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湖南的湖是洞庭湖,廣東廣西的廣是指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河北 94℃ 0
摘要:“自古帝王疆理天下…而後四方寧諡,共臻上理”。早有古籍內容中敘述了作為明清時代出現的總督官職,對於地區民生及興衰有著重大影響,廣西和廣東就是總督制度實行後,受益良多的兩處省份。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它們前面這個廣字並非胡亂取的,而是有著頗為有趣的歷史淵源,具體還要追溯到三國時期。湖北、湖南的湖,其實指的就是洞庭湖,山東、山西是指的以太行山為界,分為東西兩地。

“自古帝王疆理天下…而後四方寧諡,共臻上理”。早有古籍內容中敘述了作為明清時代出現的總督官職,對於地區民生及興衰有著重大影響,廣西和廣東就是總督制度實行後,受益良多的兩處省份。而湖北湖南的湖是洞庭湖,廣東廣西的廣是指什麼?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它們前面這個廣字並非胡亂取的,而是有著頗為有趣的歷史淵源,具體還要追溯到三國時期。

一、“廣西”的由來

其實在歷史中,有很多地方的地名都大有來頭,如秦國首都咸陽,就是在商鞅變法後,這一名字的取出和當地的風水之象有極大的關係。但地名也會隨著朝代的更替而產生變化,在朝代不斷更替之後,很多時候,為了追求便捷,在取地名時關於寓意也沒有那般深刻了,會更加容易讓人理解。湖北、湖南的湖,其實指的就是洞庭湖,山東、山西是指的以太行山為界,分為東西兩地。其淵源來歷都淺顯易懂,也更便於人民群眾進行理解和記憶,人們讀起來朗朗上口,也不容易遺忘和混淆。

還有一些地名是可以通過地形來進行推理的,比如河南、河北的分界線就是黃河,以黃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地,但是廣東、廣西的廣字,並不是山川河流或者是某一建築,而是和古代的行政劃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個廣字第一次出現在嶺南地區的行政劃分,要追溯到漢武帝劉徹統一南越國事情上。

廣西和廣東都是處於嶺南地區,在西元1000年左右時,就已經廣南路作為界限分為了東西兩路,而廣西和廣東也正是囙此而得名。而廣西和廣東最開始的時候實際屬於南越國,南越國的統治也長達六十餘年。但根據《續漢書·郡國志》的記載,這一國家的政權在漢武帝劉徹上臺,攻打南越之後就覆滅了,而劉徹收回這一方領土後,取名為“廣信”,有廣施恩信之意,朝代的更替也就意味著名字的更換,而在漢國滅亡三國時期到來時,掌管這一方領土的孫權就把廣信改為廣州,而這個廣字也被歷朝歷代沿用至今。

二、時間的演變讓兩廣分割

其實古代的地域分割和現在的理解有很大差別,比如在當時稱之為廣州的地區,比現在的廣州是要大很多,在當時是泛指很大的一片區域,包括了廣東河廣西的大部分地區,而發展至宋朝的時候,地域的劃分顯得更為精細,按照陸洲線來進行具體的地方劃分。而靠南的地方保留了廣字,這個地方被稱之為廣南路。等到宋太宗當政之後,劃分更為具體,想把曾經的廣信分之為廣東和廣西,而這一分界就是以廣南西路作為依據的,在當時,廣東和廣西的全稱分別是廣南西路和廣南東路,而後來才被簡化為如今的廣西和廣東。

在現如今的發展當中,我們會發現廣東和廣西的發展實際上是具有一定的差异的,這是由於廣東更靠近沿海地區,且港口貿易發展較好,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港口,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廣東一帶的發展如此之好,廣西相比之下仍需要努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古代的時候,廣西和廣東沒有進行分隔時,這一地帶的發展還更具有整體性,但在進行分隔管理和發展後兩地之間的差距在日積月累間變得大了許多。

在廣東和廣西分別設立總督府之後,所派遣的朝廷要員在管理兩地時也下足了功夫,商品貿易帶來的巨大風口使得附近的地區發展極為繁榮,兩廣一帶,特別是廣州已成為珠三角的發展覈心之一,擁有極强的經濟活力。

結語

其實我們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我國很多的地名,為了更利於大家理解和記憶,都會選擇比較明確的界限來進行地名的劃分和優化,兩廣地區的這個廣字,如果知道其中的起源,也會比較容易理解,只是這一分隔線並不屬於山川河流這樣明確的事物,所以知道的人相對少一些罷了。而在名字不斷演化和變遷的背後,往往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演變,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許多也被傳承至今,我們應當多瞭解並學習相關的文化瑰寶和精華,沿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將之帶給我們的子孫後代。

參考資料:

《清世宗實錄》

《續漢書·郡國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