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長臂猿保護總體目標

海南 66℃ 0
摘要:2020年4月21日,在白沙青松鄉斧頭嶺,一隻母猿帶著幼崽活動。建立統一規劃、統一協調、資源共建共用、聯合攻關的機制。通過監測行動的開展,建立完善的資料庫,開展大資料分析,為海南長臂猿後續的保護行動計畫提供科學的依據。在避免對長臂猿干擾的情况下,建立科學合理的監測體系。建設一支規範化、標準化的長臂猿監測專業隊伍。


2020年4月21日,在白沙青松鄉斧頭嶺,一隻母猿帶著幼崽活動。海南日報記者李天平攝

建立統一規劃、統一協調、資源共建共用、聯合攻關的機制。基於自然的法則,以自然恢復為主,輔之以現代科技手段,在加强保護力度、沒有重大自然灾害前提下,種群健康繁殖,並且實現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15年翻番和永續增長,使海南長臂猿種群較快解除極度瀕危狀況。

海南長臂猿及棲息地監測與資料庫的建設

(一)目標

通過監測行動的開展,建立完善的資料庫,開展大資料分析,為海南長臂猿後續的保護行動計畫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短期(3年)行動計畫

1.在避免對長臂猿干擾的情况下,建立科學合理的監測體系。

2.建設一支規範化、標準化的長臂猿監測專業隊伍。

3.開展先進監測科技研究,提升監測效率。

4.統籌協調監測工作;綜合監測數據,建立海南長臂猿系統化的監測資料庫。

5.在分佈區內定期開展一次長臂猿種群大調查。

6.加强對獨猿的監測,及時發現新群體和主要活動區域。

7.長期監測全球氣候變化對猿食樹種物候的影響。

8.基於公里網格對長臂猿分佈區和潜在分佈區進行植物群落監測。

(三)中長期行動計畫

1.開發個體識別技術,建立個體檔案。

2.進一步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相關的全方面監測和共亯資料庫建設。

海南長臂猿的營養生態學和繁殖生物學研究

(一)目標

1.加强基礎科學研究,全面掌握海南長臂猿營養生態學和繁殖生態學資訊。

2.為製定海南長臂猿緊急救助預案提供切實可行的科學依據。

(二)短期(3年)行動計畫

1.營養生態學:深入瞭解海南長臂猿的生態需求,包括棲息地選擇及利用、食物偏好、營養需求。

2.繁殖生物學:開展海南長臂猿的繁殖行為研究,瞭解其繁殖規律。

3.種群遺傳學:全面瞭解海南長臂猿的遺傳背景、評估其遺傳多樣性。

4.生理健康評估:開展疾病風險評估,建立疾病監測預警機制。

5.捕食者與競爭對海南長臂猿種群恢復的影響:全面瞭解海南長臂猿的天敵和食物競爭者。

6.外部威脅因素分析:對海南長臂猿種群生存和復壯的影響。

7.製定海南長臂猿緊急救助預案。

(三)中長期行動計畫

1.探討人工干預繁殖的可能性,擇機在海南長臂猿近緣種開展相關科技研究。

2.進一步開展海南長臂猿生物學和生態學研究。

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修復和優化

(一)目標

擴大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範圍,增强棲息地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通性,提高棲息地質量,新增海南長臂猿現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二)短期(3年)行動計畫

1.評估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的適宜性、承載力及受威脅因素。

2.精准修復海南長臂猿分佈區及周邊退化生境。

3.評估海南長臂猿分佈區的人類活動和全球氣候變化影響。

(三)中長期行動計畫

1.修復海南長臂猿分佈區及潜在分佈區生態系統完整性,提升現有棲息地斑塊間的物理和功能連通性。

2.修建生態廊道,使得海南長臂猿種群擴散到周邊潜在分佈區,以及霸王嶺以外的其他國家公園覈心區。

海南長臂猿保護管理的協同

(一)目標

有效協同利益相關方,形成保護海南長臂猿社會合力。

(二)短期(3年)行動計畫

1.構建起各利益相關方共生、共管、共護平臺及其評估體系。

2.推動建立海南長臂猿保護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

3.建立海南長臂猿保護考核評估及獎懲機制。

4.建立有利於以海南長臂猿保護為覈心的國家公園整體保護的退出協商機制和補償機制。

(三)中長期行動計畫

建立良好高效的現代治理體系和各方協商機制,提升治理能力。

标签: 總體目標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