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秋收起義的5比特開國上將,到解放戰爭,最低也是兵團副司令員

四川 59℃ 0
摘要:執古以繩今,是為誣今;執今以律古,是為誣古。1927年9月爆發的秋收起義,那是毛主席第一次領導武裝鬥爭。這次偉大的起義,走出了五位共和國未來的開國上將。他們當時的職位都比較低微,有普通的戰士,有班代,職位最高的一比特才是連長,可是到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最低的也是兵團的副司令員。到第三野戰軍成立,陳士榘是第八兵團司令員。建國後,他當了長達23年的工程兵司令員。

執古以繩今,是為誣今;執今以律古,是為誣古。

1927年9月爆發的秋收起義,那是毛主席第一次領導武裝鬥爭。這次偉大的起義,走出了五位共和國未來的開國上將。他們當時的職位都比較低微,有普通的戰士,有班代,職位最高的一比特才是連長,可是到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最低的也是兵團的副司令員。建國後成就都很大。他們都是誰呢?

第一位,陳士榘,湖北荊門人

陳士榘為何會參加秋收起義呢?原來他的祖上當過清朝的軍官,所以幼年的陳士榘也有一個軍官夢。北伐軍攻克荊門,陳士榘思想進步,參加了當地的農會,然後經人介紹,陳士榘參加了專門為北伐軍服務的護士訓練班。

有人說了,護士不都是女的嗎?怎麼還有男的?革命戰爭年代嘛,這個護士訓練班有很多像陳士榘這樣的男同志。1927年7月,陳士榘所在訓練班100多名男同志編入盧德銘領導的警衛團。

盧德銘的這個警衛團成為秋收起義的主力部隊,陳士榘也就參加了這次偉大的起義。他從小夢想當軍人,沒想到軍旅生涯的起點,就是跟隨毛主席。起義之後,陳士榘跟毛主席經過三灣改編,並在毛主席的親自領誓下,宣佈光榮入黨。當毛主席對他說,從現在起,你就是光榮的黨員了。那一刻,陳士榘永生難忘。

陳士榘跟隨毛主席上了井岡山,參加了井岡山的全部鬥爭。在中央蘇區,陳士榘當過紅一軍團作戰科長。紅軍走上長征之路,陳士榘擔任教導營營長。紅軍三渡赤水河的時候,多虧了陳士榘的教導營事先架好了浮橋。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陳士榘又當了“設營司令”,為紅軍打前站,找房子,調查民情,埋鍋造飯,還要插路標指示牌。能走出草地都不容易,陳士榘過草地時卻肩負著艱巨的任務。真的是更不容易。

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後,陳士榘當過紅一軍團第四師參謀長、紅三十軍參謀長。八路軍成立,他是115師343旅的參謀長。平型關之戰,陳士榘經過偵查,建議選擇正確的伏擊地點,為師首長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謀。

平型關伏擊戰雖然勝利了,可惜卻沒有抓到一個日軍俘虜。在後來的一次戰鬥中,陳士榘親手抓住了一個日軍俘虜,他創造了一個記錄,成為第一個俘虜日軍的八路軍高級將領。

1938年,陳士榘被日軍的炮彈炸傷,毛主席非常關心他的安危,特讓自己的夫人送去一封慰問信和200元錢,交給陳士榘。主席的關懷,讓陳士榘渾身充滿著力量,終生難忘。

1940年,陳士榘挺進山東,擔任了115師參謀長。經過艱苦的敵後反“掃蕩”,山東軍區成立,陳士榘獨當一面,擔任了濱海軍區司令員。他這個濱海軍區司令員,和許世友那個膠東軍區司令員,是並列的,他們都是山東戰場的主將。

抗日戰爭勝利,陳士榘擔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的參謀長,後來還擔任了華東野戰軍參謀長,成為陳毅粟裕的重要助手。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的勝利,都離不開陳士榘的貢獻。

1947年,陳士榘唐亮指揮四個縱隊組成西線兵團,這也就是威震華東和中原戰場的陳唐兵團,陳士榘很早就當上了兵團司令員。到第三野戰軍成立,陳士榘是第八兵團司令員。建國後,他當了長達23年的工程兵司令員。

第二比特,陳伯鈞,四川達縣人

陳伯鈞為什麼能參加秋收起義呢?陳伯鈞的家境較好,早年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招生,陳伯鈞前去報考,並成功被錄取,他和廖耀湘一樣,也是黃埔六期的。

張發奎為了擴張地盤,將陳伯鈞等黃埔學生編入了他的第二方面軍教導團。教導團被我黨掌握,準備參加南昌起義,卻被張發奎發覺,繳了械。陳伯鈞趁夜逃離,去尋找起義部隊。

到底還是錯過了南昌起義,不過陳伯鈞趕上了秋收起義。幾經輾轉,陳伯鈞加入了以賀老總第二十軍獨立團名義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加入了秋收起義隊伍,陳伯鈞成為毛主席麾下的一比特排長。

從此,他有幸在毛主席身邊戰鬥。有一次行軍,大隊人馬先行,陳伯鈞和毛主席等幾人一起行軍。忽然傳來敵人的槍聲,大家找了個村子宿營,為了應對突發情况,大家輪流值班,後半夜由陳伯鈞和毛主席一起值班。第二天,敵人趕過來了,毛主席决定儘快追趕上主力部隊,陳伯鈞說,我打掩護,你們先走。大家成功追上了主力部隊。

陳伯鈞參加了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鬥爭,他當時的職位已經非常高了,當過紅軍軍長,軍團參謀長。紅軍踏上長征之路,非常難能可貴的是,陳伯鈞堅持寫日記,留下了一筆非常重要的歷史檔案。

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陳伯鈞被調到紅四方面軍當紅九軍參謀長。在此期間,陳伯鈞深受張國燾打擊,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會師,陳伯鈞調到紅六軍團接替蕭克當軍團長。

抗日戰爭爆發,陳伯鈞是359旅的旅長。有人說,359旅的旅長不是王震嗎?非也。359旅是由紅六軍團為主體改編而成的,最初的旅長由原紅六軍團長陳伯鈞擔任。

但是,毛主席太需要像陳伯鈞這樣擁有軍事理論知識的黃埔高材生了。359旅開赴前線,陳伯鈞被毛主席留在陝北,到抗大任教,主持軍事教育,並協助毛主席進行軍事理論創作。

所以,整個抗日戰爭時期,陳伯鈞的戰功並不是很明顯。但是他寫的很多軍事著作,比如《遊擊戰術中的襲擊與埋伏》很為毛主席推崇。作品中的有些觀點被毛主席所採用。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央派了大批幹部到東北去,陳伯鈞也去了東北戰場,當過合江軍區司令員。林總開辦上幹大隊學習班,對中高級將領進行輪訓,由陳伯鈞負責第一期,洪學智負責第二期。

1948年,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成立,蕭勁光擔任司令員,陳伯鈞是副司令員。第一兵團解放了長春,改編成第十二兵團後,陳伯鈞是第一副司令員,後來韓先楚擔任了第二副司令員。陳伯鈞的職位可是在韓先楚之上。

在57比特開國上將中,陳伯鈞的特長是軍事教育,建國後,他在南京軍事學院任職,協助劉伯承開展工作。後來,陳伯鈞還擔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

第三位,宋任窮,湖南瀏陽人

宋任窮出身貧寒,他上面有三個哥哥,大哥被敵人殺害,二哥入黨後因病去世,三哥在老家當農民。受大哥二哥的影響,宋任窮也走上了革命道路。湖南工農義勇隊成立,宋任窮擔任第二中隊黨代表。

義勇隊本來是要參加南昌起義的,可是等他們趕到南昌,起義部隊已經撤離了。和陳伯鈞的經歷相似,宋任窮錯過了南昌起義,卻參加了秋收起義。因為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宋任窮在起義部隊中當文書。

宋任窮原名宋韻琴,很多人說他的名字是毛主席改的,其實不是,那是伍中豪改的,取任重道遠的意思。紅軍踏上長征之路,組建了幹部團,由陳賡擔任團長,宋任窮擔任團政委。

這是宋任窮第一次和陳賡搭檔,卻不是最後一次。毛主席經常同幹部團一起行軍。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宋任窮被派到劉志丹的紅二十八軍當政委,在劉志丹不幸犧牲後,宋任窮曾接任軍長。

抗日戰爭爆發,宋任窮在129師擔任政訓處副主任,他是一比特出色的政治工作者。有一次,宋任窮去拜訪國民黨將領湯恩伯,湯恩伯問他,你們八路軍為什麼總是打不散,散了也能很快聚攏起來呢?宋任窮回答說,因為我們的支部建在連上。當時的宋任窮不過20來歲,他的談吐和見識讓湯恩伯非常讚賞。

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組建第二縱隊,陳再道擔任司令員,宋任窮擔任政委。到了解放戰爭後期,宋任窮到陳賡領導的第四兵團當兵團政委,他也是正兵團級。

陳賡兵團進入雲南,宋任窮是首任雲南省委書記。建國後的宋任窮成就比較大,當過第三機械工業部部長、東北局書記、第七機械工業部部長、中組部部長等職。

第四位,張宗遜,陝西渭南人

張宗遜和宋任窮的早年經歷很像,都是出身貧寒,都是受哥哥的影響,走上革命道路。張宗遜報考黃埔軍校,哥哥張宗適送他上路,千叮萬囑,讓他好好學習,獻身革命。

從黃埔五期畢業後,張宗遜來到武漢,加入了盧德銘領導的警衛團。也就是說,張宗遜和陳士榘在一個部隊,因為畢業於黃埔軍校,張宗遜的職位比較高,他是一名連長。參加秋收起義的五位開國上將,就屬張宗遜當年的職務最高了。

起義之後,經過三灣改編,張宗遜擔任特務連副連長,當時特務連的黨代表是羅榮桓,後來的十大元帥之一。在最困難的時候,張宗遜和羅榮桓還有連長,三人共蓋一條毯子。

特務連經常和毛主席一起行軍,有一次毛主席問張宗遜是哪裡人。張宗遜回答後,毛主席笑著說,你是姜太公的老鄉啊,姜太公當年就是垂釣於渭水。

張宗遜參加過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鬥爭,在中央蘇區,他當師長的時候,師政委是鄧華,他還曾接替蕭克擔任紅十二軍軍長。長征開始,張宗遜調到紅三軍團當主力紅四師師長,當時的師政委是黃克誠,後來的十大將之一。

兩大紅軍主力會師後,張宗遜調到紅四方面軍中當紅四軍的參謀長,因為堅決反對張國燾,深受張國燾打擊。長征到達陝北,張宗遜調到賀老總領導的紅二方面軍當師長。

有一次,毛主席見到張宗遜,幽默地說,好你個張宗遜,紅軍長征倒是把你送回了家。沒錯,張宗遜是紅軍將領中少有的北方人,更是少有的陝西人,自從離家報考黃埔軍校,他已經十多年沒有回來了。正是紅軍長征,把他從南方,送回了陝西老家。

抗日戰爭爆發,張宗遜擔任358旅旅長,他這個旅長任期比較長,從抗日戰爭之初,一直到抗日戰爭勝利。解放戰爭時期,張宗遜成為西北戰場的主將,彭老總的重要助手,當過呂梁軍區司令員、第一縱隊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

張宗遜是一個方面軍的副司令員,比兵團司令員的級別要高,和華東戰場的粟裕、東北戰場的蕭勁光等並列。可惜的是,1955年大授銜,張宗遜只授了上將,是排名第三的開國上將。建國後的張宗遜擔任過副總參謀長和總後勤部長等職。

第五位,黃永勝,湖北咸寧人

和陳伯鈞、張宗遜畢業於黃埔軍校不同,和宋任窮以文書起步也不同,黃永勝出身貧寒,他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先跟著羅榮桓參加了通崇秋收起義,然後參加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

戎馬生涯中,黃永勝從一名普通的戰士幹起。他原名叫黃敘錢,毛主席說這名字不好,幹革命不能講金錢,就給他改名叫黃永勝,意思是要永遠勝利。

或許是偉人改名,給黃永勝帶來了福氣。戰場上的黃永勝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他當上紅軍師長的那一年,只有22歲。長征勝利結束後,黃永勝是紅一軍團第二師師長。

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時期,黃永勝戰鬥在東北和華北的結合部,擔任熱遼軍區司令員,帶出了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事實證明,黃永勝是能打硬仗的。在遼沈戰役之前,林總把第六縱隊司令員洪學智調離,讓黃永勝統率這個主力縱隊。

解放戰爭後期,黃永勝擔任過第十三兵團司令員,和陳士榘一樣,也是正兵團級。新中國成立後,黃永勝是首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也是任期最久的廣州軍區司令員,後來他還當過總參謀長。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