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愛將張仲瀚:墾荒南泥灣,建設新疆,忙於工作,一輩子沒結婚

新疆 64℃ 0
摘要:1942年7月,朱老總帶著徐特立、謝覺哉、吳玉章、續範亭4人來到剛剛建設1年的南泥灣視察,看著無邊無際的綠色莊稼,想到即將到來的大豐收,朱老總詩興大發,寫下一首《遊南泥灣》:。全篇180個字,將南泥灣的新舊變化,以及對南泥灣未來的美好憧憬,展現得淋漓盡致。1933年,高中畢業的張仲瀚回到家鄉,從事革命活動,並於這年12月,成為一名黨員。

1942年7月,朱老總帶著徐特立、謝覺哉、吳玉章、續範亭4人來到剛剛建設1年的南泥灣視察,看著無邊無際的綠色莊稼,想到即將到來的大豐收,朱老總詩興大發,寫下一首《遊南泥灣》:

“輕車出延安,共載有五老……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夜無宿營地,破窑亦難找。今辟新市場,洞房滿山腰。平川種嘉禾,水田栽新稻……諸老各盡歡,養生亦養腦。熏風拂面來,有似江南好……”。

全篇180個字,將南泥灣的新舊變化,以及對南泥灣未來的美好憧憬,展現得淋漓盡致。

看著滿眼綠色,抗日名將續範亭同樣性情大好,同樣賦詩一首:“鎮邊將軍問是誰?燕趙男兒貴姓張!”。

這位姓張的燕趙男兒是誰?他對南泥灣究竟有何貢獻?今天要講的,便是鎮邊將軍張仲瀚的故事。

張仲瀚,河北崔縣人,出生於當地書香門第,祖父張照,拔貢出身,官至翰林,擅長書法,曾為慈禧太后書寫匾額,受慈禧太后賞識,賜白銀三千兩。

張仲瀚爺爺的這幅書法,至今仍懸掛在故宮慈禧太后畫像旁邊,價值連城。

幼年的張仲瀚,因容貌端莊,聰穎异常,深受祖父輩喜愛,爺爺張照經常抱著張仲瀚唱詩吟詞,這使得張仲瀚對文學十分熱愛。

可惜的是,在張仲瀚6歲那年,性格溫婉的母親離世,父親續娶一比特年輕的繼室,管教不了前妻留下的子女,只能將張仲瀚親戚家撫養,張仲瀚跟著三伯父長大。

很快,時間到了1931年,16歲的張仲瀚就讀於北平平民高中,這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看著國土淪陷,民國政府卻無所作為,張仲瀚是義憤填膺,與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走上街頭,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不僅如此,張仲瀚還加入“左聯”,主編艺文刊物《新帆》。

1933年,高中畢業的張仲瀚回到家鄉,從事革命活動,並於這年12月,成為一名黨員。

在組織的領導下,張仲瀚辦秘密學習班、組織讀書會,文宣抗日救國,組織學生運動,為革命積累了一大批人才。

革命自然有風險,在工作時,張仲瀚險些被捕,為了更好地進行革命,在伯父的幫助下,張仲瀚進入國民政府,在蔚縣擔任科員,因為良好的表現,1936年,張仲瀚升任博野專署秘書,可這一職比特並不利於工作的開展,於是,在徵求組織同意後,張仲瀚擔任博野警察局局長一職。

在張仲瀚的掩護下,高蠡暴動失敗後,一大批衕誌隱蔽了下來,為後來河北抗日,保存了骨幹力量。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很快,日軍入侵華北,離北平最近的河北首當其衝,在民國政府南逃後,張仲瀚留了下來,組建河北軍民,公開抗日。

在張仲瀚的努力下,很快一支千餘人的抗日武裝力量形成,張仲瀚自認、任總司令,1937年7月,根據組織的訓示,張宗漢將這支部隊,交給呂正操司令員帶領,自己則返回家鄉,開拓革命根據地。

不得不說,張仲瀚的能力實在是强,回到家鄉沒多長時間,又拉起一支2000餘人的抗日隊伍,打日寇、打土豪,深得老百姓支持。

不久,賀龍率部挺近冀中,將張仲瀚手中的這支革命力量合編為359旅七一九團,張仲瀚任團長,原七一九團團長賀慶積任副團長。

對於這次合編,張仲瀚手下將士很有意見,因為他們2000多人,原來的七一九團,僅僅800餘人,於是便在張仲瀚面前發牢騷,但張仲瀚卻毫不介意,勸說道:“咱們不是正規軍,想多為革命做貢獻,就要接受正規化部隊的錘煉!”。

對於張仲瀚堅決服從組織命令一事兒,359旅旅長王震是讚不絕口,稱讚張仲瀚不打個人算盤,也是囙此,王震對張仲瀚十分信任,漸漸的,張仲瀚成為王震手下悍將。

隨著抗日戰爭的推進,八路軍和新四軍一步步壯大,這讓無奈二度合作的國民黨反動派如坐針氈,於是不斷製造摩擦,對於革命聖地延安,更是進行軍事打擊,經濟封鎖。

於是,在1939年秋,王震被調回延安,擔任黨中央和邊區的任務,張仲瀚也跟著一同前往。

在與敵人展開艱苦鬥爭的同時,發展生產,也是重中之重,於是,部隊入駐南泥灣開荒屯田,擔任南泥灣墾區區長的,便是張仲瀚。

擔任這一職位後,張仲瀚立即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想方設法調動手下幹部積極性,先是打窑洞,解决住的問題,然後投入緊張的墾荒工作中,張仲瀚更是身先士卒,在他的帶領下,將士們你追我趕,幾乎每人都能超額完成一天墾荒一畝生荒地的任務。

忙活一年,雖然大部分是生荒地,但成果卻十分顯著,張仲瀚所在的719團生產的糧食,除了自給外,還支援地方政府10萬多斤。

有了餘糧的719團,又開始養雞、養豬,豐富生產資源,除此之外,還搞起來艺文活動,南泥灣是一片欣欣向榮。

張仲瀚的老上司賀龍得知此事兒後,開心不已,稱讚道:“秀才團長帶出了一個文化團!”。

緊接著,便是朱老總帶著徐特立等人參觀南泥灣的事情。

當從張仲瀚口中得知,今年719團收穫的糧食,可以達到1500石(大約18萬斤),除了自用,還可以給邊區提供20%時,朱老總更加開心,說道:“大家用勞動的雙手,建設起了革命事業!”。

然後就是續範亭誇讚張仲瀚的那句話:“鎮邊將軍問是誰?燕趙男兒貴姓張。”,也是因為這句評估,張仲瀚名噪一時。

不久之後,毛主席也來南泥灣視察,對張仲瀚的勞動成果,同樣稱讚不已,勉勵道:“勞動出英雄,勞動創造世界!”。

有了南泥灣墾荒的經歷,曾經的讀書人張仲瀚,除了帶兵打仗,也開始關注農業。

解放戰爭打響後,張仲瀚先是跟隨葉劍英前往北平,進行談判,1947年,又調到陳毅部,組建渤海教導旅,招募新兵1.9萬餘人,進行訓練。

練兵有成後,張仲瀚跟隨新兵部隊來到老上司王震麾下,改編為西北野戰軍二縱六旅,跟隨王震南征北戰。

1949年3月,隨著三大戰役的節節勝利,王震主動請纓解放新疆,對此,張仲瀚是堅決支持,原因無他,因為新疆有著廣袤的土地,有著大片荒地等著去開發。

1949年9月,新疆警備局司令陶峙嶽率部起義,新疆和平解放,張仲瀚終於有機會一展拳脚。

對於屯墾戌邊,建設新疆,王震也很重視,1949年10月,王震指著地圖上的焉耆、庫爾勒一帶,讓張仲瀚迅速組織一支農林、水利科技人員為骨幹的先頭部隊,先一步進行勘測。

為了完美完成任務,張仲瀚親自帶隊,帶著40多名有關人員做勘測,屯墾工作展開後,已經年近40的張仲瀚,更是擼起袖子帶頭挖地窩子,還對同志們說:“幹這個我內行,你們沒有趕上南泥灣挖窑洞,今天趕上了天山脚下挖地窩子,明天的高樓大廈,就從地窩子開始吧!”。

僅僅1年時間,在張仲瀚的帶領下,部隊便實現自給自足,1952年,在石河子城規劃區,第一座行政寫字樓蓋起,此後,張仲瀚又花費5年時間,進一步建設石河子城,使得石河子城成為“戈壁明珠”……

60年代初,新疆的生產建設,已經蓬勃發展,組織决定,在西北五省推廣新疆生產建設的經驗,為此,周總理還兩次親自召見張仲瀚,根據周總理的訓示,張仲瀚不斷將有經驗的人員,輸送到西北建設當中。

可惜的是,正當西北建設處於高速發展時期,浩劫來臨,張仲瀚也未能倖免,直到1975年,才重新出來工作。

因為長期的征戰、墾荒,年紀輕輕,張仲瀚的身體,便垮了下來,1980年,張仲瀚離開人世,年僅65歲。

從九一八之時,張仲瀚投身革命,便一直忙於革命事業,先是抗日戰爭,緊接著南泥灣墾荒,然後又是解放戰爭、建設新疆,張仲瀚一心撲在工作上,竟是全然沒有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兒,一輩子沒有結婚,也無兒無女。

好在一點,張仲瀚曾經收了一比特義子,這位義子伴著他走完了人生最後時刻。

在張仲瀚離世後,組織為他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胡耀邦親自主持,老上司王震致悼詞,骨灰安葬在八寶山,享受應有的榮譽。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