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土一墓誌,暴露了千年前武則天的獸行,史書果然沒有騙人

陕西 88℃ 0
摘要:權勢對人的誘惑根植於骨髓中,為了追名逐利,不知多少真摯的情感敗在權勢下。她就是武則天,然而在她備受關注的同時,她的兒子李弘的暴斃身亡,也成為了她深受詬病的一點。自古以來,因為權力金錢地位,而造成父子相殘的事情不在少數。當年,身為武則天和李治的長子,李弘可以說是得寵無數,然後當皇位遇上母子情,註定了這段感情將與尋常人間的感情不同。那麼,爭議了多年的李弘之死是否真的存在陰謀呢?

《莊子·徐無鬼》中曾這樣寫道:“錢財不積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誇者悲。”權勢對人的誘惑根植於骨髓中,為了追名逐利,不知多少真摯的情感敗在權勢下。

中國是一個封建王朝,更是一個男權社會,在這個社會下,尊崇著一套讓人難以震驚接受的理論,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巾幗鬚眉也曾出現,但終究還是少數,不過在這樣的社會特點下,終於有一個女性崛起了,代表女性崛起了。她就是武則天,然而在她備受關注的同時,她的兒子李弘的暴斃身亡,也成為了她深受詬病的一點。

權力的頂峰上註定只能有一人的位置,也註定了這是一場血雨腥風的爭鬥。自古以來,因為權力金錢地位,而造成父子相殘的事情不在少數。而在問鼎帝王位的道路上更是充滿了鮮血和活生生的人命,人們對於權力的欲望總是貪婪無限度,總想著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

當年,身為武則天和李治的長子,李弘可以說是得寵無數,然後當皇位遇上母子情,註定了這段感情將與尋常人間的感情不同。那麼,爭議了多年的李弘之死是否真的存在陰謀呢?

一、李弘是母親的救贖

當年,武則天懷上這個孩子的時候,還在感業寺,那時的她並沒有什麼地位。而孩子的到來給了她母憑子貴的機會,更帶來了問鼎帝王位的契機。我們不禁設想如果沒有他的出現,武則天能不能從暗無天日的感業寺出來還另說。所以,對於這個孩子的到來,在最初她應該充滿了母愛,也想過當一個好母親。

而對於皇帝李治而言,他對這個孩子寄予了厚望,要知道他也有六個孩子,但不是身體不好就是出生卑微。在如此情况下,李治全然將李弘當成了未來儲君在教養。從“弘”這個字就能窺探一二,這個字大氣不說,還藏有一個民間故事,傳言李弘這個名是太上老君在民間的名字。

用仙人來為孩子取名其中意思不言而喻,果不其然,在李弘四歲的時候,他就被册封為太子。太子的背後是他母親和蕭淑妃之間看不見硝烟的爭鬥,然後當李弘成功登上儲君位置的時候,一切終將塵埃落定。

李弘一直十分得人心,仁孝仁義,與武則天是全然不同的性子。他寬宏仁德,體恤百姓,成為百姓心中最為理想的皇帝人選。甚至到他去世很多年都還有朝臣百姓在紀念他,當年武則天要改旗易幟的時候,還有不少朝臣說過如果李弘在世,朝廷也不止於此,言外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那麼,深得民心的李弘到底因何身亡呢?真相到底是什麼?

二、古墓驚現真相

備受寵愛的李弘壯年暴斃而亡,是因病去世還是另有隱情?

1995年,陝西出土了一座古墓,墓中主人是閆莊,此人是李弘的幕僚,智囊團中的一員。在歷史上他並不是一個出名的人物,可以說,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當東宮太子的幕僚。

在他的古墓中,考古專家發現墓中對於李弘的死有和史書不一樣的記載。在我們的印象中,李弘是因為暴病而亡,雖說具有爭議但一直沒有直接的史書記載到底是怎麼回事。而隨著古墓的打開,這段塵封了多年的歷史真相也終於浮出水面。

“積痗俄侵,纏蟻床而遘禍;浮暉溘盡,隨鶴版而俱逝”這是墓誌上寫的話。這兩句話,原本是指悼念死者,但其中的詞彙卻引起了專家的注意,“蟻床”在古代這個詞代表的是太子的病床,將整個句子翻譯過來就是說,在太子去世後,墓主人也因為傷心過度追隨著太子去了。

按理說,門客感恩太子,但又因為太子的死而傷心到追隨而去,這也算不得什麼大事。但怪就怪在,兩人去世的時間隔了一年,而根據史書中記載,太子是病重暴亡,要傷心早就傷心了,哪裡還會到如今這個地步呢?

為此,不少專家就開始是揣測,當年太子的死是否另有隱情。畢竟武則天和李弘之間的關係到了後期著實十分微妙。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三、母子之間起紛爭

李弘小時候被父母寄予厚望,武則天更是為了他儲君的位置付出良多,然而這個兒子卻並沒有和她站在一條戰線上,尤其是在對待當年的後宮政敵蕭淑妃的兩個女兒上。

後宮從來是一個殺人不見血的地方,其中陰私手段更是多不勝數,不少女子死在了爭寵的道路上。在這場無硝烟的戰場上,沒有誰能够獨善其身。身為皇后的武則天比誰都懂得這個道理,從一個才人到後比特,一路走來她見識到了太多手段。在她的心中,曾經與蕭淑妃的你死我活最讓她記憶深刻。

蕭淑妃在這場爭鬥中退場,留下的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便受盡了磨難,關在宮中幽禁了十幾年。原本她們將會在宮中幽禁致死,然而仁義的李弘卻十分可憐這兩位姐姐,於是他向母親請求放過她們。對於兒子的求情,她十分難受,如果當年不是在爭鬥中她勝出了,也許今天被關禁閉的就是李弘了。

雖說兩位公主在李弘的求情下終於還是出宮嫁了人,但李弘母子二人終究是離心了。也許,這樣的離心是有前兆的,在權力面前母子親情自然是靠邊站。隨著李弘越來越出色,李治對他更是大加讚賞,但越是這樣李弘和母親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多了。

身為皇后,她有了違背世俗的想法,登基為皇帝。但李弘顯然是最正統的繼承者,加之對方的才能著實受到當朝文武百官的讚賞,想要廢黜他顯然不可能。

其實,原本她也沒有要稱帝的想法,但如果是李弘為帝,她註定難以成為幕後的掌權人,就連二聖臨朝都做不到。李弘不像漢惠帝那樣,是一個十分懦弱的性子,相反他聰明有主見,從為兩位公主求情我們便能看清楚他的性格。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更沒有永遠的朋友,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而當兩個人之間有了利益衝突時,母子親情將被踩在脚底。李治在位時期,武則天可以沖著對方的偏愛,弄上一出二聖臨朝,但一旦身强力幹的李弘繼位,這份權力絕對難以保存。

原本做一個太后也不錯,算得上是古代女子最高貴的位置。然而,享受過前朝權勢在手的人又哪裡看得上後宮中的一方天地呢,答案顯然易見,當二人面對皇權,自然只能是敵人,站在對立面。這是命中註定,卻也是意料之外紛爭。

小結

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不可否認武則天的手段著實高明,在與兒子的紛爭中,她將活路留給了自己,然而作為一個母親而言,無疑她是不合格的。

675年,壯年的李弘離世,也遠離了這一切世俗紛爭。而他的是母親達到了心中所想,在幹掉自己的親生兒子後,終於踩著兒子的屍體,手上沾滿了兒子的鮮血坐上了帝位。

我們不知道,夜深人靜時,她是否還記得初為人母時,那份期待,以及母憑子貴的欣喜。也是否還記得在自己的悉心教導下,兒子茁壯且優秀的成長,長成了人人都稱讚的儲君。名利場上,刀劍無眼,感情更是比野草還輕賤。正如《後宮詞》中所說:“最是無情帝王家。”

參考文獻:

《後宮詞》

《莊子·徐無鬼》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