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中亞的哈薩克族,為何千里迢迢來到新疆,義無反顧加入中華?

新疆 56℃ 0
摘要:——這是唐代詩人李白所寫的詩,描述了新疆地區的美麗風光。新疆地域寬廣,少數民族眾多,除卻維吾爾族以外,人口最多的便是哈薩克族。說到哈薩克族,其作為一個跨境民族,在歷史上與中原地區淵源已久。由於戰爭或者政治原因,有一些民族從中國遷出到了別的國家,也有一些民族從別的國家遷入,來到了中國。但哈薩克族世居中亞,卻為何選擇千里迢迢來到新疆,義無反顧加入我國呢?

《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這是唐代詩人李白所寫的詩,描述了新疆地區的美麗風光。新疆地域寬廣,少數民族眾多,除卻維吾爾族以外,人口最多的便是哈薩克族。說到哈薩克族,其作為一個跨境民族,在歷史上與中原地區淵源已久。

中國歷史悠久,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各個民族不斷融合、變遷。由於戰爭或者政治原因,有一些民族從中國遷出到了別的國家,也有一些民族從別的國家遷入,來到了中國。這樣就形成了很多跨境民族,我國現時大約有32個跨境民族。但哈薩克族世居中亞,卻為何選擇千里迢迢來到新疆,義無反顧加入我國呢?

▲哈薩克族人民

01

哈薩克族,其“哈薩克”族名含義是白天鹅,古代很多部落對白天鹅都有種崇敬心理,而哈薩克也是如此,他們的族徽也是一隻翱翔的白天鹅。但是也有一種更普遍的民間說法,認為“哈薩克”是避難者或者脫離者的意思。顧名思義,從這些名字就可看出哈薩克這個民族命運多舛。

哈薩克並不是單一血統的民族。到目前為止,哈薩克族仍然保留著很多部族的名稱,從這些名稱上看,哈薩克人的祖先至少有塞種、烏孫、大月氏和康居等民族,而且也包含了阿蘭、突厥和蒙古血統。

▲影視劇《哈薩克汗國》劇照

哈薩克民族大約形成於15世紀中期,在此之前這個民族應該也是多個少數民族混雜在一起,並沒有獨立的國家。明景泰七年(西元1456年),原本出身於白帳汗國的克烈汗和其兄賈別尼克汗,率領部下離開了烏茲別克汗國,東遷至楚河和塔拉斯河流域,建立起了哈薩克汗國。所以此後,這些隨他們離開的牧民就被稱為哈薩克人。

02

自從哈薩克汗國建立之後,他們的政治和經濟都得到了飛速發展,周圍也有越來越多的部落前來投靠,所以汗國領土也不斷擴大。兩百多年後,哈薩克族按照部落譜系劃分為大中小三個玉茲,又分別稱為右部、左部和西部。

▲哈薩克汗國與清朝的地理位置

又過了幾十年,在17世紀70年代,為西部蒙古衛拉特四部之一的準噶爾部逐漸强盛擴張,將勢力蔓延至哈薩克草原。哈薩克各部族不斷受到準噶爾部的侵擾,哈薩克汗國也囙此逐漸衰落。後來清朝平定了準噶爾貴族的叛亂,清廷表示:“伊犁等處土地遼闊,人烟愈多愈善,哈薩克如不得遊牧地方,或畏懼劫掠,情願內附者,即行收留”。

既然滿清政府表示出善意,哈薩克人也就欣然接受,一部分哈薩克人開始陸續遷至祖先的故鄉——伊犁、塔城和阿泰勒。但是此時,哈薩克人其實也並不是清朝的臣民,並不受朝廷統一管制。而另一部分沒有遷徙的哈薩克人依然留在哈薩克草原放牧,在後來又遭受到了沙皇俄國的壓迫。

▲19世紀沙俄軍隊舊照

19世紀中葉,左宗棠率兵統一了新疆。與此同時,沙皇俄國在額爾齊斯河沿岸修築了長達1600公里的軍事堡壘,這個軍事堡壘延伸至哈薩克草原200多公里。俄國人對待哈薩克人非常嚴酷,禁止哈薩克人進入堡壘區域放牧,並且對他們實行殖民統治。哈薩克人迫不得已繼續向東遷徙,來到了清朝蒙古人的草場,清政府劃定草場給他們放牧。

03

但是沙俄對哈薩克人的壓迫卻並未終止,一戰爆發後,沙俄向哈薩克以及中亞多個民族大量徵集人力物力。哈薩克人不堪壓迫,於1916年9月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抗活動,這次反抗活動後,有大約二三十萬的俄籍哈薩克人逃亡至新疆。當時的清政府為了不讓他們淪為流民,給他們劃分草場放牧,徵收極低的稅賦。

▲哈薩克族人

在清末民初,內地軍閥混戰不斷,但是新疆卻出人意料地維持著和平穩定。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不斷有哈薩克人湧入新疆,在哈薩克人最多時大約有40萬人。

結語

其實對於歷史上遊牧民族來說,更重要的是水源和草場,國家的意義對他們而言來說並不重要。但是哈薩克人在不斷的衝突和戰爭中紛紛選擇了新疆,從最初接受清朝廷管制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投入社會主義建設,絕大多數人都選擇留在了新疆。到現在,新疆的第二大少數民族就成了哈薩克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