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區劃調整,當年5大專區,如何分為了6個地級市?

西藏 58℃ 0
摘要:認真地說,西藏地區的歷史非常悠久,孕育了藏區文明。在古代歷史上,西藏地區形成了著名的吐蕃政權,甚至能够與大唐帝國正面叫板,雙方圍繞安西四鎮的歸屬反復較量。至於西藏,當時被稱為宣政院轄地,地位等同於其他行省。2015年,林芝地區被撤銷,建立了林芝地級市。至此,西藏自治區6個地級市和1個地區的區劃徹底形成。

首先,我們聊聊西藏的歷史。認真地說,西藏地區的歷史非常悠久,孕育了藏區文明。在古代歷史上,西藏地區形成了著名的吐蕃政權,甚至能够與大唐帝國正面叫板,雙方圍繞安西四鎮的歸屬反復較量。到了13世紀,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先後吞併了大理國、西夏國、大金國、南宋、吐蕃各部等一系列勢力,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

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對於元朝來說,明顯不够用了。因為唐朝的15道、宋朝的23路,都屬於監察區。元朝結合金國行尚書臺的經驗,推出了自己的升級版本,那就是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遼陽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等等。至於西藏,當時被稱為宣政院轄地,地位等同於其他行省。

元朝的行省制度,各方面的問題很多,管理結構也很粗獷。例如在元朝統治的末期,王保保和李思齊竟然相互混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調整。由於明顯擁有南北兩個都城,逐步形成了兩京一十三省的區劃格局。請注意,我國很多省份的區劃,大體上就是在明朝統治時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江西省、廣東省等等。

至於西藏,明朝設立了烏斯藏都司。17世紀,清朝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康熙皇帝在西藏設立了駐藏大臣。不過,清朝沒有在西藏建立行省或者其他區劃。依靠清朝强盛的國力,這一問題並不明顯。到了19世紀後期,西方列强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清朝已經疲於應付。此時,西方列强開始染指清朝的各個地區,各個方向都很危急。

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到了30年代的抗戰時期,出於各方面的原因,西康省建立。一轉眼到了建國之初,隨著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發展經濟、戰後重建等工作階段。當時,西藏地區被稱為西藏地方,設立了一系列的總管。當時分為:藏區總管、阿裡總管、塔工總管、衛區總管、洛喀基巧、絳曲基巧。

1954年,我國各個地區的區劃都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西藏地方也不例外。尤其是西康省被撤銷以後,金沙江以西的地區,劃入了西藏管理。1955年之後,西藏地區劃分為一系列辦事處,分別是拉薩辦事處、黑河辦事處、山南辦事處、昌都辦事處、江孜辦事處、日喀則辦事處、阿裡辦事處。總計7個辦事處,這些辦事處等同於內陸各省的專區。

1960年,西藏下轄的各個地區,更名為專區。專區屬於五六十年代的一種區劃模式,專區等同於現在的地級市。但大部分省份中,專區的管轄區大於地級市,一些專區甚至相當於兩三個地級市。當時,西藏下轄了1個地級市和7個專區,分別是:拉薩地級市、昌都專區、山南專區、林芝專區、阿裡專區、那曲專區、江孜專區、日喀則專區。

其中,總計下轄了72個縣。到了1964年,西藏的區劃,出現了一定的調整。首先,林芝專區被撤銷,原本下轄的各個縣,劃入了拉薩市、昌都專區和那曲專區。江孜專區被撤銷,下轄的各個縣,劃入了日喀則專區和山南專區。此時,西藏下轄的專區數量,已經下降到了5個。

到了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都更名為地區,西藏自治區下轄的各個專區,也更名為地區。不得不說,由於地質結構複雜,當時的交通和通訊水准有限。管轄區太大,管理難度很大。例如召集各個縣開會,那些距離比較遠的地方,提前好幾天就得出發,否則根本到不了。囙此,到了1983年,重新建立了林芝地區和江孜地區。

不過,3年以後,1986年,江孜地區又被撤銷了。此時的紙張自治區,下轄了1個地級市和6個地區,總計7個地級區劃。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西藏自治區的區劃,已經基本穩定下來。在八九十年代,隨著經濟持續增長,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內陸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已經陸續改成了地級市。但在西藏自治區,直到21世紀初期,各個地區才陸續改為了地級市。

2014年,日喀則地區被撤銷,建立日喀則地級市。昌都地區被撤銷,建立昌都地級市。2015年,林芝地區被撤銷,建立了林芝地級市。2016年,山南地區被撤銷,建立山南地級市。2017年,那曲地區被撤銷,建立那曲地級市。至此,西藏自治區6個地級市和1個地區的區劃徹底形成。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