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個都市的普通話是不帶地區口音的?

黑龙江 133℃ 0
摘要:一個從事播音職業的北京人說過:對於普通話我最有發言權,普通話不是完全以某一地區的發聲,為絕對標準的,北京話絕對不是普通話,承德灤平話與新聞聯播的語言也不完全相同,都會夾雜著兒化音和個別方言,但是最接近普通話的地方話是承德話和哈爾濱話,純正的普通話只有新聞聯播。能說河北灤平是普通話發源地嗎?應該承認,當今能說標準普通話的都市(或地區),並非哈爾濱和承德兩地,而是多個移民都市。

一個從事播音職業的北京人說過:對於普通話我最有發言權,普通話不是完全以某一地區的發聲,為絕對標準的,北京話絕對不是普通話,承德灤平話與新聞聯播的語言也不完全相同,都會夾雜著兒化音和個別方言,但是最接近普通話的地方話是承德話和哈爾濱話,純正的普通話只有新聞聯播。

能說河北灤平是普通話發源地嗎?當然不是。普通話標準不標準,是用中文拼音拼讀發音來衡量的,灤平是明清軍隊駐地,保留了北京官話;灤平話也是標準普通話的採集地,才有了今天國人的共識。灤平人到哪去你也聽不出河北口音,哈爾濱人到哪,一張口就知道你是來自東北的。原來哈爾濱的標準普通話僅限市區,周邊就不是了,這個讓不少人奇怪,就值得分析了…

原來哈爾濱市是東北最大的移民都市,哈爾濱曾經居住著大批的俄國移民,最多的時候在這座城市裏居住有超過10萬俄國人,甚至超過了該市區的中國人!

這原於甲午戰爭以後,沙俄以干涉日本佔領遼東半島為由,借著修建中東鐵路之名,取得了鐵路經過地段的行政主權(以及特權)。隨著1898年中東鐵路的修建,大批的俄國人來到了哈爾濱,尤其是在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以後,大批的俄國商人進入東北。俄國移民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局一起進入到了哈爾濱,並從此在這裡安家落戶。

十月革命以後,隨著白俄被蘇聯紅軍擊敗,大批的白俄難民(也有非工農階級的貴族)進入中國東北,讓哈爾濱帶來了又一輪的移民…

這些移民到中國是要學中國話的,也就有了類比學俄語起步的單詞發音,當時雖然沒有標準的漢語發音,但哈爾濱的教育界前輩都在尋求該地區福斯認同的標準發音,也就有了該區域的標準漢語發音工具書,讓哈爾濱這個移民都市,有了當時同化階段的哈爾濱普通話。

應該想到,哈爾濱當時的普通話並非今天這麼標準,而是類似於今天哈爾濱市週邊人說的“貼近普通話”。俄國移民來哈爾濱雖然能“入鄉隨俗”,但當初並沒有放弃母語,這就有了在語言同化學習過程中,只會關注標準漢語發音,而不自覺地除去了夾帶的方言。這就是說,移民在把握漢語的過程中,無意間會過濾掉了夾雜在話語間的方言。

新中國成立後,有了標準普通話中文拼音的推廣,哈爾濱的移民二三代無形的成長中,自然而然地嫁接了普通話!

應該承認,當今能說標準普通話的都市(或地區),並非哈爾濱和承德兩地,而是多個移民都市。比如四川境內的攀枝花市、湖北境內的十堰市、甘肅境內的敦煌和酒泉、廣東境內的深圳市等等,全國移民都市有幾十個。只是的上象攀枝花和十堰,這類上世紀60年代的有了第一代移民,因為不同地方移民的方言制約,讓某一地的方言無法立足,才有了普通話的唯一傳承,現在步入都市移民三代了,當然聽不到第一代人的方言了!可深圳還處於第一代移民的健在期,現在深圳還不是標準普通話都市,隨著第二代受普通話的教育,將來也會成為一個由標準普通話主導的超大都市!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