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答辯,猶如神仙打架,奧運冠軍楊倩也在其中

北京 58℃ 0
摘要:很多人習慣用“神仙打架”形容清華大學學霸的比拼,這樣的形容很是生動,今年清華大學大學生特等獎學金答辯已於近日舉行,如此精彩絕倫的答辯會讓眾多學子“大開眼界”。清華大學的特等獎學金設立於1989年,是清華大學大學生的最高榮譽,此次一年一度的特獎答辯會中,共有15名候選人,這些候選人輪番登場,場面猶如“神仙打架”,備受眾多網友的關注。

清華和北京是我國的頂尖學府,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二者更是無數學子努力奮鬥的目標,然而每年能够考上清北的學子卻是寥寥無幾。

那些真正走進清華和北大校門的學子,都承載著各自家庭與學校的驕傲,十多年的寒窗苦讀,只為在高考中一舉奪魁,改寫自己的人生。

清華大學裏可以說是“高手如雲”,優秀者比比皆是,如果想在清華大學中獲取獎學金,簡直就是學霸之間的“PK”,十分精彩。

很多人習慣用“神仙打架”形容清華大學學霸的比拼,這樣的形容很是生動,今年清華大學大學生特等獎學金答辯已於近日舉行,如此精彩絕倫的答辯會讓眾多學子“大開眼界”。

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答辯,猶如神仙打架

特等獎學金是什麼概念?清華大學的特等獎學金設立於1989年,是清華大學大學生的最高榮譽,此次一年一度的特獎答辯會中,共有15名候選人,這些候選人輪番登場,場面猶如“神仙打架”,備受眾多網友的關注。

“審視自我、破除學科邊界。”來自清華大學電腦系的白鈺卓的答辯語錄,她分享了自己如何從質疑與迷茫當初走出來的經歷。

來自機械系的王煜楠表示,將紮根於中國製造,奔赴強國需求,這也是他大學四年不變的追求。

物理系的韓皓潭則是坦言應該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去尋找、記錄並感受自己的背面,成為一個立體的人。

其他的候選人也紛紛談自己的學習經歷、目標,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更看到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

此次,楊倩也入圍了清華大學大學生特等獎學金名單,奧運冠軍也在其中,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楊倩的答辯現場也在網上曝光,讓人看後心生敬佩。

奧運冠軍楊倩也在其中,自曝每年打50000發子彈

楊倩這個名字,大家應該並不陌生,自從她在東京奧運會上奪得首金之後,便走入了福斯的視野,她的實力也被越來越人所看到。

來自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楊倩表示,從未想過有這樣的一天,自己也能够參與該項獎學金的評選、站能够在台前,她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正在朝著榜樣的方向奔赴。

楊倩自曝為了讓自己每一發射擊更為精准,都能更接近十環,她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用於訓練,一年時間下來,訓練的時間就達到了將近2000個小時,每年需要打掉50000發左右的子彈。

當評委老師問及楊倩的追求,她表示,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有朝一日能够有資格站在國際的舞臺上為我國射擊發聲,為我國體育運動發聲。

包含楊倩在內的這些清華學子,在答辯會上的精彩發言,讓我們看到了當代學子身上太多優秀、美好的品質,並不是用一句有天賦就能概括的。

優秀學子的背後,不僅僅是天賦

有人說,能够被清華大學錄取學生,背後靠的是天賦,其實這種看法太過表面,過分強調天賦的作用,而忽視了這些學子所付出的努力。

僅憑天賦,就能考入我國頂尖學府清華大學,很難做到,所以說那些優秀學子的背後,不僅僅是依靠天賦,如果沒有日復一日的堅持和學習上的主動性、自律性,我相信即便是有天賦的學生也難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以今年清華大學大學生特等獎學金的十五名候選人來說,他們的身上其實有很多的共性,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極强的“自律性”。

這些學霸並不是“死讀書”,而是對自己的時間有合理的規劃,並且做到了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用於學習。

學習之餘,這些學霸更加重視個人的全面發展,利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去不斷充實自己、鍛煉自己、提升自己,做一個立體的人。

小馬學長寄語

筆者在看完這些學霸們的答辯後,獲益良多,也有著很深的感觸,大部分的學子都是普通人,大家都在自我進步、不斷蛻變,即便是學霸們也曾經歷過艱難的時刻。

而這些學霸的優秀之處在於,接納自己,他們能够在曾經的失敗當中,披荊斬棘而出,接受自己的失敗,調整好心態,突破自己從前設定的“天花板”,而曾經的失敗,也變成了他們最為寶貴的財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