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一生只寫了兩首詩,卻力壓乾隆四萬首,其中一首你肯定也背過

安徽 120℃ 0
摘要:寫詩這事有時候還真得靠天賦,哪怕是受過極好教育的人也不一定能寫得好,沒受過多少教育的人也不一定寫不好。而他吧,平時的愛好之一便是寫詩,大抵是活得久,一生竟然寫了四萬首。可這四萬首中能拿得出手的沒幾首,相反,劉邦沒讀過什麼書,他的一生也只寫了兩首詩。這兩首中拿一首出來都能碾壓乾隆四萬的大半,當然,乾隆皇帝這執著的毅力還是值得佩服的。今天便來說說劉邦寫的這兩首詩,劉邦大家都知道,漢朝的開國皇帝。

寫詩這事有時候還真得靠天賦,哪怕是受過極好教育的人也不一定能寫得好,沒受過多少教育的人也不一定寫不好。比如乾隆皇帝,他從小被當做儲君養著,請的老師都是當時最有名的大家。而他吧,平時的愛好之一便是寫詩,大抵是活得久,一生竟然寫了四萬首。

可這四萬首中能拿得出手的沒幾首,相反,劉邦沒讀過什麼書,他的一生也只寫了兩首詩。這兩首中拿一首出來都能碾壓乾隆四萬的大半,當然,乾隆皇帝這執著的毅力還是值得佩服的。今天便來說說劉邦寫的這兩首詩,劉邦大家都知道,漢朝的開國皇帝。他的第一首詩歌大約創作於漢高祖十二年(西元前196年),名為《,大風歌,》。

這一年的十月淮南王英布造反,這位可是英勇善戰,然而造反的時機不對。劉邦不得不親征,實際上劉邦在軍事上並沒有什麼才能,從彭城之戰就能看出來。不過他此時已然是正統,皇帝親征,也能激勵將士,對付一個小諸侯還是很輕鬆的。勝利回去後,就順路去了一趟自己的家鄉,請來從前的父老鄉親,一起飲酒作樂,某一天,劉邦就創作了這首詩。

全文如下: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當然,拋卻這些來說,詩是好詩,一股帶著悲凉的豪氣,大氣磅礴。這首歌中既有楚風又有魏風,其實還是跟劉邦從小生活的環境有關,他的家族來自魏國,而這片地帶曾被楚魏分別佔有百年。結合而成,大風歌便顯得悲凉又豪氣,這倒是跟劉邦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比較貼近。短短的三句,渾然一體,風格雄勁,不可謂不是好詩。

第二首同樣表示無奈,名為《鴻鵠歌》,創作於劉邦晚年,與大風歌時間應當極其接近。這首詩的創作同樣有背景,劉邦有一個十分寵愛的姬妾,名為戚姬,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如意。劉邦認為如意跟自己很相似,加上寵愛戚姬,便想立如意為太子。可當時有太子了,怎麼辦呢?廢啊,可他廢不掉,很簡單,太子劉盈的母親是呂雉。

這個女人被他辜負了大半輩子,到頭來還要被他廢兒子,誰能忍?而呂雉有强硬的後臺,手腕,男人靠不住的時候只能靠自己,她就是最好的詮釋。一邊跟朝中大臣保持情面,一邊找到張良商量,請來賢人商山四皓輔佐太子。當然,劉盈自身溫和仁善,大臣自然支持他。劉邦一看,太子後臺太硬,自己動不得,便借著酒意創作了這首詩,好安慰戚夫人。

鴻鵠歌全文如下: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全文頗有些嘲諷劉盈,不過他也只能用一首歌來嘲諷,再無奈也沒用。同樣的,拋卻這些,這還是一首好詩。三十個字,便形象生動的將劉邦當時的心情描寫出來,自身便有不同尋常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鴻鵠歌》、《大風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