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獨立團的3比特營長和10比特連長都有哪些人活到了新中國成立

海南 57℃ 0
摘要:1925年10月,葉挺獨立團在廣東肇慶成立,該支部隊以鐵甲車隊為基礎,以黃埔軍校部分成員為骨幹建立起來。在北伐戰爭中,葉挺獨立團衝鋒在前,為其贏得了“鐵軍”的稱號。可是這支鐵軍中的三比特營長和10比特連長僅兩人活到了新中國成立,其犧牲率之高難以想像。葉挺獨立團的三比特營長兩位在革命戰鬥中犧牲,僅有周士第一人見到了革命的勝利並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在此向葉挺獨立團的革命先烈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1925年10月,葉挺獨立團在廣東肇慶成立,該支部隊以鐵甲車隊為基礎,以黃埔軍校部分成員為骨幹建立起來。在北伐戰爭中,葉挺獨立團衝鋒在前,為其贏得了“鐵軍”的稱號。可是這支鐵軍中的三比特營長和10比特連長僅兩人活到了新中國成立,其犧牲率之高難以想像。

1、一營營長周士第

周士第是海南瓊海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參與組建了孫中山“大元帥府鐵甲車隊”。自1925年起周士第在鐵甲衛隊中先後擔任副隊長、隊長的職務,期間周士第率隊參加支援廣寧農民運動、平定商團及軍閥叛亂、保衛廣東革命政府及援助省港大罷工等鬥爭。

葉挺獨立團成立後,周士第擔任第一營營長,之後又擔任獨立團參謀長,北伐戰爭中協助團長葉挺指揮參加了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等諸多戰役。後來周士第又擔任過獨立團的代理團長和團長等職。

南昌起義時周士第任25師師長,率部參加了南昌起義。紅軍時期,周士第擔任過紅二方面軍參謀長的職務,抗戰時期又擔任過八路軍120師參謀長、晋西北軍區參謀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新中國成立後,周士第曾先後擔任過防空軍司令員、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軍外訓練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2、二營營長許繼慎

許繼慎是安徽六安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葉挺獨立團成立後,許繼慎擔任第二營營長,北伐戰爭時許繼慎作戰勇猛,屢次得到提拔,也囙此多次在戰鬥中受傷。

1930年許繼慎被派往鄂豫皖蘇區工作,擔任了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後來的徐向前元帥是他的副手擔任副軍長一職。許繼慎到鄂豫皖蘇區後,與徐向前、郭述申、曹大駿等人綜合了鄂豫皖地區的紅軍,使其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

1931年張國燾到鄂豫皖蘇區後,逐漸掌握軍政大權,許繼慎反對他提出的遠離蘇區,冒險進攻的錯誤軍事方針,遂引起張國燾的不滿,加上後來國民黨特務實施離間陰謀,許繼慎被張國燾逮捕,1931年在河南光山白雀園被殺,時年30歲。

3、三營長楊林

相對於前面兩位營長的大名,楊林的明顯顯然要小得多。楊林是朝鮮平安北道人,1919年秋,楊林來到中國學習軍事。1921年楊林考入雲南講武堂第十六期,1924年楊林以優异的成績畢業,校方想要他留校任教,可是楊林還是婉言謝絕,來到黃埔軍校。

葉挺獨立團成立後,楊林辭去在黃埔軍校的職務,擔任獨立團三營營長。1927年4月國共合作破裂後,楊林被派往蘇聯莫斯科學習,並改名為畢士悌。回國後楊林擔任過幹部團參謀長、紅十五軍團七十五師參謀長等職。1936年在與敵人作戰時,楊林腹部中彈,身負重傷,最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而去世,時年38歲。

葉挺獨立團的三比特營長兩位在革命戰鬥中犧牲,僅有周士第一人見到了革命的勝利並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相比於三比特營長,獨立團的十比特連長結局也不怎麼好,僅有一人活到新中國成立。

一連連長莫奇標,廣東雲浮郁南縣人,黃埔二期生,畢業後到第四軍擔任見習排長,葉挺獨立團成立後,莫奇標擔任一連連長。莫奇標在北伐戰爭中表現得非常勇猛,北伐軍在攻打武昌時,莫奇標奮勇登先,親自率領敢死隊衝鋒,不幸被子彈擊中,壯烈犧牲,時年28歲。

三連連長高超和八連連長李海濤當時與一連長莫奇標一起指揮敢死隊攻城,在攻城時三人全部戰死在武昌城下。

二連連長吳兆生,湖北黃梅人,黃埔二期畢業,北伐戰爭中,葉挺獨立團作為開路先鋒,在醴陵外的泗汾橋擊潰北洋軍謝文炳部,成功攻下醴陵。不幸的是吳兆生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此戰,九連連長胡煥文與吳兆生一起犧牲,胡煥文是湖南益陽人,黃埔一期畢業,畢業後到粵軍中擔任見習排長,葉挺獨立團成立後升任九連連長,北伐軍在攻打醴陵時,與吳兆生一起戰死在泗汾橋下。

四連連長盧德銘,四川自貢人,黃埔二期畢業,葉挺獨立團成立後擔任四連連長,北伐戰爭中升任第二營營長。1927年盧德銘被任命為秋收起義總指揮,起義失敗後為掩護部隊突圍壯烈犧牲,年僅22歲。

五連連長劉光烈,湖北黃陂人,黃埔二期畢業。葉挺獨立團成立時,劉光烈被任命為第五連連長。1927年,劉光烈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軍南下廣東後,在湯坑失利,劉光烈與部隊失去了聯系,被迫返回了家鄉。在黃陂,劉光烈積極進行革命活動,秘密發展農軍武裝。黃麻起義時,劉光烈率農軍參加了起義,在堅守黃安縣城的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6歲。

六連連長袁也烈,湖南洞口人,早年曾在桂軍中當兵,後來轉投黃埔軍校,葉挺獨立團成立後擔任六連連長,北伐戰爭中也是屢立戰功,北伐軍攻克武昌後,袁也烈升任該軍二十四師七十二團三營營長。

相比於其他幾比特連長,袁也烈在後來的革命鬥爭中活了下來,1955年袁也烈被授予少將軍銜,1976年在北京含冤去世,享年77歲。

七連連長張伯黃,湖南湘陰人,黃埔一期畢業。葉挺獨立團成立後,張伯黃被任命為第七連連長,在北伐中,張伯黃憑藉出色的表現升任營長。1927年8月,張伯黃參加了南昌起義,在南昌起義部隊南下過程中壯烈犧牲,時年27歲。

機槍連連長練國梁,貴州榕江人,黃埔二期畢業。畢業後參加了兩次東征和平定商團叛亂的戰鬥,戰鬥中表現很突出,葉挺獨立團成立時,練國梁被任命為機槍連連長。

1927年1月,練國梁升任第75團第三營營長。1同年5月,軍閥夏鬥寅發動叛亂,偷襲武昌。在保衛武昌的戰鬥中,練國梁率第三營將士們浴血奮戰,不幸被子彈擊中,壯烈犧牲,時年26歲。

小結:

葉挺獨立團的10比特連長,僅袁也烈一人活到了新中國成立,其他的9比特連長都在戰鬥中犧牲,而且他們犧牲時都是二三十歲的年紀,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

獨立團的3比特營長和10比特連長,僅2人活到了新中國成立,他們還是連以上的軍官,可想而知獨立團中的普通士兵的犧牲率該有多高。在此向葉挺獨立團的革命先烈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