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哈爾濱影城“打工人”的自白:讓我們春節檔再見吧

黑龙江 62℃ 0
摘要:我是一名在哈爾濱影城的“打工人”,當前我和我的影院一起處於停業狀態,這已經是今年的第四次停業了。回想今年,哈爾濱電影院停工已總共發生了四次,分別為:1-2月春節期間、8月暑假期間、10月上旬、以及當下。比方說,年初春節期間和現在的這波疫情,主要是由境外輸入和國內旅遊流動引起的。又比方說,在8月暑假期間,哈爾濱實際上是沒有病例的。

作者/艾月

我是一名在哈爾濱影城的“打工人”,當前我和我的影院一起處於停業狀態,這已經是今年的第四次停業了。

10月17日,陝西新增本土新冠疫情確診6例;10月19日,內蒙古新增本土確診7例、甘肅新增本土確診4例;10月21日,北京新增本土確診1例……伴隨著進入十月中下旬以來疫情的零星爆發,大概當時沒有很多人會想到這輪疫情如此嚴重。直到從10月31日到11月3日這段時間裏,31省區市新增本土確診從48例一路攀升到93例,數位告訴我們這波疫情是真的很嚴重了。

有那麼一瞬間,我的心態崩了,但只用了一個轉念,我又馬上進入了疫時生存狀態。畢竟,從10月30日的1例新增到11月3日的45例新增,現下的黑龍江省應該不會那麼容易清零,而只要一日未能清零,電影院就無法大規模重開。

面對此番來勢洶洶的疫情,你問我害怕嗎?我說能不怕嗎,我所居住的社區四周都被封閉管理起來了,我今天去量販店買物資的時候發現平時最賣不動的那款泡面都被一掃而光了,就連普通的雞蛋也漲價到了六塊錢一斤。不過,我大概每隔兩天就要去做一次核酸,結果都是陰性,若按電影院停業半個月的時間來算的話,在復工前我至少還會再做幾次核酸吧。

那麼,面對如此頻繁反復的停業,你問我受得了嗎?影院要熬到什麼時候才能從本輪疫情的影響中恢復過來呀?我說不清楚,樂觀估計大概率也要等到“明年春節檔”了吧。不過,東北人天生帶“軸”,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我也不曾離開過自己的崗位、不曾離開過電影院。

所以,帶著我的所感所思,我想給你講講我的故事。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堅守信念,我們終將能在電影院裏再度相逢。

靈魂拷問:我以前是幹什麼的來著?

回想今年,哈爾濱電影院停工已總共發生了四次,分別為:1-2月春節期間、8月暑假期間、10月上旬、以及當下。所以,我平時也跟朋友開玩笑說:“我這個班現在上得可有規律了,上半個月休半個月,如此循環往復。”

▲圖源燈塔專業版

不過,這件事撓人的地方就在於,儘管哈爾濱每次疫情反彈的原因都大同小异,但電影院每次停工的由頭卻又不太一樣。

比方說,年初春節期間和現在的這波疫情,主要是由境外輸入和國內旅遊流動引起的。所以,對於臨近中俄邊境、又是東北旅遊中轉站的哈爾濱來說,這兩個條件都占了。

又比方說,在8月暑假期間,哈爾濱實際上是沒有病例的。但我猜測主要是為了能讓學生順利開學而停的流動密集場所,所以也能理解和接受吧。

囙此,我的春節檔是在微信朋友圈度過的,哈爾濱8月沒有暑期檔,9月趕上中秋節前複的工,但中秋假期還沒有過完又接到停業通知了。然後吧,10月15日趕上《長津湖》上映的“尾巴”又複了工,但如今《007:無暇赴死》上映沒兩天,又停工了。

在這樣的情况下,有一天我坐回辦公桌的時候,就不禁對自己發出了靈魂拷問:我以前是幹什麼的來著?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句玩笑話。雖然頻繁的停工和復工挺讓人無奈,但我現在都已經習慣了,我也很清楚究竟應該如何處理工作。正常上班、勞逸結合、在家辦公,我相信大多數的影城經理也都已經習慣了這“停工辦事三件套”。

是的,停工不等於閑著,為了維持影院的正常運作、員工的正常生活、以及復工的各項準備,我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任務。

首先,當停業通知下發到我們手上之後,處理退票、處理貨品、封存母盤……協助各部門做善後工作。

其次,作為“打工人”,停工期間我還需要回到影院值班,在檢查衛生消毒情况的同時,正常的排片工作也是沒有停歇的。同時,為了能時刻做好復工準備,計畫預售、寫公眾號、申請、改片、群裏發通知、處理私信、回復消息……正常上班時該做的工作自然也一樣沒落下。

同時,換個角度想,停業也給了我一段難得的個人時間,看書、上網課、學習新知識……實際上這段日子能被我過得十分充實。

所以,即便偶爾會產生一些恍惚,總的來說我未曾離開過自己的崗位,我也不曾離開過電影院。

比影院停業更讓人焦慮的,

是觀眾消費習慣的改變

然而,比電影院停業更讓人焦慮的,是疫情後觀眾消費習慣的改變。換言之,如今即使電影院不停業,也未必會有像以前那般絡繹不絕的顧客。

▲觀眾稀疏的電影院

我的這番焦慮並非空穴來風。

比如我有個朋友,以前很喜歡看IMAX,一部電影甚至還能看上七八遍。但現在他最多只會看一次新片,甚至壓根連新片都不看了。又比如我大慶的一個朋友,他已經有三個月沒有進過電影院了。

像這樣的情況反映到我的工作中去,那就是現在大家不那麼願意買預售了,我們作為影院的經營方也不那麼願意開零點場了。

具體而言,現在哪怕我們提前一個禮拜開預售,也不會賣出一張票。查閱後臺數據,也的確有很多顧客是當天臨時才决定的看電影。更糟糕的是,如果一部電影沒有很好的口碑或很出圈的短視頻文宣,那就十有八九會陷入無人問津的狀態了。

當然,流媒體和劇本殺對影城的衝擊更大。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消費者們多年來好不容易養成的觀影習慣,只用了大約這一年多的時間,就被敲得七零八落。而即使有些影院會出於提高場所利用率的考慮來引進劇本殺或其他娛樂消費形式,但我並不看好。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認為每一種娛樂消費形式的受眾面實際上都是很固定的,尤其是像現場娛樂這種需要耗時耗力的活動。

以我所工作的影城為例,在以前沒有疫情的時候,我們也經常展開各類异業合作或陣地活動。其中,得益於東北是喜劇和脫口秀的大本營,我們還跟一些本土的劇團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然而,對比疫情前後,願意來電影院參加活動的觀眾並沒有特別大的變化;當下,現場演出和電影市場可謂是一對難兄難弟了。

在這樣的情况下,我最近還看到了一份數據,說截至11月4日全國還在營業的影院數量已跌破1萬家,黑龍江省暫停影院占比達57.8%,哈爾濱暫停影院占比達100%,當日損失票房高達0.3%。雖然不想被別人說是在傳播焦慮,但看著這些數據也實在是心有戚戚焉啊。

所以,看著這些慘白的數據、想著那些流失的觀眾,我也難免不時會為這份工作的意義而陷入沉思。不過,這是我自己選擇的道路,我會堅韌不拔地、義無反顧地奮鬥下去。

堅守信念,春天不遠,

我們終將能與電影重逢

想來,我之所以能進入電影行業、成為一名影城經理,也正應了這份愛和這股勁。

我本不是電影相關專業出身的,但在2017年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個關於電影的活動,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地愛上了電影。接著,我又再花了約兩年的時間來說服長輩,才得以順利轉行。

不過,對於一份職業來說,用愛發電肯定是不够的,也是不完全可取的。囙此,我也不怕對大家說,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既然入行了就要朝著目標勇攀高峰。更何况,現在哪行哪業是過得輕鬆容易的呢?即使我沒有轉行,也不一定能過得更好;又或者說即使我像一些員工那樣跑路轉行,前路就一定會更好嗎?

沒有人會知道假設的答案,但電影和電影院始終還是在給著我正回饋。從影院一側來看,光在今年,就有兢兢業業、勤勤勉勉地做著消殺防護工作的電影院,有在水灾時義舉轉為臨時避難所的電影院,還有復工後精心準備禮物迎接觀眾的電影院。而在電影一側,以我們哈爾濱為例,觀眾們在看完《長津湖》後開心吃上烤土豆的那些溫暖瞬間,我至今難以忘懷。

囙此,我始終堅信著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了。按現在的態勢來看,科學抗疫已然成為了一種新的常態;而即便我的心裡清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將會是復工與停工的反復橫跳,但我不擔憂也不躺平,堅守崗位、保持樂觀才是我最應該做的事。

落到實處,儘管為時尚早,我們影院已按部就班地開始了賀歲檔和春節檔的準備工作。比方說,大到題材、卡司,小到片長、制式,我們不僅複盤了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兩三年各檔期的排片情况和上座率情况,而且還細細研究了一下當前賀歲檔和春節檔的影片情况。至於我個人,還特別關注了“含(沈)騰量”與票房波動之間的關係、某女偶像輿論危機可能會對相關影片產生的影響、以及近期的時政和局勢動態。

此外,生活物價也在我的關注範圍內。畢竟,國慶檔的那一波票價飛漲,在挑起觀眾們敏感神經的同時也成為了我們終端從業者的重點關注;而我個人認為,物價水准是最能直觀反映社會經濟脈動的名額之一,假如大家連生活必需品都得斟酌著買了,又該如何調動起他們消費娛樂活動的情緒呢?

話休繁敘,講到這裡,我最近的所思所感也差不多該收尾了。很感謝每一個能看到這裡的讀者、觀眾、同行、路人,舊的一天即將結束,新的一天又將開始。

謹以下圖,與君共勉。

标签: 春節檔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