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生態文明建設主旋律開啟綠色發展美麗新圖景——寫在省委十三届十次全會召開之際(下)

青海 46℃ 0
摘要: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根本大計。為青海實現當前與長遠兼顧、保護與發展相容、環境與民生兼及、綠色與金色兼有指明了方向。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根本大計。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態”,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的科學定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的政治囑託;“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的發展厚望;“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生態文明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的奮進激勵。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以實幹實效向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和全省各族人民交新卷。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届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青海要堅定不移走高品質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青海實現當前與長遠兼顧、保護與發展相容、環境與民生兼及、綠色與金色兼有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更加深刻領悟胸懷國之大者的政治意義,以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開新局;更加堅定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信心决心,以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闖新路。

  以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為生態文明建設添彩

地大物博的青海,鹽湖資源稟賦在國內獨一無二,儲量豐富,潜在經濟價值高達百萬億元,開發前景廣闊,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鉀產業,年產1萬噸碳酸鋰裝置產能由2016年的3800多噸提升至2020年的13000餘噸,近三年穩定連續生產在1.1萬噸以上;鎂產業,建成鹽湖鹵水電解法制取金屬鎂10萬噸級裝置;氯產業,實施技術改造、負荷提升、工藝優化等,全球首套電石+乙烯聯合法PVC裝置工藝路線全部貫通,日產量突破千噸;堿產業,綜合盆地內石灰石、工業鹽等資源,改造提升裝置工藝。截至目前,純鹼裝置負荷達到70%,鉀堿裝置負荷達到96%,預計到年底可提升至100%。

鹽湖資源的科學開發與利用,關乎到我國現代農業、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關乎到我國西部民族地區民生的改善。面對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目標的重大機遇,保護鹽湖生態環境、高效綠色開發鹽湖資源、推動鹽湖產業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青海時不我待的選擇。

站在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鹽湖、參加全國兩會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及考察青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國際國內“雙迴圈”,以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為目標,為生態文明建設添彩。

  以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為生態文明建設助力

綠水青山是青海的生態優勢,清潔能源是青海的發展驕傲。發揮好青海水風光資源富集優勢,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貫徹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訓示,服務的是全國“雙碳”目標,帶動的是青海發展和民生改善,當下的青海構建能源發展新格局的任務越來越清晰。

青海連續四年實施綠電7日、9日、15日、百日全清潔能源供電,重繪並保持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全線貫通;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入運營時,用上了來自青海的清潔電力……這是青海清潔能源轉型發展向世界遞出的一張張“金名片”。

在青海這片浩瀚無垠的大地上,我們充分感受著能源綠色發展的脈動。青海在清潔能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清潔能源產業交出的一張張成績單,映照著青海深化“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後的篤行和勇毅,展現了青海責任、青海擔當、青海信心。“風光”無限好,綠色發展的青海正乘風破浪一往無前地在綠色、高品質的清潔能源之路上奮進。

  以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為生態文明建設裝上“新引擎”

青海美,美在綠色發展的底色,美在生態報國之志。近年來,青海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之路,生態顏值不斷提升、生態價值持續新增,綠水青山日益成為青海的靚麗名片和優勢驕傲。

青海地處世界屋脊,是地球的第三極,是千山之祖、萬水之源,絢麗多彩的河湟文化、高原文化、民族文化,各民族在這片高天厚土上休戚與共,多元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構成青海獨具魅力的風景線。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樹立生態文明理念,高品質發展生態旅遊,青海從未停歇探尋的脚步。

現時,全省基本建立了以生態旅遊為覈心的目的地體系。全省共有世界自然遺產1處,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3個、自然保護區7處、風景名勝區1處、水利風景區13處、森林公園7個、濕地公園19個、地質公園7處、沙漠公園12處,形成了以生態旅遊為統領,以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和水利風景區等為載體的多類型目的地體系。

發展生態旅遊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舉措。生態旅遊是一個嶄新的文化生活概念,也是時代命題。引導全社會進一步認識生態旅遊、參與生態旅遊、熱愛生態旅遊,讓更多的人響應綠色生活,樹立環保理念,增强低碳意識,保護生態環境,顯得尤為迫切。

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提高站位、拓展視野,找准路徑、突出重點,進一步完善長遠發展規劃、細化當前行動方案,高品質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全面提升我省生態旅遊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以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貢獻

青海是世界四大無公害超淨區、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多樣的高原生態環境、重要而特殊的生態地位,讓作為“中華水塔”的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也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提供了得天獨厚、獨一無二的條件。

生態與生產的良性迴圈是一步步探索出來的,農業農村部認定湟源縣、剛察縣為國家綠色發展先行區,認定玉樹犛牛、祁連藏羊、龍羊峽鲑鱼、柴達木枸杞等4個國家級特色產品優勢區。建立省級現代農牧業產業園22個,建立特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141個,出臺國家行業標準5項,製定地方標準55項。12個縣通過有機監測認證的草原面積達461萬多公頃,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認證有機犛牛藏羊445萬頭(只),有機肉品7.5萬噸。獲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621個。

“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重大要求為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要把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落實到規劃設計、宏觀指導、政策制定、資金投入、項目支持中,落實“增量、提質、補鏈、擴輸”工作舉措,大力推進農牧業綠色化、優質化、標準化、品牌化、效益化、市場化,謀劃轉變生產方式,推進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地球第三極”,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畧地位。我們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淩駕於自然之上。我們要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讓青海這片神奇的土地以更加美麗迷人、開放包容的嶄新姿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雷欣鈺)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