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一條河邊的刀鰍魚“氾濫”,一會就撿連幾十條,網友:發了

湖南 59℃ 0
摘要:隨著各地溫度的下降,魚基本不咬口越來越難釣了,這不最近岳陽的一比特釣友就遇到了這種尷尬事,和朋友兩個到河邊釣魚,興師動眾得尋思用路亞釣鯰魚和鱖魚的,結果完全沒魚咬口,鎩羽而歸。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魚沒有釣到,卻撿到了好東西。對此,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刀鰍魚還不是保護動物,釣到可以自己留著嘗鮮,也可以拿到市場賣掉。

隨著各地溫度的下降,魚基本不咬口越來越難釣了,這不最近岳陽的一比特釣友就遇到了這種尷尬事,和朋友兩個到河邊釣魚,興師動眾得尋思用路亞釣鯰魚和鱖魚的,結果完全沒魚咬口,鎩羽而歸。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魚沒有釣到,卻撿到了好東西。

釣友介紹到,沒魚咬口本身很喪氣,可一甩眼看到灘塗上有不少東西在動來動去,定睛一看,有很多“泥鰍”在灘塗上鑽上鑽下,沒釣到魚也不能空手而歸,索性丟下魚竿抓“泥鰍”去了,但是這個“泥鰍”跟普通的泥鰍不一般。

首先是個頭要比普通的泥鰍大一點,其次身體不像泥鰍那樣是橢圓形的,而是扁的,最大的不同在背部,泥鰍的背部相對比較光滑,這個“泥鰍”的背上卻長著見見的刺。好在釣友和朋友兩人都隨身帶著路亞鉗,用路亞鉗抓“泥鰍”既不怕它跑,也不怕它身上的刺刺到人。

實際上,這位釣友遇到的“泥鰍”根本就不是泥鰍,而是早些年釣友非常討厭的刀鰍魚,因為這種魚咬鉤要麼是狠狠一口直接將吊鉤吃到肚子裏,很難取出來,搞不好還能把魚線給崩斷,要麼是光吃餌料不上鉤,總之,釣魚的時候遇到它能被煩死,所以很多時候釣友都是恨之入骨,釣上來的或者直接拿回家喂鴨子,或者當場踩的稀巴爛洩憤。

不過這些年,由於人為的活動和環境污染,再加上大量的秸稈被拋投進了河流之中,以及化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刀鰍魚的野生數量大大下降,甚至可以說是一魚難求,別說破壞釣魚體驗了,現在就是想釣就都釣不到。

雖然抓的時候很高興,可抓魚的釣友表示拿回家洗乾淨之後,看著刀鰍魚有點嚇人。我推測可能是因為沒怎麼見過這種魚,擔心屬於保護魚種,吃了是違法行為,所以就在猶豫要不要放了。

對此,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刀鰍魚還不是保護動物,釣到可以自己留著嘗鮮,也可以拿到市場賣掉。而且物以稀為貴,曾經讓釣友恨之入骨的魚現在成了搶手貨,見到釣友發的視頻後,不少網友表示,這位釣友發財了,因為野生刀鰍魚可遇不可求,市場上少則幾十元一斤,高則上百元一斤,有網友直接喊話120元一斤還很難買到。有網友也表示,這種魚以前很多都不吃,現在消失很多年了,偶爾抓到也都會拿回家油煎吃了,味道還不錯。

這次,這位釣友一下就抓了幾十條,雖然鯰魚、鱖魚沒有釣到,但是撿到這麼多野生刀鰍魚,市場價值可能比釣幾條大鯰魚上來還要值錢、過癮。

這種對水質要求很高的魚類能再次大量出現可是一件大好事,說明最近這些年很多地方對河流等水源的保護已經起到了作用。要知道刀鰍魚對水質要求很高,由於水源污染很多地方都已經消失很多年了,這次一下子出來這麼多,說明岳陽當地的水質是越來越好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小時候消失不見的魚重返河流當中。

結語:這位釣友遇到不認識的魚不敢隨便亂吃是正確的做法,一方面擔心是保護動物吃了違法,另一方面還可能有毒,吃了對身體有害,搞清楚是什麼魚能不能吃後再吃是正確的。再就是善意提醒釣友,大家平時在釣到或者抓到野生魚類的時候,大的拿回家嘗鮮沒有問題,小的建議還是放掉,保證生態的平衡,不過對於外來入侵的魚類就另當別論了,不論大小抓到都不能心慈手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