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檳榔記憶遭衝擊,300億湖南產業遇危機

湖南 58℃ 0
摘要:“檳榔越嚼越有勁,這口出來那口進。伴隨著走街串巷的民謠,檳榔,這個在湖南人記憶中根植了數百年的符號,代表著湖南人零食的標籤性形象,遭遇了一場空前的危機,背後還波及一個高達數百億元的產業。隨後,中國駐伊斯坦布爾總領館發佈公告,提醒中國同胞切勿攜帶檳榔入境土耳其,以免違反當地法律身陷囹圄。截至2019年,全國檳榔產業的年產值就達到了400億元,其中,湖南的年產值為300億元,占去了四分之三。

文丨林雨秀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檳榔越嚼越有勁,這口出來那口進。”

“吊吊手,街上走,嚼檳榔,交朋友。”伴隨著走街串巷的民謠,檳榔,這個在湖南人記憶中根植了數百年的符號,代表著湖南人零食的標籤性形象,遭遇了一場空前的危機,背後還波及一個高達數百億元的產業。

近日,多名中國公民(包括臺灣同胞),在乘坐不同班機入境土耳其時被捕。因為,檳榔中所含檳榔堿具有致幻性,被土耳其認定為毒品,為法律所禁止。

隨後,中國駐伊斯坦布爾總領館發佈公告,提醒中國同胞切勿攜帶檳榔入境土耳其,以免違反當地法律身陷囹圄。

8月13日,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對此“暫時還沒有應對方案”的相關回應,還上了熱搜。

《正經社》梳理獲悉,事實上,早在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檳榔列入了“黑名單”,為一級致癌物。2017年,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頜面科發表的論文顯示,在對長沙當地五所醫院口腔癌患者進行的統計中,發現從2006年到2016年,十年間因檳榔導致的口腔癌患者所占比例從23.94%飆升至85.53%,人數則翻了將近20倍。

同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也將之列入了致癌物清單。其致癌原理為:

檳榔裏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後,形成的亞硝基,是明確致癌的化合物。

同時,由於檳榔較硬,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

如果經常咀嚼,口腔粘膜就經常處在一個破損的狀態,容易發炎,伴隨頻繁口腔潰瘍,而且在粘膜細胞增量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細胞壞死突變,成為癌細胞,演變成口腔癌。

2019年,國家衛健委在對《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的解讀中提到,要對長期咀嚼檳榔等高危行為進行干預,以促進羣衆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但《正經社》注意到,嗜好檳榔的國人尤其是湖南人,仍然為數眾多。截至2019年,全國檳榔產業的年產值就達到了400億元,其中,湖南的年產值為300億元,占去了四分之三。2020年10月,十多年前一包喊價一兩元的檳榔,竟然賣到了100元。

巨大的商機,驅動著勇往直前的商人們。幾乎每年深秋,他們都會雲集海南島等盛產檳榔的土地,往往一個人守住一片檳榔林以待獨家收購。

其原因,一是長期以來,檳榔跟益智、砂仁、巴戟一起,被並稱為中國四大南藥,被認為能醫治蟲積食滯、水腫腳氣等病症。

二是在湘潭等地的習俗中,人們的待客之道,往往不是烟酒茶,而是顯得更有誠意的檳榔。

三是“檳榔具有致幻性,屬於中度上癮品”,吃之很容易上癮,如同香烟一般。囙此,在湖南湘潭等地,擺賣檳榔的攤位隨處可見,小商小販中又數賣檳榔的生意最好。

如今,檳榔的藥用價值,仍然沒有得到權威的科學實驗驗證,但其對健康的危害性,卻被越來越多的權威機构提示,並開始採取限制措施。比如,2021年3月18日,廣州市就全面停止了檳榔廣告在媒體、戶外等載體的發佈,並加强了對檳榔廣告的日常監測。

這種背景下,“嚼檳榔”大省湖南的反應與應對,顯得尤為引人注目。【《正經社》出品】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對上市公司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請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資訊,否則視為侵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