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老照片:最後一批離開故宮的太監,竟然是這樣的

北京 91℃ 0
摘要:“太監”消逝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裏不過百年,1923年7月,溥儀面對故宮裡面不斷遺失的文物忍無可忍,這可都是大清朝最後的家當,終於下令“將宮內太監全部裁撤,立即出宮”。諭旨一出,當時故宮內的所有護軍全部出動,把宮裡面的太監全部强送出宮。這裡面也剛剛入宮不久的小太監,也有在宮中呆了幾十年的老太監,溥儀皇帝當時也是心狠。最後決定除3比特太妃、溥儀、淑妃這5個宮各留20名太監外,而剩下的太監只能打發走人。

“太監”消逝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裏不過百年,1923年7月,溥儀面對故宮裡面不斷遺失的文物忍無可忍,這可都是大清朝最後的家當,終於下令“將宮內太監全部裁撤,立即出宮”。

諭旨一出,當時故宮內的所有護軍全部出動,把宮裡面的太監全部强送出宮。這裡面也剛剛入宮不久的小太監,也有在宮中呆了幾十年的老太監,溥儀皇帝當時也是心狠。

儘管當時的太妃們力爭不可,但皇上的聖旨以下,她們也只能作罷,最後只留下留下若干名太監,以供驅使。最後決定除3比特太妃、溥儀、淑妃這5個宮各留20名太監外,而剩下的太監只能打發走人。

這些被遣散的太監,可以說他們陪伴著大清王朝走完了最後一段路,當天,這些被大清國拋弃的“遺老”在乾清門內集合,在聽宣讀溥儀的諭旨的時候,他們還是下跪低頭,只不過眼裡留下的眼淚,裡面充滿了恐慌和憤慨。

這些遣散的太監們中,有許多人在宮中當了幾十年的差,他們的家就在宮裡面,他們被趕出宮後,便無家可歸,年輕人好歹還可以在外面討生活,可那些老太監可怎麼辦?

由於絕大部分太監都是河北滄縣一帶的人,在北京也有家,於是內務府出於人道出一筆遣散費,在北京有家或有親朋投宿的太監,即刻攜帶行李出宮;而老家不在北京且在無處可去的,就暫住在安置點,待拿到遣散費就自己回鄉。

其中就有一個太監的安置點叫剛鐵廟,當時有不少太監就留在了這裡,直到上世紀30年代初這裡還留有7比特太監。他們拿到遣散費後並沒有離開北京,而是留了下來。

當時窮苦人家的孩子才送來當太監,幾十年過去了他們早已經不記得家在在何處,只能在一起相依為命,最後的四張照片就是當年記者剛在鐵廟拍攝的老太監們。

在北京八寶山南麓,原有一座元朝至正年間海雲和尚所建的靈福寺。明朝永樂初年,相傳司禮監太監“剛鐵”(據考證,史無此人,系明嘉靖年間宦官擬造的人物,舉為“宦官祖師”)墓修築於此,旁邊建延壽寺,後改名褒忠護國寺。以後成為明朝及清朝離退休老太監年老離宮後的世代養老地,有寺廟、農田、菜園。

當年的褒忠護國寺大門

圖為聚集在褒忠護國寺裏晚清最後一批離退休太監。

太監們多是沒有故鄉的人,他們10歲左右就被淨身進宮,來到令他們曾想構築夢幻的紫禁城。來到皇宮後故鄉的大門就重重地的關上了。然而飛黃騰達的太監是極少數的,大多數人走入深宮後,便是一生的苦役勞作,甚至可能一生從未見過皇上的面。

圖為褒忠護國寺裏的老太監。

這些年老體衰的老太監離開皇宮後,大致有三個方向終老:第一類是極少數太監會被至親接納,回到故鄉養老。但這些人是極個別的幸運者,因為太監入宮基本上為親人不耻,已被排斥為非男非女的異類,如果不是貪圖太監出來有可能帶來的那點銀子或者基於太監在宮內勞作期間給家鄉親人回饋的供養,那麼即使是至親也很難接納他們。

第二類,極少數的高級太監管家,比較伶俐能幹又能攀附上宮內關係,屬於混得好的,一生工作攢下了些資產,在京城買房置地,甚至娶老婆收過繼兒子。有閒不住的,繼續受聘給有錢人家做管家,頤養天年時也是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頂級的例子就李蓮英,應該算是太監首富。有傳言說,他的4個過繼兒子各得白銀40萬兩,另有一大口袋珠寶。其他各侄兒各分得白銀20萬兩,他的兩個過繼女兒各分得17萬兩白銀。

圖為褒忠護國寺裏養老的太監。

李蓮英在宮中還存有300多萬兩白銀和兩箱珠寶,但他早已知道這些財寶不可能屬於他了,囙此非常“明智”地告訴後人,不要再想這件事了。當然,這些財富只是他所聚斂財富的一部分,而且還不包括數額巨大、價值不菲的幾處房產。

圖為長了鬍子的老太監。

長鬍子的太監不在多數,多因為淨身不乾淨或者進宮比較早又開始發育而導致長鬍子。眾所周知,太監不可能有直系子嗣,都是“絕戶”,不但被世俗社會也被自己的親屬所蔑視及拋弃,不僅如此,“挖絕戶墳”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北京海澱中關村地區的變遷就是“絕戶”剷除的最好範例。

第三類,屬於中下層的太監們,地投奔並依附散落於京城各地的庵廟寺院,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動了,就燒香拜佛等待生命終結。圖為離退休的老太監。

——————————————

微信改版,不小心咱們可能就走散了!

中外繪畫藝術

安莫希藝術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