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為什麼亡了,看看清末九大總督的表現,不亡沒天理

四川 67℃ 0
摘要:清朝時期,在全國設有九大總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陝甘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僅僅4個月的時間,清廷就宣佈退位,結束了268年的統治。那麼,當時的九大總督都在幹什麼?下麵我們就詳細的來看一下,清朝滅亡前後,九大總督的表現。

清朝時期,在全國設有九大總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陝甘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這九大總督,就是清朝的封疆大吏,沒有他們,清朝朝廷就是一個空殼子,其中東三省總督、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最特殊。

東三省是清朝的老家。整個清朝都沒有東三省總督這個職位,而是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和盛京將軍來管理東北。1907年才設立東三省總督,首位總督是徐世昌。

直隸是京畿要地。擔負京師安全的重任,囙此一般認為是九大總督之首,能擔任這個職務的,都不是一般人,比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

兩江是清朝的錢袋子。清朝時期的兩江,包括今天的江蘇,安徽,上海,江西,是清朝重要的經濟收入地區,也是產糧大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僅僅4個月的時間,清廷就宣佈退位,結束了268年的統治。

那麼,當時的九大總督都在幹什麼?他們為什麼沒能挽救他們的大清國?

其實,從1900年庚子事變之後,清朝對全國的控制力已經是非常弱了,除了直隸和東北被牢牢地控制之外,其他省份的總督都已經放飛自我了。“東南互保”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下麵我們就詳細的來看一下,清朝滅亡前後,九大總督的表現。

東三省總督

東三省的最後一任總督是趙爾巽。

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趙爾巽在外地,他匆匆忙忙的趕回奉天。當時東北的新軍中,有藍天蔚,吳祿貞等革命黨人,也在醞釀起義。

趙爾巽原本想直接跑路,但是,在奉天省諮議局副議長袁金鍇的苦勸下,他才勉强打起精神,調動巡防營的兵力,控制了東北的局勢。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佈退位,趙爾巽已經提前收到了消息,他開始為自己鋪設後路。

當時張作霖是東北巡防營前路和中路統領,因為剿匪有功,清廷打算封張作霖為“關外練兵大臣”,加“總兵”銜,聖旨都發出去了,皇帝退位了。

趙爾巽意識到,在改朝換代的時代,手中有兵就是實力,張作霖就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新星,囙此,他决定加强一下和張作霖的關係。

他特意叫來張作霖,並親切的稱呼他為“雨亭兄”,這讓張作霖受寵若驚,連稱不敢。因為此時,張作霖還不知道清廷已經退位,北京的皇帝已經沒了,取而代之的是袁大總統。

趙爾巽愁眉苦臉的說:“皇上退位了,以後沒有皇上了,我也不是總督了,你手中有兵,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可惜你不是袁世凱的嫡系,你要儘快發個電報,擁護袁大總統”。

張作霖其實也很清楚現在的局勢,但是他揣著明白裝糊塗,繼續問:“那您老有什麼打算”。

趙爾巽說:“我當了一輩子的官,已經是從一品的封疆大吏,對當官也沒什麼興趣了,我打算回鐵嶺老家,隱居山林,如果還有精力,就寫一寫清史。按照慣例,本朝人是不能給本朝寫史的,但是大清亡了,我應該可以寫了”。

趙爾巽的預感沒錯,袁世凱很快便將張作霖的巡防營改編成了27師,成為國家正規軍,授陸軍中將銜。

趙爾巽後來果然沒再當民國的大官,而是專心寫清史,直到他1927年去世,清史也沒有完全寫完,只留下了一部《清史稿》,終年83歲。

直隸總督

清朝最後一任直隸總督是張鎮芳。

張鎮芳是袁世凱嫂子的弟弟,1900年庚子事變時候,他混出北京城,追上了慈禧的逃亡團隊,囙此受到慈禧的賞識。

1902年,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張鎮芳也跟著發達起來。1907年,袁世凱改任外務部尚書,張鎮芳接任治理總督。

因為張鎮芳是袁世凱的嫡系,所以,清廷退位的時候,張鎮芳沒有做任何的抵抗,反而是恭恭敬敬的迎接袁世凱就任大總統。

民國後,張鎮芳調任河南都督。當時革命黨人對袁世凱不滿,在各地繼續發動革命,袁世凱一開始採取的還是妥協態度,但是張鎮芳就比較粗暴了,直接捕殺革命黨人,袁世凱一怒之下,擼了他的官職。

1915年,張鎮芳在天津成立了鹽業銀行,1917年,張勳復辟,張鎮芳積極參與,最後張勳跑了,張鎮芳被抓了,後來花了不少銀子才出來。

此後一直在天津經營他的銀行業,1933年去世,終年70歲。他有個兒子非常出名,就是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

陝甘總督

清朝最後一任陝甘總督是昇允。

昇允是蒙古鑲黃旗人,是九比特總督中對清朝最忠心的一個,清朝宣佈退位後,昇允堅決不交出兵權,繼續和革命黨人戰鬥。

但是,大勢所趨是誰也阻擋不了的,人心渙散,毫無戰鬥力,昇允很快就失敗了。

不過,他並沒有死心,後來又投靠日本人,企圖依靠日本人的幫助,加入了溥偉等人組織的宗社黨,積極參與復辟,1917年張勳復辟,背後也有他的一份力量。

1931年在天津病逝,終年73歲。

湖廣總督

清朝最後一任湖廣總督是瑞澄。

這是一個“根紅苗正”的滿洲正黃旗人,也是一個京城“惡少”。憑藉著在北京城錯綜複雜的親戚關係,做到了湖廣總督的位置。

1911年,四川發生保路運動,瑞澄聽信新軍第八鎮統制張彪的話,調湖北新軍到四川去鎮壓運動。

10月9日,革命黨人張武在武漢秘密舉行起義,因為不慎引爆了炸藥,引來了巡捕,革命起義名單被搜走。

瑞澄得到名單後,按照名單開始搜捕。因為名單中有不少新軍中的中下級軍官,大家擔心會被逐一逮捕,囙此倉促起義,成就了偉大的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後,瑞澄沒有做任何抵抗,直接坐船逃跑了。在路上,他聽說朝廷準備治他“臨陣逃脫”的罪,一溜煙的跑到了日本,清廷退位後才回來。

1915年在上海去世。終年52歲。

兩江總督

清朝最後一任兩江總督是張勳。

這是一個名人,因為他搞了一個非常轟動的“復辟活動”,也因為他一直堅持不剪辮子,也不讓手下阿兵哥剪,囙此,他的軍隊被稱為“辮子軍”,他也被稱為“辮帥”。

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張勳在南京,他率領第九鎮新軍和革命黨人作戰,但最終失敗逃跑。袁世凱當大總統後,任命張勳為江蘇督軍,長江巡閱使,駐紮徐州。

袁世凱去世後,段祺瑞和黎元洪相互政權,就是“府院之爭”,張勳以調停為名,帶領5000辮子軍進京,搞了一把突然復辟,把小皇帝溥儀又拉出來,放到了皇帝的寶座上,也想玩一把“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惜,12天就失敗了。

之後張勳一直在天津的租界居住。

張勳的晚年過的非常的滋潤,家裡有100多個傭人伺候他,還娶了年輕貌美的小妾。因為他有一個好老婆,把張勳撈的錢打理的井井有條,投資了大量的實業和不動產,據估計有五六千萬之多。

張勳在60多歲高齡的時候,小妾還給他生了個兒子。有人勸他該剪掉辮子了,他摸著自己腦袋上的辮子說:“吾回天無力,尚可獨善其身。腦袋在、辮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1923年,張勳在天津病逝,終年69歲。

兩廣總督

清朝最後一任兩廣總督是張鳴岐。

這個人一身污點,沒有任何正能量可言,他是個頑固派,仇視一切革命活動,並鎮壓了黃花崗起義。

他是慈禧的寵臣岑春煊的學生,一直跟隨著岑春煊在兩廣,陝西,四川等地做官,後來在慶親王奕誆那裡花了不少銀子,才撈到兩廣總督的位置。

辛亥革命爆發後,兩廣革命黨人積極準備起事,張鳴岐見大勢已去,卷了大量的公款逃到了日本,民國建立後回到國內。

袁世凱稱帝的時候,他是積極支持者,被封為一等伯爵。袁世凱死後他逃到上海隱居起來。九一八之後,他又投靠日本人,成為徹頭徹尾的大漢奸。

1945年去世。終年60歲。

閩浙總督

清朝最後一任閩浙總督是松壽。

松濤是滿洲正白旗人,佟佳氏,1907年擔任閩浙總督。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福建的新軍和革命黨人勸松濤交出政權,但是松濤堅決不同意,組織八旗兵和革命黨人交戰。兵敗後堅決不投降,在自己家裡吞金自殺。

他是唯一一個為大清國殉葬的總督。

四川總督

清朝最後一任四川總督是趙爾豐。

他是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但是,和趙爾巽的儒雅相比,趙爾豐手段過於强硬和殘忍,曾經對四川的保路運動進行過强烈的鎮壓。

武昌起義爆發後,四川立即宣佈獨立,革命黨人逮捕了趙爾豐,並把他當場處決。他沒能等到清帝退位的那一天。

雲貴總督

清朝最後一任雲貴總督是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1909年擔任雲貴總督。

在雲南,他辦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及時開辦了雲南講武堂,培養了朱德,蔡鍔等一大批軍事將領。

對於革命黨人在雲南的活動,李經羲不是不知道,許多人都勸他要提防革命黨,但是他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曾經資助過蔡鍔500元,並接受蔡鍔的門生帖,囙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算是蔡鍔的老師。

武昌起義爆發後,蔡鍔等人在雲南響應,他們沒有為難李經羲,而是把他禮送出境。

袁世凱死後,李經羲曾經當過北洋政府短暫的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只有7天時間,就爆發了張勳復辟。

從此以後,李經羲就遠離了政壇,在家專心和小孫子玩,1925年在上海去世,終年65歲。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溥儀宣佈退位的時候,所謂的九大總督,有的戰死,有的逃跑,有的投靠袁世凱,有的搖身變成革命黨,已經沒有人再為清廷效力了。

大清的滅亡,也是必然的事情。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