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火的硝烟中成長的最高學府——西南聯大。

湖南 134℃ 0
摘要: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準予,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這便是我們後來熟知的西南聯合大學的前身。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聯合大學的學制設定堪稱極度嚴苛。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準予,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座集合了當代中國最强院校的聯合大學,竟然在中國歷史上綻放出絢爛的光彩。

從1935年開始,清華大學就已經開始著手秘密地將學校轉往長沙,以應對當時風雨飄搖的不利局勢。當時在長沙嶽麓山下修建了嶄新的校舍,計畫在1938年初投入使用。緊接著便發生了“華北事變”,局勢愈加危急,瘋狂的日軍更是在此時用大炮毀了南開大學。8月28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分別授函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和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指定三人分任長沙臨時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三校在長沙合併組成長沙臨時大學。這便是我們後來熟知的西南聯合大學的前身。

1937年10月25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開學,同年11月1日,正式上課。而由於種種原因,長沙臨時大學又開始遷往昆明。這將又是一次漫長的遷徙過程,集合在一起的三校師生一千多人又開始了長途奔襲,而且還要一併帶著教學書本,器材等用具,再加上地勢險峻,戰時內地交通困難,途中的困難可想而知。女同學跟體弱的同學繞很遠的路從粵漢鐵路到廣州經香港、入滇有的甚至繞道越南,一部分同學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經柳州、南寧、越南入滇;有男同學200餘人則組織了湘黔滇旅行團,行程3200多裏,歷時68天,橫穿湘黔滇三省。

1938年4月2日,教育部發電命令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設文、理、工、法商、師範5個院26個系,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校本部所在地現為雲南師範大學。自此,已經逐漸成型的聯合大學終於完成了最終的組建工作,開始培養出她第一批優秀的畢業生,為後來中國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聯合大學的學制設定堪稱極度嚴苛。學生在4年中修滿132學分(師範學院為156學分,法商學院法律學系和工學院各系另有規定),黨義、體育、軍事訓練及格,繳清規定之一切費用,經審查合格,方得畢業,並授予學士學位(畢業論文2學分,作為必修科目選習)。學校成績計算採用百分制,以60分為及格。不及格的課程不得補考,不給學分,以零分計算。學生的生活管理則由軍訓隊負責。

自1938年至1946年,學校共計畢業生3343人(含初級部35名)。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校友會1996年編輯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記載,1937年至1946年,共有8000名學生通過了聯大的入學考試,最終聯大學籍畢業的大學生近2500名、專科生約200名;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學籍的大學生1280名、研究生74名-總計畢業約4000名,是當時中國畢業生最多的高校。

抗戰八年間,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從軍學生前後一共達到1100多人,其中鐫刻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背面的即達834人,其中不乏主動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聯大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之子梅祖彥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擔任翻譯外,聯大學生還參加了中國遠征軍和空軍。在1942年至1945年間,為了保證空中運輸線“駝峰”航線的暢通,1500名中美健兒血灑長空。根據記載,其中就有聯大的從軍學生。

而且,聯大在國學、物理、氣象、化學、數學等學科均有很高的建樹,有的甚至已經達到了當時國際頂尖水准。華羅庚1941年的數學名著《堆壘素數論》獲得當年教育部第一届國家學術獎勵金,該獎勵的評語稱,華羅庚的研究成果與世界著名數學家相比,“較諸氏為優”,“而於堆壘數論尤有甚大貢獻”。

周培源有關相對論和湍流理論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速度脈動方程在湍流理論中的研究問題;饒毓泰、吳大猷、鄭華熾有關原子、分子結構及光譜的研究,他們及其指導的學生發表了多篇高水准的論文;吳大猷1940年出版的《多原子分子結構及其振動光譜》一書是該領域的重要著作。化學方面,黃子卿1938年公佈的他研究“冰—水—水蒸汽”三相點的測定成果,被國際上公認為出色的成果。1940年,孫雲鑄著《中國北部寒武紀化石》,由地質調查所印行,這是中國學者寫的第一部古生物著作。

這樣一座神奇的學府,培養出了一大批頂尖的學術人才,而這,都是根植於强烈的名族主義感情的。生逢亂世,大丈夫當以死報國,而這樣一群書生,卻用自己的管道譜寫出一篇篇歷史的華章。正如聯大校歌裏寫的那樣“絕徼[jiǎo]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戰火紛飛,涕淚橫流,熱血噴湧。我們仿佛看到在那個千瘡百孔經歷亂世的中國,有那麼一群風華正茂,眼神炯炯的學子,一身正氣,為民族的解放大業嘔心瀝血的場景。

如今生在繁華盛世的中華男兒,沐浴在溫潤的繈褓中,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奮鬥呢?

最後,我們以聯大校歌《滿江紅》中的振臂呐喊作為結尾:同學們,莫忘記失掉的家鄉!莫辜負偉大的時代!莫耽誤寶貴的辰光!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都要我們擔當!同學們,要利用寶貴的時光,要創造偉大的時代,要恢復失掉的家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