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出土範蠡墓,西施之謎終於揭開,學者:我們誤會西施2000多年

江苏 69℃ 0
摘要:“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國者,世皆罪於女,惟西子例外,無人將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古有四大美人,西施沉魚,昭君落雁,貴妃羞花,貂蟬閉月。但實際上我們現在所看的西施的故事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騙局,江蘇出土的範蠡墓證實,我們已經誤會了西施2000多年,從一開始她就不是自願去吳王夫差身邊的。

“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國者,世皆罪於女,惟西子例外,無人將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墨子》

古有四大美人,西施沉魚,昭君落雁,貴妃羞花,貂蟬閉月。但這古代的四大美人,都不過是身不由己的可憐人罷了。

貂蟬是虛構,代表著三國紛爭時男人們的野心,樣貌再出眾的女子也不過是工具;貴妃是罪惡之源,她雍容華貴,囙此背負了禍亂朝綱的罪名,在馬嵬驛上吊而亡;昭君是身不由己,空有傾國之姿,卻只能通過和親塞外博一條出路;而作為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則是“狡兔死,走狗烹”,她憑藉相貌助越王完成複國大業,最終卻也囙此下落不明。

《墨子》中曾說,不論是西施還是妲己,亦或者是妹喜,她們的所作所為是一樣的,都是引得君王荒誕無度,最終顛覆統治,但挨駡的常常是其他女子,西施卻不在其內。可實際上西施跟妲己她們並沒有什麼不一樣,落得個“卸磨殺驢”的下場。

關於越王勾踐複國後西施的去向,流傳最廣的是兩種說法,一為西施被沉江,一為西施被範蠡所救。在如今的那些關於西施的影視劇中,西施被範蠡所救的結局出現的更多,此二人之間也被傳頌為神仙眷侶,但實際上真正歷史上,關於西施沉江的說法卻更多。

關於範蠡、西施攜手江湖的只有《越絕書》有所記載:“西施亡吳國後,複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其他的基本都是各種被沉江。

被範蠡沉江,被勾踐沉江,被越王后沉江,被吳人沉江,沉江管道多種多樣,比如《吳越春秋》中記載的:“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再比如《東周列國志》中的:“越夫人潜使人引出,負以大石,沉於江中,曰:'此亡國之物,留之何為?'”

但實際上我們現在所看的西施的故事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騙局,江蘇出土的範蠡墓證實,我們已經誤會了西施2000多年,從一開始她就不是自願去吳王夫差身邊的。

範蠡作為勾踐複國的大功臣,同樣還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大商人,傳說就沒斷過,關於他的墓葬也是疑點多多,全國出土了好幾座範蠡墓,但從未得到確切證實。直到2014年江蘇鴻山鎮出土了春秋末期的墓葬群,學者們根據墓葬中的竹簡判斷出,這裡可能才是真正的範蠡墓!

我們都知道史料記載其實難免會帶上一些人為的觀點,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不是因為紂王墓以及妲己墓的出土,從墓中找出了當初的甲骨文記錄,妲己身上的罵名都洗不乾淨,西施也是如此。

在我們如今看來西施乃是為了複國,主動去到夫差身邊的,但鴻山鎮出土的墓葬群的竹簡中有這麼一句:“……蠡與施潜通,三年始達吳,以語兒亭為質,施不得不勉。”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範蠡的確跟西施有私情,在去到吳王宮的途中二人還產有一女,取名為語兒亭。西施並不想去,範蠡就以女兒相要脅,西施才無奈答應下來。

從竹簡中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西施入吳王宮當間諜並非出自其本意,而是不得不為之,這也是為何後來越國複國後,她落得個沉江的下場的原因,可憐,可歎,讓人無限唏噓。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