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西安城的一個普通地方,但這裡是漢唐時期的聖地

陕西 112℃ 0
摘要:西元前240年,一比特皇太后薨,臨終前她留下遺言:“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她就是夏太后,她的丈夫就是秦孝文王,其陵在杜陵西北的壽陵;她的兒子就是著名的秦莊襄王,其陵在杜陵東邊的芷陽範陵。杜陵地處長安城東南“曲江”的南岸,這裡是唐朝時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皇家花園“芙蓉苑”就在這裡,白居易有詩為證:“太液芙蓉未央柳”。

西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一比特皇太后薨,臨終前她留下遺言:“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

她就是夏太后,她的丈夫就是秦孝文王(西元前250年駕崩),其陵在杜陵西北的壽陵(今西安韓森寨);她的兒子就是著名的秦莊襄王(西元前247年駕崩),其陵在杜陵東邊的芷陽範陵(今臨潼新豐)。

以上的記載出自《史記》(卷八十五)之《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秦莊襄王名子楚,這位幾乎被“遺棄”的皇子,在趙國充當人質,後來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回國並登上大位。這段故事可謂膾炙人口,他和皇后趙姬的兒子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大約就是這樣的因緣,在此後的千年中,杜陵就和皇家、高官、鴻儒等上層社會密不可分了。

時間來到大漢王朝的第十任皇帝漢宣帝。

第八任皇帝漢昭帝二十歲駕崩,膝下無子,漢宣帝劉詢的前任昌邑王劉賀當了二十七天的皇帝,因“荒淫”被權臣廢黜,於是“罪人之後”劉詢責無旁貸了。當初劉詢的爺爺(漢武帝太子)、父母等親人因巫蠱之罪被處以極刑(注:此罪在中國古代屢見不鮮,是迷信和誣陷的產物,往往伴隨其後的是平反),只有年幼的劉詢活了下來。在十七歲時,苦盡甘來,登基為帝。

漢宣帝所處的大漢時期是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時段,大漢王朝在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國力强盛,地域空前遼闊,此時“絲綢之路”已經打開,西方各國使節、商賈通過“絲綢之路”來到嚮往已久的東方帝國“各得其所”,同時西面、北面的一些國家也並非“安分守己”,而是蠢蠢欲動,漢帝國需要一比特能够守護基業、繼往開來的掌舵者,漢宣帝很好地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

西元前49年,漢宣帝駕崩於未央宮,後埋葬在杜陵。

西元前16年,皇后王氏葬於漢宣帝墓東,即東園。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杜陵將迎來其最輝煌的時刻,而太后的遺言也將“一語成讖”。

西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奪取了外孫子的皇位,建立了大隋王朝並規劃建設新的長安城。

夏太后“萬家邑”的神奇預言就這樣實現了,這裡誕生了世界上的第一個百萬人口的都市“隋唐長安城”。

杜陵地處長安城東南“曲江”的南岸,這裡是唐朝時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皇家花園“芙蓉苑”就在這裡,白居易有詩為證:“太液芙蓉未央柳”。其中太液指太液池,芙蓉就是芙蓉苑(今大唐芙蓉園),未央當然是未央宮了。

唐時的幾比特大詩人都有關於杜陵的詩句。

詩仙李白的《杜陵絕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自稱“杜陵野老”的杜甫有詩《投簡成華兩縣諸子》:“長安苦寒誰獨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唐宣宗李忱大中末年,四十八歲的溫庭筠離開長安遠赴隨縣就任,他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迹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溫庭筠從小在杜陵長大,與段成式是發小,後者仕途順利,而前者一事無成。杜陵作為詩人的故鄉,出現在離開家鄉前夜的夢中,“杜陵夢”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留戀、對背井離鄉的悲傷、對自己未來的迷茫。

唐朝末年,長安城被毀滅,杜陵也風光不再,從此淹沒在了雜草叢中。

如今的杜陵隨著曲江的開發,建立了“杜邑遺址公園”,新世紀新崛起指日可待。

從秦朝,到漢唐,再到現代,回想杜陵的歷史,我們感歎其發展的跌宕起伏,而當我們總結秦莊襄王、漢宣帝等人生履歷後,看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前的磨難是那麼的“毫無希望”,所以我們在人生的低谷時期“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是如此的重要,不要像溫庭筠,而應學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