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在黨50年|謝聯輝:敬業樂群達士通人

福建 103℃ 0
摘要:謝聯輝,1958年入黨,在黨63年。他始終關注國家戰畧需求,瞄準農業生產突出問題,始終關注科技前沿,遵循“獻身、創新、求實、合作”的科學精神,堅守“敬業樂群、達士通人”的精神追求,踐行嚴謹的科學態度,嚴格的科學方法,嚴密的科學思維,嚴肅的科學結論的“四嚴”科研準則。

謝聯輝,1958年入黨,在黨63年。他,六十餘載傾情寫就個“農”字,創辦中國首個植物病毒研究所,創立植病經濟學……他始終關注國家戰畧需求,瞄準農業生產突出問題,始終關注科技前沿,遵循“獻身、創新、求實、合作”的科學精神,堅守“敬業樂群、達士通人”的精神追求,踐行嚴謹的科學態度,嚴格的科學方法,嚴密的科學思維,嚴肅的科學結論的“四嚴”科研準則。他耄耋之年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參加工作至今,始終心系“三農”,面向實踐和科學前沿,開展創新性和系統性的研究,從不懈怠,他的名字也囙此與許多的“世界第一”和“中國第一”聯系在一起。

心系農民志在農業

作為農民的兒子,作為一名黨員,謝聯輝心系三農,志在為農。他1958年參加工作以後有4次共8年在農村駐點,1969-1972年曾在稻瘟病重災區的寧化山區,實踐他所創立的稻瘟病“栽培免疫理論”獲得成功,使當地的1500畝山壟田水稻平均畝產從100多公斤躍升到403公斤。他曾3年蹲守在莆田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找到了小麥稈鏽菌的南方越冬基地,並提出了耕作改制(不種八月麥)切斷病害迴圈,從而使該病得以根本控制,至今半個多世紀從未見其再次發生、流行。

1973年起,他組建課題組先後深入我國的18個省、區,尤其是福建的51個縣、市開展系統調查研究。調查中他發現一種症狀奇特的病株,通過系統的病原生物學、血清學和理化性質試驗,於1979年向世界報導了這一新的水稻病毒病——水稻簇矮病,立即引起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並被國內外重要的植物病理學和植物病毒學教科書及專著所廣泛引用和詳加論述。他也囙此兩次應邀出席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並作特邀報告,均受到與會者的關注和好評:“對世界水稻病毒研究做出了新貢獻”、“為國內水稻病毒、國際病毒的研究揭開了新的篇章”。

1973年的水稻病毒病調查中他還發現二點黑尾葉蟬(Nephotettix virescens)能傳水稻矮縮病毒(RDV),而該葉蟬曾於1962年日本權威學者新海昭報導不能傳播RDV,此結論也曾被同行廣泛接受。他不唯書,不唯權威,堅持從實際出發,開展嚴密的實驗,歷時8年大量反復試驗,直至1981年才報導其研究成果:“水稻矮縮病毒的一種新的介體昆蟲”。他的研究結果不僅得到了這位日本科學家的尊重,也得到了業界普遍的認可。

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專注於水稻病毒及其他植物病毒的應用與基礎研究,還報導了水稻病毒中國新記錄3個,建立了世界上種類最為豐富的水稻病毒毒源庫,創建兩個監測新模型,確立一個獨特、高效的病毒防控體系並被全面推廣。他對其他植物病毒的研究也作了重要貢獻,解决了一些重要的科學與生產問題,如比較全面地研究了中國水仙、甘薯、烟草、蕃茄、香蕉等植物病毒的種類、分佈、發生和防控對策,較好地解决了生產問題,並報導了11個中國新記錄。他從水稻病毒持續防控出發,提出了“抗避除治”的四字原則——生態防控的關鍵策略,也被證明可普遍適用於其他植物病害。如今,八十六歲高齡的他仍然堅持工作,在全省建立了3個院士工作站,有效服務了福建省現代農業產業並形成輻射與示範作用。

教書育人自成一家

為農重在育才,貴在興行。謝聯輝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帶進課堂,宣導學者型教學風格,提出教育的覈心理念,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種——激勵學生求知的欲望,啟迪學生“質疑”的求异思維。要求研究生在具體做學問、搞科研時自省是否探索了十分有趣或有價值的新現象、新問題,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是否關注了前人在重要問題的提法或結論上的失誤?是否解决了科學/生產上的瓶頸問題?是否在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文明上有它的積極意義?

他重視教學、科研、服務與學科建設相結合,宣導以創新文化和學科文化引領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人才培養中激勵五性思維(批判性、創造性、顛覆性、前瞻性、戰略性),實施五大實踐(教學、科研、生產、勞動、社會),曾獲省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省優秀課程、省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課程各1門等。他培養了一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畢業的博士大部分已成為所在組織的學科或學術帶頭人和主要骨幹。

1987年至今他指導、規劃並組織編寫、修訂和審定出版全國植病統編教材20多部,為我國植物病理學乃至植物保護學的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出謀獻策,做出了重要貢獻。

堅持黨性披肝瀝膽

謝聯輝雖年過八旬,卻仍披肝瀝膽,與時俱進。他有著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堅定信念,很重視黨性修養,堅持聯系實際,並自覺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在他看來,黨性要求每個共產黨員都應該以黨的利益為最高原則,都要胸懷世界,立足中國,獻身人類,要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和認真做事、低調做人、忠於事業、勇於實踐的敬業精神驅動自己,照耀自己。

他把堅持黨性與自己的為人處世、做事、做學問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科研上如此,在育才上如此,在學科建設上更是如此。他把學科建設目標和黨的教育事業及國家目標聯系在一起,他特別推行“在教研組、學科團隊內,黨小組、黨支部務必保證各項任務的完成,確保學科跨越發展”,他的“支部建在學科上”的理念和舉措,探索出了一條新時期高校教工黨支部建設之路,成為學科發展的動力與源泉,有力地促進了學科與事業發展。1979年以來植物病理學科在他的帶領下實現了學位點、學科點、黨建點、平臺點的四個歷史性跨越,1990年獲建博士點、1994年獲建博士後流動站、2001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4年學科黨支部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2016年獲批國家重點實驗室。

他曾被評為中青年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植物病理學、植物保護學終身成就獎、福建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省五一勞動獎章(2次)、省優秀專家、省先進工作者、省傑出科技人員榮譽稱號、省科學技術大會特別獎等。但這些個人功名,他總覺得是黨和人民對他的關愛,是同行和領導對他的厚愛。在他看來,作為一名教師、一名科技工作者,忠於人民,服務社會,盡心盡責,獻身事業,是自己的樂趣,也是自己的職責;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更要堅持黨性、不計得失、立黨為公、創新為民。囙此他說,“功不可居,風不可跟,敬業樂群,達士通人”,“做一個有事業心、有使命感的人,是自己的追求”。

FAFU1936

歡迎轉載推文,轉載請在文章前注明:

來源【福建農林大學微信公眾號】

微訊號:fjnldx2000

來源:福建農林大學融媒體中心

作者:植物保護學院供稿

本期編輯:福建農林大學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陳寧靜

歡迎您積極投稿或建言獻策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