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濮陽縣發現500年前石拱橋!

河南 77℃ 0
摘要:濮陽網2021年10月28日消息:近日,濮陽縣發現一座明代石拱橋,該橋由條石砌築,造型美觀、用料考究,三孔連續、咬合緊密,橋面長約12米、寬約6米、高約3米,經專家鑒定至少已有500年歷史。經市、縣文物部門現場勘查、鑒定,該橋系明代開州城拱北門外北護城河上的“北石橋”,是我市至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的明代石拱橋,中原地區罕見。不過需要提醒一下的就是,文章中說濮陽縣發現石拱橋的時間是近日,其實這個近日可是不近啦。

濮陽網2021年10月28日消息:近日,濮陽縣發現一座明代石拱橋,該橋由條石砌築,造型美觀、用料考究,三孔連續、咬合緊密,橋面長約12米、寬約6米、高約3米,經專家鑒定至少已有500年歷史。

經市、縣文物部門現場勘查、鑒定,該橋系明代開州城拱北門外北護城河上的“北石橋”,是我市至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的明代石拱橋,中原地區罕見。該橋隸屬濮陽古城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附屬文物,與現存同時期朝陽門外南護城河上的“南磚橋”遙相呼應,準確框定了明代開州城的南北跨度。

該橋是在濮陽縣棚戶區改造、道路施工及古城北護城河恢復、清理工程建設中發現的,本著尊重歷史、延續文脈的原則,濮陽縣委、縣政府及時對正在實施的工程規劃進行適度調整——明代石拱橋原封不動、新修主幹道繞行,盡力實現濮陽縣城水系建設與古城北護城河恢復、保護、利用的有機統一。

被發現時,該橋橋孔被淤泥覆蓋、橋面與地面持平。下一步,市、縣文物部門將繼續清理現有橋面及周邊附屬物,儘快恢復“北石橋”文物本體的現存原貌,並建設一座古橋文化博物館,有計劃地在原址進行搶救性原貌恢復、保護和展示,積極探索城市建設中文化遺產保護新模式。

不過需要提醒一下的就是,文章中說濮陽縣發現石拱橋的時間是近日,其實這個近日可是不近啦。因為這座橋是去年由於濮陽縣城區拆遷改造時發現的,至少一年時間了。咱們看看當時這座橋的樣子。

這座位於北關街北段的三孔石橋引起縣文物部門的關注,據老人們講這是濮陽城的北護城河橋。

該石橋的位置在濮陽古城北門外,究竟修建於何時?

天一閣藏明嘉靖開州志關於北石拱橋的記載

在濮陽縣工作的侯利才進行了一番查證,他查遍清光緒、嘉慶、康熙、明嘉靖等年間的《開州志》,發現都有該石橋的記載。在州人王崇慶主修的明嘉靖版《開州志》中的有如下記載:北石橋,在拱北門外。在明朝開州知州李嘉城重修開州城時,北門稱為拱北門。記載僅寥寥數語,這說明當時修志時也沒查到更多關於該石橋的資料,那麼按明嘉靖版《開州志》成書於1534年,距今亦有480多年了。如果王崇慶沒記載北石橋的修建時間,可以確定北石橋的修建時間還可以再往前推,這就表明北石橋修建時間距今至少有500多年的歷史。

現在,這座石拱橋是什麼樣子呢?

暫時用氈布覆蓋保護著的就是北石橋,照片的左邊(實際位置橋的東邊)就是濮陽縣新修的繞過古橋的道路。

來源:濮陽地方文化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