試得通過領導同意,這就有些困難了。

想從礦區出去,那堪比難上加難。更何况,我在這裡沒有裙帶關係。為了找領導在報名表上簽字,我被領導轟出去過,被領導奚落過,甚至大哭過。

領導說,你以為你能考上?那是集團公司的好組織,多少領導家孩子托關係都進不去,就你能?這招聘考試就是一個幌子,多了一個安排領導子女的途徑而已。

誰讓我不信命呢?那股子不服輸、愛冒險的勁頭在心裡翻騰了幾天,我如法炮製,天天去辦公室找領導,無論他怎樣打擊我,我一言不發,就等他簽字。

領導也被我找得煩了,最後,終於在報名截止的最後一天,我搞定了。當時,我篤定破釜沉舟。盡最大的努力,抱最小的希望,最壞的結果無非維持現狀不變。

面對完全陌生的公司和崗位,我也確實頭疼過。沒有任何複習參考資料,我就一個字一個字琢磨著招聘通告,從萬能的互聯網蒐集一切相關的專業資料。課件、視頻、書籍,生怕錯過一點;禮儀、溝通、會計、英語、貿易、企業文化,相關專業能搜羅的就儘量瞭解。

短短兩個月的備考中,我每天不到淩晨不休息。白天還要正常開展宣傳部的工作,同以往一樣寫稿子拍外景。

我是有多幸運!集團公司兩千多位報名的同事,嚴格按照學歷專業進行資格審查,最終參加考試的只有一百七十六名。初試是機考,當場出成績,一下考場就排名,前一百名參加下午的筆試。下午筆試結束當場抽籤,第二天就開始面試。面試結束當場公佈成績。

整個考試滴水不漏,極其嚴格。最終,我以第九名的成績考進了領導口中的好組織。後來我才知道,集團公司想以這次考試為試驗,開拓新的競聘模式。招聘考試委託給了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系統嚴格的流程,史無前例。正好讓我給趕上了!

面試完,已經晚上九點了。星光照耀在辦公樓整齊的玻璃幕牆上,折射著點點光亮,我不敢相信竟然成為了這裡的一員。我想起了《當幸福來敲門》裏的克裡斯和《肖申克的救贖》裏的安迪,這是兩個任何時候都不放弃希望的人。什麼結果、什麼過往,霎時都不重要了。

如今十年過去了,我早已成家立業,生活自足。我通過新單位的崗前培訓,很快適應了新工作,繼續發揮自己的寫作特長,從事企業政策分析工作。

偶有以前的同事來到省城辦事,我也會從他們口中瞭解到煤礦的現狀。大多數一起來的同學還是留在了礦上,安家立業,準備幹到退休。

工作之餘,我時常會想起,大學剛畢業時遇到的那些操著獨特方言可愛質樸的礦區土著們。來源:南方都市報

标签: 煤礦 礦區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