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擲氫彈失敗,飛行員寧願犧牲也不跳傘,攜氫彈迫降成為世界首例

云南 87℃ 0
摘要:國家給他頒發空軍少將的軍銜,雲南人民稱他為彝族英雄。那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為祖國和社會又貢獻了什麼才獲得如此高的成就呢?父母知道家庭條件雖苦,但不能苦了孩子的教育。所以父母把楊國祥送去學校讀書後,楊國祥的三觀慢慢也發生了變化。當時整個駐雲南革命军兵團在當地挑選的飛行員人數不過10人出頭。第2年楊國祥因兩岸問題逐漸敏感,在帶領

國家給他頒發空軍少將的軍銜,雲南人民稱他為彝族英雄。那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為祖國和社會又貢獻了什麼才獲得如此高的成就呢?

一: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他就是楊國祥,出生於1929年。楊國強的家庭條件並不好,他的老家在雲南省玉溪市的一個偏僻小山村,但四周環繞著的大山並沒有遮住楊國祥的視野。父母知道家庭條件雖苦,但不能苦了孩子的教育。

所以父母把楊國祥送去學校讀書後,楊國祥的三觀慢慢也發生了變化。1948年楊國想在父親的鼓勵下,以優异的成績考入了峨山中學。峨山中學這所學校的含金量還和普通學校不一樣,峨山中學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它屬於當地地下黨領導的一個組織。

該校的老師不僅只是給當地學生們傳播傳統知識,而且還會額外給這所學校裡面的孩子們傳播一些黨的政策和一些新思想觀念。在入學後,楊國祥的愛國之心變得更加濃厚,他更在老師的教育下堅定了要為祖國做點什麼的决心。

10月,楊國祥因在校表現優異深受老師認可,且積極參加黨的週邊組織系列活動,楊國祥被老師準予加入雲南民主青年同盟。這就相當於是大學生經過重重考驗,最終拿到了入黨積極分子的名額的道理是一樣的,這對於楊國祥之後成功入黨是非常有利的事。

1949年12月新中國已成立兩個月,楊國想憑藉之前的優异表現終於成功入黨,後被組織調任到騾馬隊去當指導員。但那時的楊國祥也不過才20不到的年紀。

第2年6月,楊國祥以出色的成績被保送到了航校學習。他成為了國家級別資助培養的空軍飛行員,吃穿住行由國家提供,額外還可以拿薪水和獎金。

當時整個駐雲南革命军兵團在當地挑選的飛行員人數不過10人出頭。之後他們又轉戰重慶武漢,最後來到牡丹江航空學校。學校先是對營員們進行體檢,然後經過重重考核又將學生們分配到不同的專業。

楊國祥被分配到了溫春,專門去學習飛行。在這裡楊國祥一呆就是10年,大部分的生活都是與藍天白雲相陪伴著。楊國祥在日記中說10年的時間裏,他領略了祖國大好江山的魅力,看到了長城內外的浩瀚壯闊,也見識過了祖國在各類機型中不斷前進的脚步。

10年,楊國祥共在天上飛行遠超2000多小時,他感受過陽光炙熱灑在臉龐上的溫度,也感受過風雨撲打在機身上的刺激。但是要知道,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祖國正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國內很多建設正處於起步階段。

楊國祥作為我國第1代空軍飛行員,自然感受到的是建國初期航校的學習條件艱苦的氛圍。當時國內也沒有比較先進的飛機裝備,更沒有經驗老到的飛行教練,甚至也沒有共產黨所領導的飛行教官。

國家在二戰之後因為是戰勝國,所以留下了很多國際上的戰利品,其中就包括一小部分的人才資源。這些人才資源被組織帶回國內之後分配在了不同的崗位上,其中飛行領域中就有三人左右的飛行教練為航校提供指導。

當時的航校教學沒有硬體設施,很多事情只能憑藉一張黑板、一根粉筆、機械化的理論勉强支撐飛行。營員們走出課堂之後又需要實際操作才能領悟根本。所以不論是溫暖的春天還是寒風呼嘯的冬天,營員們必須要真槍實戰地和飛行器打在一起。

而東北進入冬季的速度更快,楊國祥也經常在35~40度之間的溫度中領略什麼是冰天雪地。但那樣的環境並沒有將楊國強嚇到,他堅定決心比普通學子進課堂更早,比其他人更喜歡賴在老師的身後去詢問他所不知道的問題,也會駕駛飛機主動去探索還不能够掌握的知識。

就是這樣,中國人緩慢地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人民空軍,為建立強勢空軍理想而不斷奮鬥著。楊國祥在日記中寫道:哪有什麼真正的强者,只不過人們在前進的道路中有精神力量作支撐。

原來,楊國祥心裡的支撐力量是抗美援朝事件。他在日記中高歌那些在朝鮮半島上英勇殺敵的革命烈士,說他們艱苦奮鬥保家衛國的决心是每一個年輕人本該學習的榜樣。就是這樣的精神力量變成了他不斷學習的動力,願意挑戰和克服一切困難。

由於大多數教員都來自於不同國家,所以楊國祥為了掌握好飛行技術等知識,也主動去攻克交流困難,在課餘時間學習了外語。第2年,楊國祥向組織交出一批論文。

他在內容中寫道,自己陸續學完了PT-17、Z-5等4個型號的飛行技術,並詳細分析了這些飛行器的不同優勢和操作難度,以及我國飛行領域即將攻克的方向與難題有哪些。寫得十分詳細,深受組織認可。之後楊國祥便以出色的表現,從東北航校畢業了。

1951年年底,楊國祥被分配到了航空兵團擔任飛行員。在這裡他又成為飛行員當中第1個放單飛的飛行員,第2年他就被送去空軍某師兵團擔任飛行員,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當中的一員,並且還順利趕上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尾聲。

他用自己在學校裏學來和自己摸索到的操作手法,最終像他所敬佩的那些烈士們一樣,在朝鮮半島上為祖國的榮譽而戰。回國之後,楊國祥很快又被分配了新任務,那一年的10月1日是建國三周年紀念日。

在北京的閱兵儀式上,人們也看到了楊國祥的身影,他駕駛著飛機在天安門廣場上留下了美麗的痕跡。人們看到這樣的場景無一不熱淚盈眶。祖國在空軍事業的建設道路上一直以來都很艱難,但建國不到三年的時間,祖國就已經擁有出色的飛行員。

並且在實際戰爭中還取得了不朽佳績,這更是給了國人無窮的鬥志,無數人相信這條道路能够被堅持下去,祖國在空軍建設方面將會取得更高榮譽。

二: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1954年到1955年之間,楊國祥不僅僅只是飛行員那麼簡單了。他參加了對戰鬥機改裝的任務,因改裝出色零部件之間的搭配產生的效果更佳,所以他又獲得了三等功的榮譽。而且他的職位也發生了變化,直接被提到了飛行中隊長的位置上。

但那時候的楊國祥年紀還不滿30歲,事業就已經取得如此成功。這並沒有讓楊國強變得更加驕傲,他反而認為要降低一個年輕人本身就具有的浮躁心理,一定要通過知識和思想的打磨才可以讓心靜下來。

所以他向組織遞交了一份申請,他想要學好普通話,另外還要掌握好優良的政治思想貭素。他覺得這樣才能够配合精湛的飛行技術,做出對人民和國家空軍事業建設有幫助的事情來。

然後楊國祥利用空餘時間去學普通話,去參加了一些政治思想課程。半年後楊國祥的普通話已經很厲害,他還通過每天記日記的管道,不斷糾正自己身上的缺點,改正身上的不足,並立下未來規劃。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學好普通話沒有那麼難,但土生土長的山裡人尤其是少數民族早就已經習慣了去講當地方言。這畢竟是骨子裡潜移默化遺留下來的特性,想要一時之間快速改掉,不付出刻苦努力真的很難。

楊國祥到底有多優秀呢?1956年當時國家召開了大比武活動,活動在召開之前當時就有一個口號:誰要是取得項目的第1名,誰就可以到北京去向人民、去向組織、去向黨、去向毛主席做彙報。

楊國祥先後拿到了這次比武活動的第1名,以及全軍範圍的第1名。瀋陽軍區特意給楊國祥授予了榮譽旗幟,上面寫著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

1956年10月,國家又組織了一次空軍大比武活動,這次活動的級別更高。彭德懷元帥親自主持,另外還有5比特國家元帥帶領著100多位將軍參加了這次大比武活動。楊國祥在面對這些經驗以及榮譽都比他更高的前輩時,依然以出色貭素拿到了全國空軍比賽的桂冠。

各類雜誌紛紛報導楊國祥的故事,人們看他的眼光,儼然就變成了普通人家的孩子仰視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那樣,人們親切的稱呼他為彝族之鷹。

1957年楊國祥開啟了晋昇之路,他被提拔為空軍副大隊長,還獲得榮譽科技能手的稱號。第2年楊國祥因兩岸問題逐漸敏感,在帶領部隊加强三個多月的訓練之後,出色的完成了戰備任務,也深受表揚。

1964年中國爆炸第1顆核子弹,緊接著中國又成功研製了氫彈。但是兩種熱武器的引爆方法不一樣,氫彈在真正引爆之前,需要人專門進行運載。經過組織討論,楊國祥被授任主飛行員。

1970年4月,楊國祥被召至江西320場報到。中央對其下達準確任務,經過幾個月的研究和改裝以及實驗,最終選定由楊國祥駕駛强五戰鬥機實現運載氫彈並投擲的計畫。

在1970年11月30日之前,楊國祥於西北核實驗基地經歷了180次投放訓練。每一天醫生都會定時間給其檢查身體,組織不允許他與其他人交往,包括和別人在一起吃飯一起居住等。也不可以和其他人一起打球和跑步做運動,就是為了防止楊國祥出現任何身體受傷的情况。

這種緊張的氛圍差不多維持了一年左右,楊國強在真正進入投放計畫狀態之前,組織還專門給楊國祥配備了個人醫生,在投放試驗的前半個月內,他每一天都需要服用預防感冒的藥物。

最後最緊張的時刻終於到了,1971年12月20日,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同時下達命令,稱中國第1顆實戰氫彈要在當天的下午1:00準時引爆。

經歷了180次訓練的楊國祥加上之前的實戰經驗,本身就具有超高自信,但是沒想到意外還是發生了。那時全國邊防警戒雷達開啟,全部都進入了最緊張的一級戰備狀態,就為了防止敵國軍機會在這時搞偷襲。

楊國祥在這時駕駛著已經裝載好氫彈的超音速强5K飛機做好了一切準備,就等著周總理親自在北京指揮所下達起飛的命令。而在周總理的身後還來了一系列重要人員,比如說中國國防科委主任,核子試爆研究院長、核子試爆總指揮楊煥明等人。

12:20,各項準備工作已經收尾。將近80人左右的檢查工作人員的規模陸續從機場附近撤退,這時候楊國祥接到了核工業副院長陳能寬手中的鑰匙,這把鑰匙是可以打開氫彈保險的工具。

在交接完鑰匙之後,陳能寬苦口婆心地告訴楊國祥,說請您打開氫彈保險吧。但是楊國強在聽完院長的話之後又把鑰匙還給了他,希望由院長親自打開。

12:20剛過,起飛的命令最終下達。兩聲槍響之後楊國強駕駛著5K超音速飛機,以超快速度朝著羅布泊核實驗中心仰沖過去。25分鐘過去了,飛機的位置距離靶心位置已經越來越近。這時候楊國祥收到了指揮員的命令,稱請將2178對準目標,請勿緊張,按程式操作。

於是,楊國祥按照原本的飛行計畫將飛機的相對高度降低700米,最後定在了500米左右,時速控制在900公里。其他所有的程式開關全部被打開,氫彈的第4道保險也被解開。這時候,只要楊國祥一個按鈕按下去,氫彈引爆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大半。

但是地面傳出投放氫彈命令發出之後,楊國祥按照常規操作按下了投彈電鈕後,飛機上的裝置一點動靜也沒有,地面也沒有任何熱武器爆炸的動靜。楊國祥馬上冷靜下來與地面取得聯系,稱2178沒有順利投放,現在請求應急投放。

組織同意了楊國強的請求,於是他駕駛著飛機又在靶心位置的上空飛了一個八字形之後,重新規劃了新航線,採取了應急方法進行了三次應急投擲,但是都沒有投放成功。

而這時,楊國祥扭頭一看飛機的油箱錶。資料顯示油量最多只能支持他繼續在空中停留40分鐘左右的時間。萬一還沒有成功投擲,時間不够了他該怎麼辦?

這時候楊國祥在危險的最邊緣地帶,只要他能够按下彈射把手,他就可以成功跳傘,保全自己的個人生命,但這是他所想看到的嗎?他不想。

他所想看到的是飛機不會在無人操控的環境下,帶著這殺傷力巨大的熱武器氫彈會飛到不知名的地方去。所以楊國祥必須要保證地面人民的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的安全,哪怕是自己與飛機同歸於盡,也要盡最大能力去維護國家財產。

楊國祥冷靜之後,趕緊將飛機上所有的開關全部關掉。飛機高度馬上下降至距離地面3千米的高度,然後保持飛行速度為900公里每小時,他要帶著氫彈請求返航。

地面同意了他的提議,但是這種操作難度極大,地面必須馬上配合楊國祥立即為他疏散一個無人區來。真正考驗科技的時候到了,楊國祥本身已經花費了幾年的時間在飛機上磨合著,他不允許自己出任何差錯。

深呼吸,調整心態。他在距離地面一米的時候,把飛機穩定在平飄的狀態。終於飛機前面的兩個主輪終於撲哧一下接近了地面,這還不算完。

楊國祥為了盡可能地保護氫彈的安全,馬上張開了飛機身後的巨大阻力傘。最小程度地降低了飛機與地面的摩擦度,你敢想像嗎?氫彈沒有因為高度摩擦被引爆,他們都安全了。

後來經過檢查,人們發現投擲按鈕出了問題。但組織對於楊國祥臨危不亂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肯定,還給他頒佈了二等功。人們給他送去了親切稱號:孤膽英雄。

而第2次的投擲計畫依然由楊國祥擔任主飛,他於1972年1月7日通過實戰讓氫彈在地面被成功爆炸,震撼了整個西北地帶,同時也震撼了整個國際。

氫彈的成功引爆,標誌著中國徹底打破了帝國主義對中國覈武器的壟斷。而人們歡欣雀躍的同時,也不忘高歌每一個為此實驗付出努力的科研人員以及投擲氫彈實驗的主飛——楊國祥少將。

2017年,楊國祥因病去世在老家,享年88歲。同年年底由國家出資出力所建造的投擲英雄楊國祥紀念碑也在昆明成功建成。每一年,都吸引無數遊客來此瞻望!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