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命硬的總管太監,死於1957年

天津 69℃ 0
摘要:說起晚清年間的“大太監”,好些“清宮戲迷”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李蓮英安德海等在後宮裏“叱吒風雲”的人物,但要論其中最“命硬”的一比特,卻當屬清朝最後一任總管太監:小德張。此人不但深受慈禧、隆裕兩任晚清太后的信任,以總管太監的身份經歷了清王朝的滅亡,哪怕後來離開清宮回到天津做寓公,都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土豪。1957年4月19日下午,81歲的小德張溘然長逝。

說起晚清年間的“大太監”,好些“清宮戲迷”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李蓮英安德海等在後宮裏“叱吒風雲”的人物,但要論其中最“命硬”的一比特,卻當屬清朝最後一任總管太監:小德張。

在大清朝的“公公”裏,原名“張蘭德”的小德張,命究竟有多“硬”?此人不但深受慈禧、隆裕兩任晚清太后的信任,以總管太監的身份經歷了清王朝的滅亡,哪怕後來離開清宮回到天津做寓公,都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土豪。就連民國年間他在天津的公館,都是由他親自設計,房屋多達上百間,總造價高達27萬銀元。住在這裡的小德張,身板也很硬朗,甚至熬過了軍閥混戰熬過了抗戰,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成了20世紀中國歷史的見證者。

此人為什麼如此命硬?綜合說來,應該因為他的三樣特點,

首先一條,就是能鑽。

清代太監絕大多數是窮出身,小德張也是,但和那些“被迫當太監”的同行不同,小德張卻是自願當太監。十五歲那年,他還是天津靜海縣一個做短工的窮小子,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貧寒生活。有一次外出受了欺負後,忍夠了窮的小德張悲憤問母親怎樣才能發財,母親隨口說“當老公(太監)能發財”,沒想到年少氣盛的小德張當了真,接著抄起刀子,自己給自己“淨身”了。

稍懂點醫學就知道,小德張這操作可不是鬧著玩的,甚至可以說是九死一生。“自己動手”之後,小德張果然昏死過去,家裡窮沒什麼藥,只能幹看著他躺平昏迷,就這麼昏死了六天之後,他竟自己闖過了鬼門關,奇迹般醒了過來。

但放在清朝,並不是自己“淨身”了就能當太監。清代太監制度極嚴,必須得有宮裏太監死亡或出宮,才允許新人“替補”。像小德張這樣“自己淨身”的,“替補”機會更十分渺茫。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裏那位“自己淨身”後無門路進宮,只能跑進奸商家當幫工,而後又在月黑風高夜“被常威打”的來福,才是清代無數“小德張們”的寫照。

但小德張“當太監發財”的决心,不是一般的堅定。沒有門路,就自己找門路。他先想盡辦法,到京城一戶裕姓人家當幫工,玩命幹了三年苦活髒活,憑著乖巧能幹取得裕家歡心,還認了裕家主人做乾爹,然後經過乾爹上下打點,終於如願進了宮。可當了太監後,一開始也是從底層的苦累活幹起,“發財”哪有這麼容易?小德張又投慈禧所好,苦練起了唱戲,又被選入了宮裏的戲班,定期給慈禧演出,終於在慈禧眼前“掛上了號”。

而1900年的“庚子國難”,更成了小德張翻身的重要一步。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撒腿跑路的危急時刻。年輕力壯的小德張臨危受命,揣著洋槍擔任慈禧的禦前侍衛,一路上鞍前馬後侍奉,終於徹底討得慈禧太后的歡心。等到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簽完,小德張已經扶搖直上,成了慈禧的近侍太監。慈禧去世後,他又取代了李蓮英,成為清朝最後一任太監總管。這鑽營能力,放在清代“太監業界”,算是個勵志奇迹。

而與他鑽營能力一樣强大的,是他的第二個特點:能撈。

小德張為“當太監發財”奮鬥的年月,也是清王朝的政治腐敗到骨頭裏的年月,如小德張這種身份的太監,當然也成了各級官員的拉攏對象。待到小德張變成“太后紅人”後,形形色色的錢財,幾乎是比著賽往小德張腰包裏跑。跟隨慈禧“回鑾”後,小德張就成了有錢人,甚至還回老家高調炫富:不但買了十多頃土地,還捐錢修建了廟宇。他特意讓人鑄成了四五百兩重的白銀夾板,掛在廟宇大門內的影壁上,惹得老鄉們嘖嘖稱奇。

不過,跟小德張後來撈的錢相比,這點錢真是小錢。特別是在榮升總管太監外,小德張除了日常受賄外,對大錢更是“該出手時就出手”。《清俾類鈔》記載,溥儀登基後,小德張藉口後宮翻修廟宇,前後兩次新增預算,動用了八百萬兩白銀,可宮裏“絕無一木一石之新建築”。這筆鉅款絕大多數,都落進了小德張的腰包。這種“挖牆”操作,此時的小德張已是輕車熟路。

但說起來,小德張雖然撈錢不手軟,但也有個諸多大清貪官們望塵莫及的優點:收錢辦事。特別是辛亥革命爆發後,大清王朝風雨飄搖,隆裕太后卻死撐著不退位,袁世凱連忙給小德張送了三百萬兩銀子。這麼個大事,小德張也真敢辦。末代皇帝溥儀的《我的前半生》裏記載,當時小德張勸隆裕說,別管共和還是君主,您好歹都是太后,可您要不答應,“革命黨打到了北京,那就全完了”。這一句話,嚇得隆裕終於妥協,大清,也就這麼亡了。

待到隆裕太后去世,小德張離開皇宮去天津做寓公,他的財富很快到了驚人的地步。同樣是溥儀的回憶裏:當溥儀被革命軍趕到天津,也做了一名寓公時,他看到了小德張在天津的豪華大樓,以及被幾個美貌姨太太和一群奴僕簇擁的小德張。大清的末代皇帝,親眼目睹了昔日奴才在此時的風光,滋味可以想。

換句話說,也正是清王朝無可救藥的腐朽,催生了小德張的“富貴”。

當然,對於民國的風雲人物們來說,放在動盪不斷的二十世紀上半葉,所謂榮華富貴真是過眼雲煙,而小德張與同時期許多名流一個極大的不同點。

這也正是他的第三個特點,能“舍”。

說起小德張這個人,毛病確實不少。而且作為太監總管,他更是狠毒的一面。建國後很多清朝底層太監就控訴說,小德張“毒打太監就像吃家常便飯一樣”。但狠毒的小德張,其實情商也很高。

比如“庚子國難”後他得到慈禧寵愛,也招來了總管太監李蓮英的嫉恨,還常被李蓮英當著慈禧的面兒“下藥”,但小德張每次都不還嘴,還當著慈禧的面叩頭,口稱“這都是老祖宗的恩典”,李蓮英卸任時,留下了不少“吃虧空”的爛帳,也都被小德張幫忙抹過去。這樣一來二去,總算把李蓮英哄得舒心,小德張也就順順利利,接了李蓮英“總管太監”的班。

放在清朝最後幾年的複雜政局裏,小德張更堪稱八面玲瓏,他和袁世凱等各色人物都關係極好,所以雖然清王朝徹底垮臺,他卻順風順水,趁機撈了不少好處。隆裕太后去世後,小德張也辭去總管太監的職務離開北京。為了防止有仇人趁機襲擊他,他先故意放假消息說要從東華門出宮,騙得幾百個太監去東華門等。他卻悄悄收拾包袱,從西華門撒腿開溜。如此人精,讓人不服不行。

做了寓公後的小德張,也沒像許多人那樣坐吃山空,相反投資了副食品、蔬菜等多個產業,生意甚至做到了香港。而他“能舍”的做派也十分出名:前清親王載振看上了小德張的房子,小德張爽快相讓。抗戰時期,小德張的許多鄉親成了難民,全擠在他老家的宅子裏,靠小德張的接濟過活。他昔日在宮裏的徒弟上門求助,每次他也慷慨解囊。種種事情,也給他攢了不少好名聲。

新中國成立後,小德張由於民國時期不曾介入政治活動,囙此獲得了政府寬大。七十多歲的他,也主動捐出了他那套造價27萬銀元的豪宅,這座豪宅也成為了後來天津市第一工人療養院,抗美援朝爆發後,他又帶頭購買了1000元公債。他名下的產業,也大多參與了社會主義改造,他昔日的珍奇傢俱古玩,也都委託公開拍賣。讓出宅院的他,又以34件棉布的價格買下一座小樓,過起隱居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別看小德張本人如此富貴,但是整個民國時代,那些離開皇宮的太監們,絕大多數都過著受人歧視且衣食無著的生活。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這些貧苦太監才得到了妥善安置,國家不但給他們提供了住房與醫療,每月還發放零用錢。這一切,也被小德張看在了眼裡。作為一個從晚清民國走過來的老太監,他也親眼看到了新中國成立幾年後的巨變。以他自己的話說:“現在國泰民康,百姓安居樂業……我現在特別知足”。

1957年4月19日下午,81歲的小德張溘然長逝。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