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隴史丨“馬王爺”來自武威,他就是石羊河流域匈奴王子金日磾

甘肃 70℃ 0
摘要:“不給你一點厲害,你就不知道馬王爺長著三隻眼!”在許多地方,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可是,很少有人細究過,馬王爺是何人?馬王爺,實際上是馬神,雖然有多種不同的稱呼,但它因為是家畜守護神,而長期受到人們推崇。人們不知道的是,馬王爺出自甘肅,名叫金日磾。今天,我們就聽聽馬王爺金日磾的故事。最普遍的說法就是漢武帝時期的金日磾。

“不給你一點厲害,你就不知道馬王爺長著三隻眼!”在許多地方,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可是,很少有人細究過,馬王爺是何人?為何有三隻眼?

馬王爺,實際上是馬神,雖然有多種不同的稱呼,但它因為是家畜守護神,而長期受到人們推崇。人們不知道的是,馬王爺出自甘肅,名叫金日磾。

今天,我們就聽聽馬王爺金日磾的故事。

出自石羊河流域匈奴部族的馬王爺

馬王爺供奉非常悠久了,具體是從何時開始,已經很難說清了。可以說,在人們對馬神的長期供奉崇拜中,逐漸形成了多個不同馬神。大體來說有三種馬王爺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來自天上的天駟星,小說《南遊記》中寫道他有“三眼華光”。還有一種說法是殷紂王之子殷郊,據說他有三隻眼。最普遍的說法就是漢武帝時期的金日磾。有人把這三個馬神的起源羅列了一下,發現他們出現有早有晚,大體上說,天駟星被供奉為馬神出現比較早。《周禮·夏官》注:馬祖天駟也。因而,民間將其供奉為馬王爺。大概到了西漢以後,民間普遍供奉金日磾為馬神。後世民間也稱之為“水草馬明王”。

▲這裡就是昔日的休屠王城

今天,我們專門說說馬王爺金日磾。為何專門要說金日磾?因為,金日磾就是我們甘肅武威人。馬王爺是武威人,很多人可能沒想到!

金日磾(西元前134年—西元前86年)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字翁叔,西漢武威郡休屠(今民勤縣)縣人。

如今的民勤,在人們眼中是被沙漠威脅的地方。然而在兩千年前,這裡是石羊河河水彙集而成的巨大湖泊,名叫休屠澤。石羊河流域生活著匈奴渾邪部和休屠部。金日磾就是休屠部王太子。

漢武帝登基後,西漢王朝因長期遭受匈奴騷擾,為了“斷匈奴之右臂”,終於下决心進行反擊。其中,河西之戰就和休屠部、渾邪部等部族有關。

事情是這樣的:漢武帝元狩二年(西元前121年),漢武帝决定發動河西大戰,同匈奴爭奪河西走廊地區,進而隔斷遊牧在青藏高原的羌人和蒙古高原的匈奴人之間的聯系,打破他們相互呼應,以“張國之臂掖”。

年輕的漢朝將領霍去病率領騎兵在這年春、夏兩次長途奔襲匈奴,擊破多個匈奴部落,就連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都被漢軍繳獲了。匈奴單于對此非常不滿,準備把駐牧在河西走廊的渾邪、休屠二王殺掉,以示懲罰。渾邪王、休屠王非常害怕,私下商量降漢。

當霍去病率軍渡過黃河受降時,休屠王卻後悔了,準備臨陣反水,結果被渾邪王所殺。

金日磾此時只有14歲,雖然在亂軍中得以倖存,最終卻和母閼氏、弟弟一起被漢朝發配為奴隸,送到黃門監養馬。唐代褚遂良在《倪寬贊》中說,金日磾出自降虜,這是有歷史依據的。

馬王爺是這樣成功的

可是,就是這樣一比特出自降虜的金日磾,卻幹出了一番事業,他靠給漢武帝養馬而受重用,最後成為漢武帝的托孤之臣。

金日磾非常能幹。現在看來,養馬是個苦力活。然而在古代,養馬是非常重要的行業,用現在的話來說,屬於國家的高科技行業,决定一個國家的實力。秦人的祖先非子因善於養馬,而被周王室分封。漢武帝為了獲取西域的大宛馬,派大軍前往西域。由此可見馬的戰畧價值,也能看出馬對國家的重要性。

▲金日磾畫像

金日磾自幼在草原上長大,熟知馬性,養馬自然是輕車熟路,再加之做事嚴謹,有條不紊,故此他養的馬非常肥壯,成為黃門監為數不多的養馬高手。

這不,他出頭的機會就來了。一次,金日磾和黃門監其他的養馬人,牽著各自的馬匹讓漢武帝看,金日磾養的馬非常雄壯,牽馬接受檢閱目不斜視,昂然而過。這下引起了漢武帝的注意。

一番對答之後,漢武帝對他非常欣賞,“即日賜湯沐衣冠,拜為馬監(《漢書·金日磾傳》)”,後來又“遷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

漢武帝因霍去病繳獲的休屠王“祭天金人”,而給休屠王子賜姓為“金”。後來,金日磾成功封锁了莽何羅行刺漢武帝,深得朝廷信賴。後元二年(西元前87年),漢武帝病危,立8歲的兒子劉弗陵為皇太子,拜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則拒絕了輔政大臣的任命,表示願作霍光的助手,於是漢武帝拜金日磾為車騎將軍,“授以後事”。委託霍光與金日磾共同輔佐少主漢昭帝劉弗陵即帝位,這兩位漢匈名臣不負聖恩,創建了兩漢歷史上“昭宣中興”時期的大業。輔政一年多後,金日磾生病去世,皇帝“賜葬具塚地,送以輕車介士,軍陳至茂陵,諡曰敬侯(《漢書·金日磾傳》)”。

可以這樣說,農業經濟時代,馬用於耕作,乘騎、運輸、征戰,在人類生產生活中作用極大。

漢代盛行崇尚馬的習俗,當時整個社會形成了一種非常濃厚的重視馬的風氣。漢武帝劉徹還寫過著名的《天馬歌》,“天馬”就被老百姓們敬奉為“馬祖神”。不僅全社會重視養馬,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也離不開馬匹,而且在秦漢魏晋的墓葬中,也有大量的葬馬習俗,壁畫、畫像石、畫像磚上,也有大量的車馬出行圖。

馬神崇拜,區域很廣泛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馬的信仰起源很早。原始社會,一些氏族部落就以馬為圖騰。隋、唐、宋、遼、明、清各代都有官方祭祀馬神制度。

西漢時期,在當時全社會從上到下都對馬高度重視的大背景下,出身降虜,因養馬而改變命運,最後成為漢武帝托孤重臣的金日磾,就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他的成功非常適合人們渴望通過養馬來改變命運的理想。於是,養馬行業的人們就開始供奉金日磾為“馬王爺”。或許,就是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對金日磾的信仰逐漸和以前人們供奉的馬祖合二為一,成為更廣泛意義上的馬神。

▲武威漢墓出土的彩繪木軺車

古代人們供奉馬王爺還有專門的祭祀日子。據說,在以前,養馬場、騾馬市以及軍民人等的養馬者,都要在農曆六月廿三祭祀馬王爺,以表達對這位行業神的尊崇。

全國各地有很多的馬神廟。其中比較有特色的,當屬居庸關南關外西山脚下的馬神廟。人們考證,這座馬神廟建於明代弘治十七年(西元1504年),清代乾隆五十七年(西元1792年)重修。馬神廟有正殿三間。左右配殿各三間。馬神廟正殿正中神台塑座馬神。馬神赤面赤發,三頭六臂,還拿著各種武器,騎著一匹棗紅戰馬。自然,也有水神和草神相輔佐。在另外一座大殿還有供奉,分別是“金日磾”“殷郊”“房星”三比特。從這裡似乎也能看出民間對馬王爺崇拜的演變。

作為金日磾的老家,武威地區的馬王崇拜也很廣泛。據調查,武威的馬王崇拜主要分佈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及周邊民勤、天祝、古浪縣等地。大大小小的馬王廟遍及城鄉。各縣縣誌都有馬王日的記載,大暑將過之時的六月廿三,俗謂馬王生日。這一天要宰羊祭祀,希望能夠免除牲畜的癘疫。祭馬神表明武威各族農牧業經濟對馬的依賴性很大。

蘭州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的《武威金石錄》對涼州區的“馬神廟”進行了統計,僅涼州區就建有馬神廟共13個,分別是:馬神廟、馬昌廟、勒馬廟、白馬寺、馬城寺、馬祖廟、馬營莊廟和3個馬祖殿等。在武威城內大雲寺附近,至今尚有一條“馬神廟街”,古代的“馬神廟”遺址就在一所小學裡面。

1969年,在“馬王爺”金日磾的老家武威,出土了馳名中外的銅奔馬,被譽為“世界藝術品中的最高峰”,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定為中國旅遊標誌圖形。或許,銅奔馬在當代的巨大成功與金日磾在古代的巨大成功有異曲同工之妙?銅奔馬和馬王爺都是東方泱泱大國威嚴而勇猛的象徵,而“耀武揚威”又是古今多少人欲保家衛國、建功邊疆的偉大理想,所以說,武威是一塊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

文圖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王文元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