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肺”比例有多少?感染潮中的肺炎問題,你需要瞭解這些

養生健康 35℃ 0
摘要:尤其是元旦假後,冬季疫情仍在高位運行,“白肺”現象頗受關注。奧密克戎時期的肺炎感染减少,但比例不算低最近人們一直在熱議“白肺”問題。有一些傳言認為出現大批“白肺”患者跟感染了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有關,鬧得沸沸揚揚。感染潮下,“白肺”是嚴重肺炎的結果。“白肺”不常見,但存在即意味著較高的生命風險。沉默的肺炎問題襲來,老年人首當其衝新冠感染導致的肺炎問題,老年人首當其衝。

送走了令人百感交集的2022,但我們也深知新冠病毒尚未走遠。

尤其是元旦假後,冬季疫情仍在高位運行,“白肺”現象頗受關注。

尚未感染的“決賽圈”選手,還在咳嗽的“陽康”們都有些不安——當醫院的CT室大排長龍,我們如何面對新冠感染依然會引發的肺炎問題?哪些因素會加劇新冠感染後的肺炎?於是我們將目光投向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及相關資料。

奧密克戎時期的肺炎感染减少,但比例不算低

最近人們一直在熱議“白肺”問題。有一些傳言認為出現大批“白肺”患者跟感染了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有關,鬧得沸沸揚揚。

感染潮下,“白肺”是嚴重肺炎的結果。12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對此介紹:當肺炎嚴重,存在較多滲出液和炎性細胞填充肺泡時,X光與CT射線就無法穿透,從而在影像學上呈現白色區域。

當白色影像區域大面積存在(具體比例尚無共識),臨床工作上將其口語化稱作“白肺”。

“白肺”不常見,但存在即意味著較高的生命風險。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監護室副主任醫師張黎在澎湃新聞採訪中稱,作為重症的白肺患者,死亡率在40%以上。

很多人出於擔憂,沖進了醫院的CT室。而根據可友健康與丁香醫生提供的建議,存在以下情况,的確需要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肺炎情况。例如,高燒不退,呼吸急促、氣喘、胸悶,在血氧檢查中存在較低的血氧飽和度等。

儘管醫學共識認為,奧密克戎(Omicron)毒株的毒性减弱,肺炎感染已經大幅度减少,但這樣的减少是相對於德爾塔(Delta)等此前毒株的威力而言的。

2022年1月,河南省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進入“雙線作戰”的局面,既要在鄭州、許昌禹州等地迎戰德爾塔毒株,也要在安陽迎戰奧密克戎毒株。基於當時河南省的疫情數據,中國疾控中心的學者對比了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毒株導致肺炎感染的比例。研究包括了826名3歲以上新冠感染者的數據,其中,405例感染德爾塔,421例感染奧密克戎。年齡分佈上,未成年感染者占30.8%,18-49歲感染者占42.0%,50歲以上感染者占27.2%。

他們的研究顯示,奧密克戎感染者有19%存在肺炎情况。同一時期存在的德爾塔毒株,則導致了48.9%的患者出現肺炎。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提供的另一份研究數據與之接近。

這些患者均是在確診後就被納入了防疫管理,而不限於專程在醫院就診的患者,囙此更接近於我們現實世界的數據。所以可大致判斷,奧密克戎毒株下存在明確症狀的新冠感染者,肺炎比例在兩成左右。嚴重肺炎(即“白肺”)的比例會更低。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2022年12月底接受CT檢查的患者中,“肺部有滲出病變(炎症)的患者比例,大約在10%-20%之間”。

奧密克戎毒株對人體的重點攻擊目標,除了下呼吸道(包括肺部),還盯上了上呼吸道,從而誘發了强烈的咳嗽、咽痛等症狀。

至於近期熱議的奧密克戎新子系XBB.1.5,根據《自然》(Nature)雜誌發表的判斷,XBB.1.5的免疫逃避能力,即傳播效率會繼續增强,但缺乏資料表明它是否會帶來嚴重症狀的增長。在科學界獲得相關結論之前,無論是腹瀉,還是肺炎,都屬於奧密克戎毒株可能帶來的症狀。

沉默的肺炎問題襲來,老年人首當其衝

新冠感染導致的肺炎問題,老年人首當其衝。一份中國學者發表在《感染與耐藥性》(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的研究直言,高齡是奧密克戎感染後發生肺炎的唯一獨立危險因素

2022年12月底,前央視主持人樊登在社交平臺上透露了父親因新冠感染去世的消息。因“靜默型低氧血症”,他的父親在看似穩定的狀態中出現了血氧含量極低、呼吸衰竭的情况。

年事已高,老年人對缺氧問題反應遲鈍,即使未透露憋氣、胸悶的情况,但血氧可能已經很低。又或者,老年人代謝下降,本身體溫偏低,看似沒有高熱等情况,但同樣醞釀著肺炎的危機。

所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鐘鳴等專家接受採訪時表示,老人感染後血氧飽和度明顯低於95%,或告知有憋氣、胸悶的情况,可能是重症化的先兆名額,需要留意。

中國疾控中心的學者根據2022年1月河南省疫情的資料分析顯示,奧密克戎毒株造成肺炎的分年齡段比例中,未成年人僅有13.4%出現肺炎症狀。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現肺炎的比例則高達38.2%。

另外一份由北京疾控中心學者發表在《疫苗》(Vaccines)雜誌上的研究,對2022年初的北京疫情患者數據進行了分析。他們的統計顯示,60歲以上奧密克戎感染者的肺炎比例可達45%

根據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屬於新冠感染輕症,否則屬於普通型及以上。而普通型及重症對老年新冠感染的死亡率不容小覷。

2022年11月,中山大學的學者曾對防疫措施放開後的全國感染情况進行預估。在考慮了加强疫苗接種、隔離和住院等基本因素後,60歲以下奧密克戎感染後的預估死亡率為0.038%,60歲以上的死亡率為0.286%。進一步地,當存在肺炎症狀後,60歲以上人群的預估感染死亡率上升為4.82%。

所幸,疫苗對於降低老年人新冠感染後的肺炎率依然有效。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China CDC Weekly)披露的數據,在60歲以上的奧密克戎病例中,接種疫苗後的肺炎感染風險明顯降低。

當然,降低不代表完全預防。更重要的是,疫苗的保護力存在有效期。當完成疫苗接種超過半年乃至一年,及時為自己和自家老人接種新一輪加强針,十分有必要。

空氣污染與低溫,肺炎感染的雙重打擊

加劇肺炎影響的個體與環境因素眾多。空氣品質與氣溫的因素需要被關注。

氣候太冷,或者霧霾嚴重,這樣的環境待久了,身體難免不舒服。這也反映在新冠疫情上。

以大家熟知的PM2.5為例。已有多項針對原始毒株的研究認為,一方面,顆粒物可能會對肺部免疫系統產生不利影響,加劇新冠感染後的肺炎問題。另一方面,PM2.5可能新增病毒進入位點的表達,增强其傳染性;或者讓新冠病毒的祖細胞具有突變和遺傳毒性作用,刺激變異株的出現。

2020年底,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機构的學者基於衛星數據的全球研究表明,全球平均15%的新冠死亡病例(其中,東亞為27%)與長期的PM2.5暴露有關。

同一時期,一篇關於美國的空氣污染和新冠死亡率的研究結果也顯示,PM2.5每新增1微克/立方米就可能導致新冠死亡率新增約11%。

2021年,中山大學與中國疾控中心的學者對71808名中國新冠感染者的個體因素與環境因素進行了分析。他們的結果顯示,PM2.5的濃度每升高10微克/立方米,所對應的死亡風險升高11%。

他們還發現了溫度與新冠死亡率的關係——環境溫度每下降1℃,所對應的死亡風險新增3%。

以上研究是針對原始毒株。隨著奧密克戎的毒性下降,影響效果可能會隨之衰减,但風險依然存在。即便沒有新冠病毒,學者也認同,室外空氣污染與氣溫本身是誘發肺炎的重要因素。

並且,冬季恰好會集齊空氣污染與低溫兩項因素。尤其是在氣候相對更冷的北方,PM2.5污染指數也通常在全國前列。

回過頭來看,奧密克戎毒株下的新冠感染不算太可怕。相信荧幕前的讀者們,不少已經“陽康”,順利過關。

養精蓄銳,同時彼此關照,尤其是關心身邊的老年人,幫助他們迎接春天。感染潮下的你我,保持樂觀,保持謹慎。

撰文、數據、設計|鹿鳴編輯丨赤耳

出品丨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

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