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PM2.5濃度實現“九連降”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連續3年獲評優秀

江苏 32℃ 0
摘要:3月2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聽取了省政府《關於2022年度全省環境狀况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况的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我省PM_2.5濃度實現“九連降”,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比例超九成,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穩定在Ⅱ類。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我省連續3年獲得優秀等級。

3月2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聽取了省政府《關於2022年度全省環境狀况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况的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我省PM2.5濃度實現“九連降”,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比例超九成,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穩定在Ⅱ類。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我省連續3年獲得優秀等級。全國人大常委會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組認為江蘇環境治理工作成效顯著,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域性變化。

根據報告,2022年我省評估空氣品質的PM2.5、PM10、二氧化氮濃度同比分別下降3.0%、7.0%、13.8%,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濃度同比持平,臭氧濃度同比上升6.1%,其中PM2.5濃度為31.5微克/立方米,實現2013年以來“九連降”。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79.0%。全省酸雨平均發生率為4.3%,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

水環境狀況方面,去年全省210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比例為91.0%,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655個省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比例為96.0%,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太湖湖體水質穩定在Ⅳ類;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穩定在Ⅱ類,115個長江支流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段22個斷面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比例為86.4%,同比持平;主要入海河流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比例為93.9%,同比上升6.0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優良(一、二類)面積比例為88.9%,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土壤環境狀況方面,2022年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一般風險監控點監測結果顯示,我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較好,91.2%的點比特污染物含量低於風險篩選值,超風險篩選值點比特比例為8.8%,但均未超過風險管制值;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7.1%,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全省連續兩年生態品質評價均為“二類”,保持“基本穩定”。13個設區市生態質量指數均略有新增,無錫、徐州等10市達“二類”。

報告還回顧了過去5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18年以來,在地區生產總值連跨3個萬億元臺階的同時,全省PM2.5濃度下降31.9%,優良天數比率提高4.6個百分點,連續兩年以省為組織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比例提高21.8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全面消除;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連續5年保持Ⅱ類,115個長江支流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提高26.7個百分點;太湖總磷、總氮濃度分別下降28.7%、8.7%,連續15年實現安全度夏,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準。

我省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之大者”。2022年,省委常委會會議16次、省政府常務會議18次研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工作會議等均對此作出部署。省政府對21項重點生態環境項目實施掛牌督辦。

我省高度重視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落實工作,2022年度13項問題全部完成整改,中央督察組交辦的3411件信訪事項全部辦結或階段性辦結;全國人大常委會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交辦正有序推進;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的12項問題全部完成整改。去年,我省對4個設區市開展第二輪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對9個設區市創新開展專項督察。

2022年治污攻堅持續全面推進。圍繞增藍天,全省實施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减”,完成重點治氣項目1.68萬項,組織637家排放大戶開展友好减排、深度减排,基本完成全省鋼鐵行業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淘汰7萬輛“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

圍繞保碧水,我省持續抓好長江污染治理“4+1”工程和“十年禁漁”任務;新一輪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已實施治太重點工程246項,總投資超130億元,太湖藍藻水華平均面積、最大面積分別下降10.3%、46.8%。在全國率先實現排污口排查省域全覆蓋,長江、太湖流域排口整治率分別達90.6%和86.5%。

圍繞護淨土,我省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將土壤污染重點監管組織擴大至4180家;推進農田排灌系統和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全年改造標準化池塘超40萬畝;推進農村污水綜合治理,累計建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15.6萬臺(套),新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55萬戶,治理率提高到42%;完成農村環境整治任務443項。我省正推進全域“無廢都市”建設,9個設區市入選國家“無廢都市”建設名單。

2022年,我省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建設。全省生態環境標準製定計畫(2018—2022年)超額完成,累計發佈標準64項,另有41項標準待審發佈,生態環境法地方標準體系更加完備。我省發佈全國首個省域“十四五”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全年實施894個重點專案,投資860億元。全省累計建成154個集約建設、共亯治污的“綠島”項目,惠及3萬多家中小企業。監測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全省168個工業園區建成266個水站、396個標準氣站、344個VOCs組分站及6973個空氣微站,數量全國第一。近海智慧監測船“蘇環監001號”正式入列,填補了我省生態環保領域海洋重大裝備的空白。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