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若要成為世界強國,定都伊犁是最好選擇,此話有無道理?

新疆 68℃ 0
摘要:在世界各個國家的歷史中,關於國家首都的選址定位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要看都市所在的地理位置,更為重要的選址因素還有這座城市所能提供的政治輻射能力和經濟帶動效應,而一旦一個城市成為了一個國家的首都,其代表的政治職能和主權象徵則是完全不同的。這短短三句話將伊犁這座城市的地位瞬間拉升,為什麼孫中山先生會認為定都伊犁是最好的選擇呢?

在世界各個國家的歷史中,關於國家首都的選址定位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要看都市所在的地理位置,更為重要的選址因素還有這座城市所能提供的政治輻射能力和經濟帶動效應,而一旦一個城市成為了一個國家的首都,其代表的政治職能和主權象徵則是完全不同的。

而在關於中華民國的首都選址上,作為“開眼看世界”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眼光十分獨特,他提出:“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這短短三句話將伊犁這座城市的地位瞬間拉升,為什麼孫中山先生會認為定都伊犁是最好的選擇呢?

章太炎的建議

早在1902年中華民國尚未成立的時候,孫中山先生就已經在提前設想要將中華民國的首都放在哪裡的問題了,對於新生的革命政權來說,首都的選址重要性自然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關乎到中央政府會落戶在那裡,而且被選中的都市毫無疑問會成為整個中國的重點所在。

對於這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孫中山先生就曾經與革命家章太炎先生有過詳細的討論和研究,孫中山先生首先指出,歷朝歷代的首都選址,都會全面考慮到交通、資源和地理優越性等重要因素,且隨著時代的變化,首都選址的方向大都由北向南轉移了。

比如擁有“十六朝古都”之譽的西安市,能被歷朝歷代選址成為國家政治中心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優越,西安地處土地肥沃、資源豐饒的關中平原,同時又位於華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的交界處,其政治輻射能力和軍事威懾性對於統治階級來說都是十分有利的。

但是章太炎先生卻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指出“革命成功之後,中華民國應當將首都定在武昌!”

雖然武昌現在只是武漢市的一個區,但在民國時期,武昌這座城市的優勢卻十分明顯,首先是武昌的地理位置,它南達河洛、北接襄陽,而東又通江浙兩省,其城區又有長江和漢江兩大河流交匯在此,其地理水文方面和交通運輸方面已經是具有極大的優勢了。

而且自古以來,武昌地區就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周邊省份的人口紛紛在聚集在這座城市,武昌還擁有土壤肥沃的江中平原,其自然資源可以供得起一座大型都市的消耗,章太炎先生還認為北京此時因緯度較高,資源稀少以及易受多方勢力威脅的因素,已經不再適合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了。

選擇伊犁

章太炎先生的建議固然十分有道理,但是在孫中山先生看來,定都武昌的提議從大格局來看還是有局限性,在衡量多種因素之後,孫中山先生就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如果是安身立命就選武昌,如果是一統神州就選西安,但要問鼎亞洲就要選擇伊犁!”

為什麼孫中山先生會說出這樣一番話呢?其實在之前,對於武昌這座城市,孫中山先生曾給予了“定鼎者,南方誠莫武昌若”的高度評價,若是將武昌作為首都,其本身的城市職能絕對可以承當得起,但對於全國來說,內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區的控制力度則是難以制衡。

而對於西安這座歷史上被定為首都最多的都市,孫中山先生認為西安固然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等方面十分具備民國首都的潛力,但自唐代以後,經濟中心在中國的逐漸南移就限制了古都西安的發展,所以在這一層面上西安也就不符合孫中山先生心中的首都選擇了。

但為何遠在新疆地區的伊犁可以受到孫中山先生的青睞呢?首先的一點就在於伊犁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在亞洲大陸的中心地帶,這座城市橫穿新疆西部,北接哈薩克共和國等中亞國家,南臨近著印度這個大國,首都設在此處可以極大程度上震懾住來自亞洲大陸上的威脅,同時也具有極大的外交便利性。

而“伊犁”之意也有犁庭掃閣的含義在內,自大清時代開始,乾隆就注意到了伊犁這座城市的重要性,所以在建設工作和人口數量上伊犁一直在往好的方面發展。

到了民國時期,伊犁的經濟發展只是略輸於上海、廣州、北京等特大城市,基於這一點,孫中山先生才將目光聚焦在了伊犁這座城市上。

放眼世界

除了地理條件和經濟因素以外,對於孫中山先生來說,伊犁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中華民國可以立足於此放眼全世界,無論是武昌或西安都不是最佳選擇,唯有將首都定於伊犁才是中華民國成為世界強國的第一步,對外可以成為亞洲政治交流的中心,對內則是可以利於中央對西部地區的控制與管理。

且從民族團結的層面上來考慮,定都伊犁對於中國這個具有多個民族的國家來說是十分能促進民族團結的一件大事,因為一旦伊犁成為整個國家的首都,其源源不斷的經濟資源和人口資源都會給新疆地區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這對於整個西部的開發都是十分宏偉的計畫。

而且伊犁自清朝開始就實行了屯墾制度,軍隊駐紮保衛邊疆的同時還促進了伊犁糧食產量的發展,使其成為了新疆地區最大的糧食生產地,若是定都在此處,軍隊最為重要的糧食問題自然不用發愁,而且以伊犁為起點,軍隊甚至可以長驅直入亞洲中心。

從大方面來看,孫中山先生關於中華民族的定都選擇是十分大膽和具有戰略性的,雖然那時候民國尚未正式建立,但是這份放眼世界的眼光著實令人感到佩服,也是因為伊犁這座城市的優越性,在孫中山先生提出之時,有不少革命有識之士十分贊同這個首都選址的提議。

但由於當時政治局勢的複雜性和不穩定性,這個十分宏偉的定都計畫終究沒能成功,最終中華民國還是將首都選址在了南京,但隨著歲月變遷,孫中山先生這份大膽的計畫卻在逐漸應驗,伊犁在日後發展快速,甚至成為了新中國唯一的既轄地級行政區。

小結:

孫中山先生選址將伊犁作為首都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在其設想中這是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一步,雖然最終因故沒能成功,但是這份大膽宏偉的計畫還是令後人感到敬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