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死後馬上將肛門堵住,現代人還需要這樣做嗎?現在人們這樣做

西藏 128℃ 0
摘要: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歷史,各朝各代以及各個民族的喪葬習俗差异極大,比如中原地區大都入土為安,但西藏往往是天葬或者水葬,一般天葬和水葬沒和土葬一樣有很多繁雜的儀式,不過一般來說土葬會比兩者多一些步驟!古人為什麼要堵住這些位置?現代人還需要九竅塞嗎?

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歷史,各朝各代以及各個民族的喪葬習俗差异極大,比如中原地區大都入土為安,但西藏往往是天葬或者水葬,一般天葬和水葬沒和土葬一樣有很多繁雜的儀式,不過一般來說土葬會比兩者多一些步驟!

比如漢族就比較流行死後用九竅塞堵住人體與外界接觸幾個“竅”,一般的九竅是指眼睛、鼻孔和耳朵,以及嘴巴和肛門,與之相對應的“塞子”則是眼塞2件,鼻塞2件,耳塞2件,口塞1件,肛門塞1件,生殖器塞1件。

古人為什麼要堵住這些位置?

除了九竅塞以外,其實有些還有手中的握玉,在古代,死者是不能“空手而去”的,所以用“握玉”,那麼其他位置的玉又有什麼用呢?

《抱樸子·世俗篇》載:“金玉在九竅,則死者為之不朽。九竅為外逸之通道,故用玉作塞,將精氣留於體內。”

看明白了不,古人對於精氣看得極重,即使在死後也有將其封於體內,而死者佩玉可以防止精氣外泄,囙此在死後需要用玉器將其身體與各個與外界“相通”部位需要用玉器塞住,當然窮苦人家塞不起玉,用木塞。

金縷玉衣又如何?

事實上這只能塞得了一時,因為屍體很快就腐爛了,最終只剩下一堆白骨!而到最後連白骨可能也將逐漸化為塵土,只會留下九竅塞供考古學家研究!

九竅塞,還另有妙用

其實古人的無意之舉,還真有相當的科學道理,根據中原地區的喪葬習俗,去世後一般需要陳屍幾天,這有幾個原因,一則防止假死,有很多“死後復活”的案例,包括筆者老家就曾有一比特老太太“死後復活”,幾年後才去世!

另一個則是出喪的日子是風水先生定的,一般會考慮生辰八字等,日子一旦確定,那麼祭拜的流程以及棺木準備就要就緒了,農村早期都是現場製作,有時候會很趕時間。

囙此這冬天冷,出喪日子過幾天也沒事,但夏天就不行了,到第二天就完了,第三天連棺木都封不住,而這些九竅塞則能起到延緩體內氣體外泄的功能!

因為人死後,體內新陳代謝結束,組織失去血液和氧氣供應就會死亡,體內厭氧性微生物仍然存活,囙此會開始腐敗,會產生大量氣體,囙此九竅塞中的鼻塞,口塞和肛門塞或者陰塞能起到封鎖部分氣體的作用,儘量延緩氣體的散發!

不過屍體腐敗,用塞子是塞不住的,最終這些氣體都會噴薄而出,這個屍臭味,據說是入木三分的那種,極難形容!

現代人還需要九竅塞嗎?

其實現代人都用火葬,已經用不上九竅塞了!不過有一些比較正式的喪葬場合,比如遺容需要瞻仰的,大都會使用鼻塞和肛塞火葬陰塞等,不過不會用所謂的玉塞,而是用普通棉花即可,因為目的不是封鎖所謂的精氣神,同樣是防止體液和氣體外溢!

有很多朋友認為現代都使用冰棺,人體凍在裡面,屍體的腐敗活動已經停止!但其實這是理解錯了,因為人體內的細胞內有多種酶,會促使蛋白質降解,這就是屍體的自溶過程!

而胰腺的自溶即使在冰凍條件下仍然會發生,簡單地說屍體死後冰凍,胰臟可能會神秘消失,囙此可能會造成醫患糾紛,所以在冰棺中屍體內的自溶過程仍然會發生,如果喪葬主辦者有經驗的話,那麼一定會在鼻孔和肛門等位置塞上棉花,防止液體(血水)外流,形成非常恐怖的場景!

延伸閱讀:火化是個怎麼樣的過程?

我們所說的火化是在火化爐中發生,不是印度人那種直接架個火堆把屍體往上一放就點火燒那種!這種行為在我國也有,比如西藏,但一般只有高僧才能享受的待遇!

所以絕大部分屍體是在火葬場火化的,而在火化之前有幾個事情必須要處理,比如要取出豐胸的矽膠、心臟起搏器電池等,前者不會燒,後者電池會爆炸等,其他如金牙或者固定骨折的鋼釘則沒問題等燒後再取也是可以的。

一次火化大約需要一個多小時,而且火化並不能將屍骨燒碎,而是會留下大致完整的骨骼,因為火化爐溫度並不足以讓骨骼徹底粉碎,而骨灰壇中的碎末一般是研磨後的結果,而農村還有很多則是火化後土葬,囙此還希望骨骼保持完整,可以事先說明下自行揀骨。

無論人生前有多高大,留下的骨灰很少會超過2.5千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