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14年,日軍進犯大半個中國,為何沒能攻下陝西省的方寸土地?

山西 50℃ 0
摘要:從1931年至1945年,日軍侵華14年,全面抗戰8年,日軍先後侵略中國27個省份,其中全部淪陷省份9個,部分淪陷省份13個,被直接統治的直轄市5個,可是在關中地區就有這樣一個省份,日軍從未侵略過,那就是陝西省。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陝西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可是抗戰時,日軍佔領臨省山西8年,河南部分地區也相繼淪陷,為何獨獨沒有攻下陝西?

從1931年至1945年,日軍侵華14年,全面抗戰8年,日軍先後侵略中國27個省份,其中全部淪陷省份9個,部分淪陷省份13個,被直接統治的直轄市5個,可是在關中地區就有這樣一個省份,日軍從未侵略過,那就是陝西省。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隨著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寇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脹,戰火一度蔓延至整個華北平原。

俗話說“欲統中國,必據關中”。陝西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可是抗戰時,日軍佔領臨省山西8年,河南部分地區也相繼淪陷,為何獨獨沒有攻下陝西?

1.地理位置

陝西省東隔黃河與山西相望,東南與河南、湖北等地接壤,西連甘肅、寧夏,北鄰內蒙古,南連川渝地區,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當時日軍進攻陝西有三條路徑可選:

一是從內蒙古的西部迂回進入陝北,但陝北地區地形複雜,交通不便;

二是河南的西部進入陝西境內,這顯然不是一個好選擇,河南的西部都市為古都洛陽,洛陽位於南太行一帶,日軍攻佔河南時屢次在洛陽失手;

三是從山西强渡黃河,這無疑是最壞的打算。黃河水相比長江來說水小,不能用軍艦,只能用小船或者羊皮筏子渡河,小船載不了重武器,只能載些輕武器。而且就算渡了河,我軍依靠天險,日寇依舊成了我們的“活靶子”。

2.兵力把守

內蒙古一帶是國民黨的軍事重地,有西北軍和馬家軍據險而守,西北軍和馬家軍性格勇猛彪悍,戰鬥力極强,所以日軍試探過後發現行不通就作罷了;

河南西部的國民黨有湯恩伯、劉峙等中央軍精銳把守,而且兵力與武器裝備充足,日軍也很難打下來;

一方面山西閻錫山的晉綏軍很大程度上牽制了日軍的兵力,另一方面日軍雖然對神府縣、葭縣、吳堡縣等河防發動過渡河進攻,但都被陝甘寧邊區的戰士們血性擊退,所以說强渡黃河這條線,日軍是屢次嘗試而後被迫放弃的。

3.戰畧重心

兵力不足,戰線太長,補給供應不上。自古以來,佔領山西之後,都會一面佔領陝西,進入川渝,再順流而下,逐步蠶食南方地區;一面進入華北,進逼中原,這樣退可守,進可攻。

可是這樣走的話,對於人丁不太興旺的日本來說,代價實在是太大了。畢竟日本人的兵力有限,戰線拉得太長,他們不只忙不過來,連基本的後勤補給都供應不了。要知道日本雖然侵略大半個中國,但是很多淪陷區的日本守備體系都是非常薄弱的,這也是後來進入到戰畧反攻階段我軍能很快收復失地的重要原因。

海陸日軍衝突尖銳,戰略重點轉移。日寇的目的就是北路陸軍與南路的海軍匯合,在武漢會戰後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重新逼到談判桌上。日本的陸軍出身長州藩,海軍出身薩摩藩,立場不同的兩個軍種在戰場上也是互相內鬥。

在戰略部署上,日本海軍希望佔領東南亞,而陸軍希望向北佔領俄國的遠東地區。可是隨著中國第二戰場的開闢,日本陸軍就不得不妥協,配合海軍南下,將戰畧重心轉移,進而投放大量兵力在南方戰場上。這種戰略部署,也極大緩解了華北地區的戰局的壓力。

抗戰後期,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屢次遭到重創。眼看美國人就要打到家門口,日本人不得不從中國戰場上調動一部分精銳,投入太平洋戰場。這樣一來,侵華日軍在南方戰場尚且顧及不暇,更別提華北戰場了。在華北戰場,他們只能守,但是不能攻。

不過地理位置、我軍的兵力把守等都是外因,只能延緩日軍侵佔陝西的行程,而他們沒有攻下陝西的最主要、最關鍵的原因還是自身兵力不足和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

古人雲:“貪心不足蛇吞象”。日軍的蓬勃野心,也讓他們最終無法佔領我泱泱中華的片寸土地!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