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山西出土石碑,揭曉趙國長平之戰失敗原因

山西 66℃ 0
摘要: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以趙括紙上談兵典故告誡孩童,實踐為吸收知識之關鍵。殊不知,歷史縱有偏頗之時,趙括被誤解千年。長平之戰歷時五個月,以趙國戰敗告終。由此揭露了趙括長平之戰失敗原因。

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以趙括紙上談兵典故告誡孩童,實踐為吸收知識之關鍵。殊不知,歷史縱有偏頗之時,趙括被誤解千年。

趙括,趙國大將趙奢之子,歷史典故紙上談兵的主人公。史記如此記載:春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少即滿負盛名,精通兵書計謀,談論軍事策略頭頭是道,但在關乎趙國生死存亡的長平之戰之際,趙括領命代替廉頗成為長平之戰主將,廉頗在時趙國雖未曾取得勝利,但秦軍也未取得絲毫利處,但趙括上任後的結果是幾月之內,趙軍戰敗,秦軍取得勝利。趙括毫無實戰經驗,在參與此戰之前,他只立足於書籍之上。此所謂的紙上談兵。

長平之戰是西元前260年秦國與趙國的爭奪領地之戰。史記記錄是秦國國力强於趙國,戰初廉頗為主將,戰畧以防守為主。廉頗作為一名南征北伐,身經百戰的老將,防守自然不在話下。在廉頗的領導下,趙國的防守固若金湯,秦國在攻破一道防線後再也無法深入。

這時秦國官員開始另闢蹊徑,派人到趙國境內散發“對秦國來說,忌憚趙括比廉頗更甚”的謠言。趙孝成王信以為真,與下屬心腹商議,儘管藺相如及趙括之母多次反對此舉,但趙孝成王心內早有決斷,趙母及丞相之語並未掀起任何波瀾,且在趙孝成王詢問趙括能否代替廉頗時,趙括信心十足。同時,趙孝成王對廉頗只守不攻一事也頗有微詞。於是,趙國換主將,由趙括代替廉頗。

趙括上任後,採取與廉頗完全不一樣的軍事策略,放弃防守,直接出兵攻打秦國,但趙括乃至趙孝成王不知曉的是,秦國散佈謠言就是為了等待此時,秦國主將派遣一支隊伍從趙軍背後進入,采取前後包抄之計。斷趙國之物資供給,儘管趙軍軍內依然存有少量的糧草,但始終經不住日復一日的消耗。長平之戰歷時五個月,以趙國戰敗告終。

然長平之戰歸責,全然在趙括嗎?實則不然。山西老馬嶺挖出石碑記載到:“高平、沁水之交,有山曰空倉……詢之土人,該秦白起詭置空倉以詒趙括處。”由此揭露了趙括長平之戰失敗原因。

長平之戰初期,廉頗任主將,採取的是只防守的策略。在此策略下,趙國不僅沒有前進一絲一毫,反而失去了一道防線,在此之後,趙國和秦國便處於僵持不下的狀態。趙國之於秦國而言,軍事實力雖不相上下,但秦國地處巴蜀,巴蜀素有糧倉稱號,所以於糧草方面,趙國無法與秦國相比。廉頗只守不攻之策對趙國來說並不是長遠之計。

長平之戰中期,秦國派人入趙國製造謠言,對秦國來說,成功與否於他們沒有任何不妥之處,然而於趙國,趙孝成王卻信以為真,無視忠臣勸解,反而十分信任平原君,殊不知,自己的身邊之人也早已成為秦國收買之對象。秦國與趙國實力相當,秦國能够知曉趙括一人急功近利,且趙孝成王對廉頗僅防守之舉的不滿一事,但趙國君主不但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也不知秦國換將一事。足以見趙國統治階級的昏庸無能。

趙括雖自幼成名,對兵書研究頗深,但於君王而言,戰爭之事關乎一國生死,僅憑秦國人之言語,趙括自命不凡之詞便於戰爭中期替換久經沙場,戰功顯赫的老將,實在是不舞之鶴。

長平之戰後期,趙括為主將,雖最終戰敗,但其軍事實力不可忽視。在秦軍佯裝敗退,趙軍進入兩面夾擊之窘境之時,趙括並未放弃,而是在供給不足的情况下,帶領軍隊一次又一次的頑強抵抗,與秦國軍隊一次又一次的正面交鋒,雖無一戰殺出重圍,但秦軍也無任何收穫。

趙括能够在後備不足的情况下,苦苦堅持數月,足以見趙括之才能並不如前任所訴一般。

綜上,趙括被誤解千年,於歷史記載中背負長平之戰之責。提到長平之戰,世人皆譴趙括,卻無人把目光轉向趙國之君、趙國之名將。長平之戰是一個國家的戰爭,趙括雖為主帥,但絕不可能攬全權事,其中種種,亦不能僅聚焦於歷史記載。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生之事數不勝數,後世之人不甚瞭解者諸多,僅僅只片面瞭解對每一位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駐足的古人,毫無公平可言。史記並不完全正確,當世之人多為斷章取義,只注重隻言片語是無法瞭解到完整史實的,真正喜愛歷史,研究歷史之人必須慮無不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