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過國軍陸軍總司令,手下走出8比特元帥,去世後兩岸共同哀悼!

河北 73℃ 0
摘要: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的爆發,揭開了我黨獨立領導武裝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而這次起義軍共有兩萬餘人,分為三個軍,第20軍、第11軍和第9軍,不過有趣的是,起義部隊大都來自同一支部隊,那就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而擔任方面軍總指揮的就是張發奎。1980年3月10日,張發奎病逝於香港,享年84歲。

前言: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的爆發,揭開了我黨獨立領導武裝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而這次起義軍共有兩萬餘人,分為三個軍,第20軍、第11軍和第9軍,不過有趣的是,起義部隊大都來自同一支部隊,那就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而擔任方面軍總指揮的就是張發奎。

名震全軍的北伐名將

1896年,張發奎生於廣東韶關始興縣,幼時就讀於縣立高等小學堂,15歲那年,他與同學外出遊玩,一李姓同學不幸溺亡,他受到牽連被開除,於是來到廣州謀生,先是當了一陣學徒,後來參加了粵軍。

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張發奎先後考入廣東陸軍小學、武昌第三陸軍中學,後來還加入同盟會,追隨國父孫中山左右,1920年為保護孫中山的安全,成立總統府大北營警衛團,張發奎任警衛團三營營長,另兩個營長也不簡單,一個是葉挺,一個是薛嶽。

北伐戰爭爆發後,張發奎率領12師與葉挺獨立團擔任第四軍的先頭部隊,連克醴陵、平江,後取得汀泗橋、賀勝橋戰鬥勝利,接著向武昌進發,待武昌被攻克後,再率12師向江西進軍、援助兄弟部隊,首戰就在馬回嶺全殲謝鴻勳部,在攻克南昌後,回師武漢。

因北伐戰爭中的精彩表現,戰後張發奎昇為第四軍軍長。

手下走出八位元帥

1927年,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與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分庭抗爭,借此時機,張學良與吳佩孚相商,率領幾十萬大軍南下,向武漢一帶進軍,當時張發奎率領第四軍、第十一軍,在河南與張學良的25萬大軍血戰多日,終於將其擊潰,呈現“鐵軍”當年的威名。

6月,張發奎班師回武漢後不久,昇為第二方面軍總指揮,此時寧漢合流開始進行“清-共”政策,而在張發奎的手下,很多軍事骨幹都是我黨黨員,為保持部隊戰鬥力,對於“清-共”張發奎並不熱衷,反而邀請一些我黨黨員在其部隊就職,如葉帥就是在這時候調任第四軍參謀長。

8月1日,張發奎的部下,十一軍二十四師(葉挺)、新編二十軍(賀龍)發動了南昌起義。張發奎率部討伐,之後聽取葉劍英的意見,沒有追擊,留下了革命的火種。

開國元帥中,有四比特是南昌起義的領導者,而陳毅是25師73團的政治指導員,而林總是73團的連長,徐帥當時擔任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的參謀,再加上葉帥,十大元帥中竟有8比特曾是張發奎的部下。

今天看來確實很厲害,但在當時卻令張發奎很尷尬,特別是當年12月葉帥又發動廣州起義,讓張發奎遭受强烈的輿論譴責,不得已以留學的名義去日本避避風頭。

抗戰時期立大功

1928年張發奎回國後,曾參與蔣桂戰爭和中原大戰,兩次反蔣都遭失敗,他起家的老部隊第四軍也只剩下兩個團的兵力,遭此大難張發奎心灰意冷,回廣西擔任一些閒職打發時間。

抗戰爆發後,日軍的侵華行徑激起張發奎的軍人血性,他親自來到南京面見蔣介石,一番激昂陳詞打動老蔣,淞滬會戰打響後,張發奎擔任第八集團軍總司令,率軍與日寇血戰,此後多年他參加指揮了武漢保衛戰、粵北會戰、豫湘桂戰役,抗戰勝利前夕他昇為第二方面軍司令長官。

抗戰勝利後,張發奎擔任廣州地區的受降官,或許在這一刻,他才感受到作為中國軍人的驕傲與自豪。此後張發奎辭去軍職,回老家閒居。

1949年3月,在蔣介石下野後,張發奎被重新啟用,擔任國軍陸軍總司令,但此時國軍大勢已去,國內形勢逆轉,特別是渡江戰役打響後,國軍的處境越來越不利,在當年7月,張發奎辭去軍職,移居到香港定居,此後再也沒有回到大陸。

1980年3月10日,張發奎病逝於香港,享年84歲。噩耗傳來,臺灣的始興同鄉會曾為他舉辦追悼會哀悼,而曾為張發奎部下的葉帥,也致電其家屬:“驚悉向華將軍逝世,不勝哀悼。鄉情舊誼,時所縈懷。特電致信,尚希節哀。”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