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想要讓人心服,就不能推卸責任

天津 115℃ 0
摘要:評:孟子的意思是,任何不從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溫飽問題的措施,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說:“我對國家的治理,真的是盡心竭力了!河內發生灾荒,就把那裡的灾民遷移到河東,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當河東發生灾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看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誰像我這樣盡心竭力。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見减少,而我的百姓並不見增多,這是為什麼呢?”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歡打仗,就讓我用打仗來做比喻吧。戰鼓敲響,戰場交戰激烈了,戰敗的阿兵哥丟盔棄甲拖著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下來。跑了五十步的人囙此就去譏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覺得怎麼樣呢?”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梁惠王說:“不行。他只不過沒有逃跑到一百步罷了,但也是逃跑!”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异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說:“大王您既然懂得這個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國家的群眾比鄰國多啦。只要不違背農時,那糧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漁網不入池塘,那魚鱉之類水產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時,那木材便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也用不盡,這樣便使老百姓能够養活家小,葬送死者而無遺憾了。老百姓養生送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在五畝大的宅田上,種上桑樹,上了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的衣服了;雞鴨猪狗不失時節地繁殖飼養,上了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戶所種百畝的田地不誤農時得到耕種,數口之家就不會鬧災荒了。注重鄉校的教育,強調孝敬長輩的道理,鬚髮花白的老人們就不再會肩挑頭頂,出現在道路上了。年滿七十歲的人能穿上絲綢、吃上魚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這些而不稱王於天下的是决不會有的。現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設法制止,路上出現餓死的人而不知道賑濟饑民,人死了反而說‘與我無關,是年成不好的緣故’這和把人殺了反而說‘與我無干,是武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歸罪於荒年,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會湧向您這兒來了。”

評:孟子的意思是,任何不從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溫飽問題的措施,五十步笑百步罷了。每一個執政者如果想得民心,就應該對老百姓有責任心,而不是動不動把本屬於自己的責任推給荒年和上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