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洛陽:武則天的最後一場勝利,神都從此黯然無光

河南 71℃ 0
摘要:隨著《風起洛陽》劇情的不斷深入,三人探案小組,已經越來越接近事情的真相,整個神都籠罩在巨大的陰謀之中。儘管武則天的確是有許多不對的地方,想殺武則天的人一直都在,但這一次很特別,因為這是武則天最後一次的勝利。武則天為了能够徹底擺脫李唐的影響,不顧李治病重,硬是把文武百官弄到了洛陽,從此洛陽便成了實際的首都,武則天稱帝後,這裡便改叫神都,從此神都的地位要超過長安。

隨著《風起洛陽》劇情的不斷深入,三人探案小組,已經越來越接近事情的真相,整個神都籠罩在巨大的陰謀之中。

從越來越多的細節可以推斷,春秋道有著非常大的陰謀,可能不僅僅是推翻武則天那麼簡單,從一系列的線索,春秋道似乎有一個更加瘋狂的計畫,那就是摧毀整個神都城。

壞人的計畫總是非常瘋狂的,不管他們有何種正義的理由,摧毀整個神都,無數人為之陪葬,這樣的計畫實在是太瘋狂了。

儘管武則天的確是有許多不對的地方,想殺武則天的人一直都在,但這一次很特別,因為這是武則天最後一次的勝利。

武則天一生戰勝了無數次敵人,像《風起洛陽》這樣的故事,武則天一生經歷得很多,明裡暗裡,武則天都戰勝了無數次自己的對手。

武則天為了能够徹底擺脫李唐的影響,不顧李治病重,硬是把文武百官弄到了洛陽,從此洛陽便成了實際的首都,武則天稱帝後,這裡便改叫神都,從此神都的地位要超過長安。

隋煬帝的時候,本來已經遷都到洛陽了,為的就是要解决吃飯問題,因為關中地區已經無法滿足一個朝廷所需要的巨大糧食供給了,而隋煬帝遷都洛陽,同時修了運河,目的就是為了解决吃飯問題。

這本來應該是洛陽另一次輝煌的起點,誰知道隋煬帝很快就亡國了,李淵建立唐朝,還是把首都建在了長安,這個是關隴軍事集團的覈心,李唐正是靠著這個集團起家的。

但定都長安,同樣會面臨糧食不够吃的問題,雖然南邊修了運河,但從洛陽到長安這一段,水流太急,三門峽那就是鬼門關,根本不適合大規模運送糧食。

在這種情況下,唐朝的皇帝,經常帶著文武百官去洛陽打秋風,一旦關中糧食欠收或者是週期性的缺糧,皇帝帶著大臣就會往洛陽跑。

這一點武則天非常喜歡,她很喜歡洛陽,因為終於可以離開長安這個李唐的老巢,在洛陽她感覺連空氣都是自由的。

所以李治病重的時候,武則天連哄帶騙把李治帶到了洛陽,並從此就一直呆在洛陽,直到武周建立,把洛陽改名神都,讓洛陽成了正式的首都。

從此神都這個名字,就緊緊地和武則天綁定在了一起,龍門石窟那尊最大的佛像,傳說就是按照武則天的樣子雕刻的,武則天給了神都榮光,同時也帶給了神都許多的危險。

武則天稱帝之後,各種勢力,暗中從來就沒有消停過,畢竟一個女人當皇帝,是從來沒有過的,想要反對和攻擊武則天的人實在是太容易找到理由了。

這部風起洛陽,講的就是這樣一個刺殺武則天,甚至是毀滅神都的故事,這種故事不管如何曲折,最後肯定是壞人伏誅,要不然整個故事就沒有意義了。

這是觀眾知道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可是武則天的最後一次勝利了,因為根據故事裏提供的時間,太子回京五年之後,這應該是武則天最後一次勝利了。

太子李顯回京五年後,應該是703年,705年年初就發動了一次成功的政變,政治鬥爭就是這麼殘酷,不管此前勝利多少次,一次失敗就是致命的,這次政變讓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提前繼位為皇帝,武周的一切全部改回高宗死之前的樣子,包括洛陽的名字和地位,從此神都這個名字再也沒有了。

儘管我們還不知道春秋道幕後的主使到底是誰,但他們應該是最後一次失敗者了,不久之後武則天真的就下臺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