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三馬之一的馬鴻賓,1949年9月發動起義,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甘肃 119℃ 0
摘要:在解放戰爭時期,西北三馬是盤踞在青海、寧夏、和甘肅一帶的軍閥勢力,分別是青海的馬步芳、寧夏的馬鴻逵和甘肅的馬鴻賓。而甘肅的馬鴻賓則選擇於1949年9月率領部隊發動起義,為甘肅的和平解放作出了一定貢獻。那麼,作為西北三馬之一的馬鴻賓在發動起義之後,他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在解放戰爭時期,西北三馬是盤踞在青海、寧夏、和甘肅一帶的軍閥勢力,分別是青海的馬步芳、寧夏的馬鴻逵和甘肅的馬鴻賓。後來,隨著第一野戰軍挺進大西北,這三股軍閥勢力相繼覆滅,不過三比特軍閥大佬們卻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青海的馬步芳和寧夏的馬鴻逵先是逃到了臺灣,後來又移居到了國外,最終客死異鄉。而甘肅的馬鴻賓則選擇於1949年9月率領部隊發動起義,為甘肅的和平解放作出了一定貢獻。那麼,作為西北三馬之一的馬鴻賓在發動起義之後,他後來的結局如何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馬鴻賓是甘肅臨夏人,出生於1884年,他和寧夏的馬鴻逵是堂兄弟。早年間,西北三馬都是馮玉祥西北軍的一個小分支,後來隨著馮玉祥在1930年中原軍閥大戰中遭遇失敗,西北軍土崩瓦解,西北三馬才逐漸坐大,成為了盤踞西北的軍閥勢力。馬鴻賓的父親馬福祿曾跟隨董福祥抗擊八國聯軍,結果戰死沙場,後來馬鴻賓在叔叔馬福祥(馬鴻逵的父親)手下任職。馬鴻賓在西北三馬之中,勢力不是最强的,但是他的年齡最大、資歷最高。

在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馬鴻賓在叔叔馬福祥的幫助之下,勢力逐漸發展壯大,後來就成為了馮玉祥的部下。1930年,馮玉祥在中原軍閥大戰中失敗,馬鴻賓很快轉投到了老蔣的麾下,不久被老蔣任命為國民黨甘肅省主席,最終成為了盤踞甘肅的軍閥勢力。在抗日戰爭時期,馬鴻賓曾擔任過國民黨第八十一軍軍長、綏西防守司令官等職務。在此期間,馬鴻賓能够率領部隊積極參加抗戰,是一比特抗日愛國將領。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馬鴻賓最初還曾擔任過國民黨陝甘寧剿總司令官,馬步芳和馬鴻逵則是副司令官。不過後來,馬鴻賓的職務逐漸被馬步芳和馬鴻逵超過,原因就是馬鴻賓的勢力在西北三馬中是最弱的一個。到了1949年8月,隨著蘭州戰役的勝利結束,西北三馬各自盤算著自己的未來,當時馬步芳和馬鴻逵坐飛機逃到了臺灣,而馬鴻賓則於1949年9月選擇在寧夏中衛地區發動了起義,也算是為家鄉作出了一定貢獻。

此後,馬鴻賓先後被任命為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副省長等職務。1960年10月,馬鴻賓因病在甘肅蘭州去世,享年76歲。而馬鴻賓的起義部隊,後來被改編為了西北獨立第2軍,隸屬於西北軍區,由馬鴻賓的兒子馬敦靖擔任軍長。到了1950年12月,西北獨立第2軍被撤銷番號,縮編為獨立第1師,隸屬於寧夏軍區,馬鴻賓的兒子馬敦靖還被任命為寧夏軍區司令員。1972年10月,馬敦靖因病在甘肅蘭州去世,享年66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