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用藥切勿“跟著感覺走”

養生健康 52℃ 0
摘要:近日,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世界衛生組織主持撰寫的首份《全球高血壓流行趨勢綜合分析報告》發表於《柳葉刀》雜誌。同時,世衛組織發佈了《WHO成人高血壓藥物治療指南》,提出了協助各國改善高血壓管理的一系列建議。長沙市第三醫院心血管病學學科主任張育民主任醫師提醒,高血壓用藥切勿“跟著感覺走”,她結合世衛組織的指南和患者的常見誤區,對高血壓患者如何科學用藥進行講解。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彭放通訊員唐夢輝

近日,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世界衛生組織(WHO)主持撰寫的首份《全球高血壓流行趨勢綜合分析報告》發表於《柳葉刀》雜誌。同時,世衛組織發佈了《WHO成人高血壓藥物治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了協助各國改善高血壓管理的一系列建議。

報告指出,在過去30年裏,全球30~79歲高血壓患者人數翻倍,從6.5億人新增到12.8億人,約80%的患者沒有把血壓控制到達標。

“是藥三分毒,我現在沒感覺什麼不適,暫時不想吃藥”“我停藥一周了,血壓還是很正常,今後不用再吃了吧”……生活中,持這樣觀點的高血壓患者不在少數。長沙市第三醫院心血管病學學科主任張育民主任醫師提醒,高血壓用藥切勿“跟著感覺走”,她結合世衛組織的指南和患者的常見誤區,對高血壓患者如何科學用藥進行講解。

什麼時候開始吃藥

《指南》中明確建議,對確診為高血壓且收縮壓≥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的個體開始藥物降壓治療;對患有心血管疾病且收縮壓為130~139毫米汞柱的個體進行藥物降壓治療;對沒有心血管疾病,但有高心血管風險、糖尿病或慢性腎病,且收縮壓為130~139毫米汞柱的個體進行藥物降壓治療。指南還建議,不遲於高血壓診斷後4周開始藥物治療;如果血壓水准過高(例如收縮壓≥16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100毫米汞柱),或伴有終末器官損害的證據,應立即開始治療。

“指南之所以強調藥物干預的重要性,是因為高血壓的患病率高、危害性大,但很多人對高血壓並不重視。”張育民指出,不少高血壓患者對控制血壓存在誤區。有些患者認為“血壓高不要緊,等出現了不適症狀再吃藥”。實際上,沒有症狀不等於沒有危害。

首先是損傷血管。長期升高的血壓衝擊血管壁,會給血管帶來持續的物理損傷。具體來說,血管壁感受到血壓持續增高後,會通過增生讓自己變得更加粗壯。粗壯的血管看起來結實了,但也變得僵硬、不敏感,從而導致對血壓的調節功能變得遲緩。同時,增生的血管不是向外長的,而是向管腔內生長,這就使得血管的管腔內徑更小,血壓也就越來越高。

通過對血管的損害,持續的高血壓還會間接損傷靠血管供血的臟器。具體來說,長期高壓衝擊會加重血管壁上的炎症,久而久之,會大大新增在血管裏形成斑塊的概率,導致血管狹窄。狹窄發生在心臟的血管上,就會導致冠心病;發生在大腦的血管上,就會導致中風;發生在腎臟的血管上,導致腎功能减退;發生在眼睛的血管裏,會導致視網膜出血、視力下降等。所以,一旦確診高血壓,無論有沒有症狀,都應該遵醫囑規範用藥。

怎麼選擇降壓藥

對於需要藥物治療的高血壓成人,世衛組織的指南建議使用以下三類降壓藥中的任何一種作為初始治療:一是噻嗪類藥物(利尿劑);二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普利”類),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沙坦”類);三是長效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地平”類)。

張育民介紹,利尿劑,顧名思義,就是讓你多排尿。排尿就意味著排出體內的水和鈉,血管裏的水和鈉减少,血壓就降下來了。這類藥最常用的是“氫氯噻嗪”,又叫“雙氫克尿噻”。這種藥最大的優點是價格十分親民,而副作用主要是:可能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就是猛一站起來時會頭暈;有可能導致低鉀,需要注意補充鉀;還有很小的可能會引起高尿酸、高血糖,所以不適合尿酸、血糖已經不正常的人群。

“普利”類藥物主要原理是通過减少體液中收縮血管的物質來降低血壓,而“沙坦”藥物是針對血管緊張素受體的拮抗劑。它們除了降壓之外,還有三個重要作用:一是預防冠心病;二是保護腎功能,减少糖尿病對腎臟的損傷;三是防止心衰病人的心臟進一步損傷。而冠心病、糖尿病、心衰,是高血壓人群未來很可能會發生的問題。當然,這類藥也不是完美的。懷孕、高鉀、血管性水腫,以及雙側腎動脈狹窄的人就不適合。

“地平”類藥物的作用是直接擴張血管,最大的優點是適用人群廣泛,而且還研發出了很多緩釋、控釋的劑型,讓藥效更持久。即便偶爾忘吃了,血壓的波動依然很小。不過,因為這類藥有強效的擴張血管的作用,少部分患者吃完後會出現臉紅、水腫、頭疼和眩暈,一般過段時間會緩解,如果不能耐受的話,需要換藥。

怎麼吃藥才算對

在門診,醫生會對那些血壓高、有併發症的患者開出好幾種降壓藥,患者難免擔心:為什麼要吃幾種呢,副作用會不會更大?張育民解釋,其實不會。之所以有些人需要幾種不同降壓藥聯合使用,是因為大量的研究證實,聯合用藥療效相加副作用减少,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更好。

世衛組織的指南提示,所有無合併症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治療目標為<140/90毫米汞柱;高血壓且合併已知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高血壓高危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慢性腎病患者),收縮壓治療目標為<130毫米汞柱。當基線血壓高於目標血壓≥20/10毫米汞柱時,聯合藥物治療可能特別有價值。

如果血壓超過160/100毫米汞柱或者大於目標血壓20/10毫米汞柱,用一種藥物的常規劑量就把血壓降下來達標的人群少。任何一種降壓藥,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劑量增倍,副作用也會增倍。如果聯合用藥,也就是幾種降壓藥搭配著吃,副作用不僅不會累計,還會相互抵消。

另外,很多患者吃了一段時間的降壓藥後,發現自己的血壓很平穩,就私自把藥停了。短期內可能血壓依然正常,於是就再也不吃藥了。“這不是高血壓好了,而是藥物的延遲作用。”張育民介紹,現在的高血壓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期比較長,私自停藥的患者,可能短時間內血壓確實沒問題,但藥物完全清除了,血壓就會回到從前。所以,沒有醫生的指導,千萬不要停藥。

還有一些人覺得,醫生開的藥我都按時吃了,也沒有感覺不舒服,就忽視了用藥後的複查。張育民表示,除了按時規律吃藥之外,還應該定期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對藥物療效和副作用以及高血壓引起耙器官的損傷進行監測。世衛組織的指南對病情評估頻率也提出了建議:在開始或更換降壓藥物後,每月進行一次隨訪,直到患者血壓達標;血壓得到控制的患者,每3~6個月進行一次隨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