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特區報
11月6日,“2021文化科技創新論壇”在深圳舉行。來自北京、上海、澳門、廣州、武漢、南京、濟南等地的文化科技領域、藝術學領域的各界人士兩百餘人齊聚深圳,以“高品質發展視野下的數位文化產業”為主題展開研討。
“文化+科技”實現深圳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本届論壇由文化和旅遊部科技教育司指導,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深圳大學主辦,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部承辦,深圳市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支持。
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文斌在致辭中表示,在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都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的行程中,深圳開放多元、相容並蓄、創新創意、現代時尚的文化特質日益鮮明。以“文化+科技”為特點的“深圳路徑”也塑造了一方熱土的文化自信,“文化+科技”作為深圳最早提出和積極實踐的發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條文化要素稟賦並不豐厚的都市實現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成功道路,得到了業界、學界和各級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也使得文化科技創新成為備受關注的產學研焦點課題。
據悉,2021年是文化科技創新論壇10周年。10年來,論壇緊扣文化科技前沿和國家方針政策,特別是立足深圳的文化科技融合實踐,圍繞“產業升級”“文化品牌”“移動互聯”“開源創新”“創新生態構建”“數位創意產業”“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數位人文與文化創新”“雲端與現場”等諸多議題展開研討,推出了一批有影響的學術成果。作為論壇的創辦人,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創院院長李鳳亮表示,經過10年的發展,文化科技創新論壇已經成為一個集聚已開發國家及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文化產業政產學研精英的高端交流平臺。“我們期待著文化科技創新論壇能够在十届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辦會的模式,全方位地提升學術會議的學術影響力與業界影響力,真正對國家文化強國建設、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全民族的文化創新創造起到良好的作用。”
“中國文化IP應當迎來自己的時代”
當前,國家層面明確提出了夯實數位文化產業發展基礎、培育數位文化產業新型業態、構建數位文化產業生態的行動綱領。發展數位文化產業既是國家戰畧要求,也是文化產業高品質發展的需要。與會嘉賓圍繞著“文化創新的科技賦能”“數位文化產業的新場景”“數位文化產業的區域與行業發展”等相關議題展開研討。
在會上,多名專家學者帶來了關於數位文化產業的觀點,包括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副所長庹祖海《藝術科技研究與數字化》、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統學院特聘教授郭良文《中國非遺故事的數位化與虛實合一創新》、雲南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李炎《數據庫平臺與高校智庫研究》等。他們認為,新形勢下推動文化產業高品質發展,要不斷順應數位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發展趨勢,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畧,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改造提升傳統業態,提高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同時也要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李鳳亮以《數字文化產業視野下的傳統文化創新》為題,分享了他對傳統文化創新的思考。他表示,傳統文化創新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文化自信不是一個口號,它是可以踐行的,是可以通過新興管道推動的。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他認為,用數位化手段激發傳統文化創新,要意識到今天數位化時代消費主體的重大轉向,要注重發揮內容平臺激發傳統文化創新,並關注新的數位傳播平臺對傳統文化創新的推動。他還提到了傳統文化在今天創新發展中要注意的三個關係:守正和創新的關係,創意和創新的關係,包容和創新的關係: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創新離不開創意,也離不開包容的環境。
“中國文化IP現在應當迎來自己的時代。通過IP化,助推傳統文化走向海外,發揮年輕一代的巨大創造力,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土壤中激發出中國文化IP的新活力、新內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李鳳亮表示,傳統文化創新,要通過新的手段和業態,將豐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文化資本,輸出中國的文化和中國的價值觀。這也是文化產業在今天所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文化科技藍皮書》第九年出版
開幕式同時舉行了《文化科技藍皮書:文化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1)》發佈儀式。該皮書已經連續九年出版,是全面反映國內外文化科技融合創新領域的權威性、原創性、前沿性成果。會上,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還與手創未來(山東)文旅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定,繼續探索產學研合作和面向實踐的藝術學理論人才培養模式。
自2012年以來,一年一度的“文化科技創新論壇”的舉辦和《文化科技藍皮書》的發佈,已經成為深圳乃至全國的一個閃亮的學術品牌。作為主要承辦方之一,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十多年來秉持“學術立院、學科强院、服務興院”的宗旨,已經是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化產業和藝術學理論的研究高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