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爆發的震動西北的伊吾保衛戰,其首領曾是馬家軍

新疆 62℃ 0
摘要:它主要的領導人物有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三人合稱為“西北三馬”。不管是北洋政府時期,還是民國政府時期,馬家軍都承認中央政府,保持治理權力。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他們擊敗了進入西北地方的紅軍西路軍。1949年,革命军在彭德懷的指揮下,打敗了馬家軍。本以為馬家軍就此消失,沒想到次年發生的,震動西北的“伊吾保衛戰”也與他們有關。

馬家軍,是民國時期實際掌控我國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地方軍閥名稱,源於清末爆發的“同治回亂”。它主要的領導人物有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三人合稱為“西北三馬”。不管是北洋政府時期,還是民國政府時期,馬家軍都承認中央政府,保持治理權力。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他們擊敗了進入西北地方的紅軍西路軍。

1949年,革命军在彭德懷的指揮下,打敗了馬家軍。馬鴻賓投誠,馬步芳、馬鴻逵逃到了我國臺灣。本以為馬家軍就此消失,沒想到次年發生的,震動西北的“伊吾保衛戰”也與他們有關。

堯樂博斯,新疆巴楚縣人,父親曾在哈密回王府任職。因他善於鑽營,不斷討好新疆省政府主席楊增新,得到了楊增新的賞識。所以,楊增新在哈密設定官車局後,任命堯樂博斯為官車局佐辦。這時,身兼數職的他一舉成為了哈密舉足輕重的人物。

正當堯樂博斯如日中天時,楊增新被刺殺,新疆的局勢逐漸變得混亂。新上任的新疆督辦金樹仁以哈密王之死為契機,廢黜了哈密王特權。但由於在實施過程中,措施不當,引起了維吾爾族農民的不滿。1931年,駐守在哈密的軍隊一排長强搶民女,導致哈密爆發農民起義。堯樂博斯覺得金樹仁的根基不穩,故表面上站在省軍這邊,背地裡卻悄悄給農民軍贈送槍支彈藥。

而農民軍認為省軍實力雄厚,自身不能與之抗衡,便邀請甘肅軍閥馬仲英前來支援。馬家軍的加入,讓農民軍士氣大漲,堯樂博斯見風使舵,立即投靠了馬仲英。因堯樂博斯會維漢兩語,馬仲英便讓他擴充實力,搶佔地盤。後馬家軍被張培元部重創,馬仲英只好退回甘肅,堯樂博斯追隨他到了甘肅。所以,堯樂博斯也是馬家軍一員。

後來,哈密群龍無首之際,堯樂博斯趁機自任縣長,把持了大權。1937年,紅軍西路軍左支隊抵達星星峽時,他極力破壞和阻撓。而他的對手盛世才早已有了除去他的心,便和紅軍對哈密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堯樂博斯見情況不妙,搶劫大量財物後逃到了甘肅,轉到青海,用金銀賄賂了馬步芳,後者致電國民政府,請求對他進行妥善安置。就這樣,堯樂博斯成了國民政府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在老蔣的幫助下,他又回到了哈密。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節節勝利,堯樂博斯認識到形勢對蔣很不妙。於是,從1948年春天開始,他多次與匪首賈尼木汗、烏斯滿商討備戰,密謀如何封锁我軍進入新疆地區。

1949年9月25日、26日,新疆警備司令陶峙嶽等領導發表和平起義通電,堯樂博斯對通電陽奉陰違,繼續他的陰謀叛亂活動。

1950年3月29日,堯樂博斯與伊吾縣偽縣長艾拜都拉與匪首烏斯滿勾結,發動大規模的武裝叛亂。他們襲擊我軍,殺害了27名解放軍戰士;切斷電話線,封鎖道路,包圍伊吾、搶劫過往車輛、牧民的牲畜以及糧食。

為了平定叛亂,保衛新生政權和當地人民群眾的安全,駐守在伊吾的革命军决定全面剿滅叛匪。我軍第16師的主力距離伊吾兩百公里,情况不容樂觀,但四十六團一營二連在副營長胡青山帶領下,誓死保衛伊吾。

叛匪人數是我軍的7倍,他們企圖用三天的時間拿下伊吾。戰鬥第一天,叛匪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優勢,搶先佔領了縣城南北兩個山頭,對二連構成嚴重威脅。為扭轉局勢,胡青山派出4個班的戰士與敵軍激戰,才搶回了兩個山頭和幾個碉堡,鞏固了伊吾城的防禦陣地。

由於人數相差實在太大,胡青山决定以守為主,等待援軍。他下令採取班自為戰,人自為戰,相互支援,把主力放在各制高點的戰術。二連堅守了整整四十天的時間,先後擊退了匪徒的8次圍攻。

二連配合東西線剿匪戰鬥,搗毀了叛匪的老窩,徹底殲滅了這股土匪。二連打得這次仗,震動了整個大西北。為表彰二連在此次戰鬥中做出的貢獻,彭德懷致電嘉獎,西北軍區授予該連“鋼鐵二連”榮譽稱號,指揮該連作戰的副營長胡青山授予被“特等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至於堯樂博斯,在兵敗後狼狽逃竄。1951年,他一路逃到了中印邊界,接著又投靠了老蔣,前往臺灣省。最終在臺北,以82歲的高齡病逝。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