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娘子軍:瓊島紅花永綻放

海南 55℃ 0
摘要:展出的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旗幟。紅色娘子軍紀念館內的展品。紀念館內展出的紅色娘子軍作戰場景。被捕的女子軍特務連幹部和瓊崖婦女幹部。(資料圖片)紅色娘子軍民兵連。(資料圖片)紅色娘子軍紀念館展出的《上海電影》1961年第7期。海南日報陳子儀9月23日,走進紅色娘子軍紀念園,一座名為《曙光》的紅色娘子軍女戰士雕像高高矗立,塑像目光堅定,軍帽上的五角星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展出的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旗幟。


紅色娘子軍紀念館內的展品。


紀念館內展出的紅色娘子軍作戰場景。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報記者李天平攝


被捕的女子軍特務連幹部和瓊崖婦女幹部。(資料圖片)


紅色娘子軍民兵連。(資料圖片)


紅色娘子軍紀念館展出的《上海電影》1961年第7期。

海南日報記者陳子儀

9月23日,走進紅色娘子軍紀念園,一座名為《曙光》的紅色娘子軍女戰士雕像高高矗立,塑像目光堅定,軍帽上的五角星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豐碑屹立,精神永存。1931年5月1日,在中共瓊崖特委書記馮白駒的支持下,聞名遐邇的女子軍特務連(即“紅色娘子軍”)在今瓊海市陽江鎮成立。儘管這支隊伍只存在了500多天,但作為瓊崖工農紅軍的組成部分,女子軍特務連配合主力部隊轉戰瓊崖各地,鏖戰50多場,不僅為瓊崖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勳,也成為了中國革命和婦女解放運動中絢麗的一章。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走訪了多名紅色娘子軍後人及紅色娘子軍民兵連代表,走進90多年前海南島上貧苦婦女們扛起紅旗和刀槍,浴血奮戰追求解放的崢嶸歲月。

星火燎原

不愛紅裝愛武裝

傍晚,在瓊海市陽江鎮江南村,金燦燦的稻穗在田地裏隨風搖曳,幾棟平房飄出陣陣飯香。這個寧靜的村莊,是紅色娘子軍第二任連長馮增敏生長和革命的地方。

在江南村裏,記者見到了馮增敏的侄孫馮光和他的妻子王英玉。在已經年過半百的馮光記憶中,“姑婆一頭短髮,是個雷厲風行的人。”

今江南村屬當時的樂會縣第四區,瓊崖工農紅軍獨立師第三團時常活動在這一帶。受環境影響,馮增敏很早接受了紅色教育,15歲時,她便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後來她調到共青團樂會縣委當婦女幹部,戰時也會拿起尖刀和長矛配合紅軍打仗,平時在村口站崗放哨,保衛蘇區。

1931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成立,馮增敏把長髮剪短,毅然决定申請參軍,成為了一名英姿颯爽的女子軍戰士並擔任第一排排長。一個多月後,馮增敏帶領女子軍一排戰士參加了沙帽嶺伏擊戰,成功將樂會縣國民黨“剿共”總指揮陳貴苑活捉。

走進馮增敏的故居,屋子沒有過多的物品,只有幾把沾滿灰塵的桌椅。王英玉總會在這間屋子裏,向到訪的客人講述馮增敏的故事。“馮增敏與女子軍的戰士們一起,歷經了火燒文市炮樓、拔除陽江等地據點、文魁嶺保衛戰、馬鞍嶺阻擊戰等艱苦卓絕的戰鬥,1931年12月末任女子軍特務連第二任連長。”

在戰鬥之餘,馮增敏還會帶著女子軍隊伍吹著軍號,喊著口號,下村寫標語,上街搞文宣。馮白駒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寫道,“女子軍經常全連出動,到白區各個村寫標語,作街頭表演、訪問。”她們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到敵人炮樓前向敵軍喊話,文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政策,敦促敵兵弃暗投明。

1932年7月始,國民黨對瓊崖革命根據地進行殘酷“圍剿”,瓊崖紅軍第二次反“圍剿”鬥爭受挫,年底,女子軍特務連第一、二連先後解體。儘管這支隊伍只存在一年多的時間,但女子軍特務連卻推動當地婦女精神覺醒,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婦女投身革命,爭取解放。

初心不改

忠貞不渝跟黨走

“這裡讓我觸景生情,阿罵講過的革命故事,我記憶猶新。”9月23日,走在紅色娘子軍紀念園裡,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王運梅的孫女馬世菊告訴記者。

2000年,王運梅同八位戰友在紅色娘子軍紀念園裡擔任“紅色教員”,為遊客講解紅色娘子軍歷史。在一次講解中,一名遊客詢問王運梅交納黨費的情况,那時她才知道自己一直沒有入黨。“阿罵一直以為自己一輩子跟著共產黨鬧革命,理所當然就是共產黨員。”馬世菊回憶說,得知自己還不是一名共產黨員時,阿罵非常難過。

“我想入黨。”第一次聽到王運梅的想法時,馬世菊並不在意,她告訴阿罵,入黨需要提交申請書,通過考驗合格才能被吸收入黨。但王運梅不識字,並不知道怎麼寫申請書,入黨一事也囙此被擱置。

此後的好長一段時間裏,王運梅總是反反復複提起入黨的事,馬世菊决定幫助她實現心願。2010年,在王運梅的口述下,馬世菊代筆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交給陽江鎮嶺下村黨支部。申請書裏寫道: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建設新中國。

為了通過入黨考察,100歲的王運梅在馬世菊的陪同下定期上黨課,馬世菊也時常為她讀報紙。經過了2年的學習,2012年7月,102歲的王運梅站在鮮紅的黨旗前,舉起右手,緊握拳頭,一字一句地宣讀入黨誓詞,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共黨員。她也創下了黨史上年紀最大新黨員的紀錄。

一年後,王運梅在嶺下村家中平靜去世。“儘管阿罵已經離開我們,但她口中時常向我們說起的那句‘下定决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一直留在我心中。”馬世菊說。

精神永存

巾幗風姿代代傳

陽江鎮紅色村村民莫莉莉很忙。每到週六傍晚,白天忙完了農活,她總會準時出現在紅色娘子軍操練場,在參加完訓練後又匆忙趕去割膠。是的,莫莉莉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她是紅色娘子軍民兵連的一員。

1969年8月1日,在紅色娘子軍成立舊址,近百名農村女青年組成的紅色娘子軍民兵連正式宣告成立。

“紅色娘子軍民兵連是一支基幹民兵連,大部分的成員來自紅色村。”陽江鎮紅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黎群說,自成立後,紅色娘子軍民兵連一邊生產一邊訓練,在陽江鎮乃至瓊海市水利建設、農田大整治、科技興農、抗風救災以及治安維穩等各個場景,都能見到她們的身影。

紅色娘子軍操練場周圍,不少紅色村村民在此休憩納涼。這裡曾是紅色娘子軍苦練殺敵本領的地方,也是現在紅色娘子軍基幹民兵排訓練的場所。瓊海市陽江鎮紅色娘子軍民兵連連長蔡惠莉告訴記者,“每到週六夜晚,我們都會組織排裏的26名隊員參與訓練,確保人民群眾需要的時候可以挺身而出。”

蔡惠莉是紅色娘子軍戰士陳進容的後人。她從小聽著紅色娘子軍的故事長大,這也讓她對紅色娘子軍充滿了敬意,“立志一定要成為她們那樣勇敢的人”。如今,36歲的蔡惠莉已經成為了陽江鎮紅色娘子軍民兵連第十任連長。

經過了54年的發展,紅色娘子軍民兵連內不少成員也已上了年紀。“但只要有任務,大家總是一呼百應,積極參加。”蔡惠莉說。在新冠疫情暴發期間,紅色娘子軍民兵連成員積極回應。組織羣衆開展核酸檢測、配送物資、清運垃圾、進行環境消殺……面對疫情,紅色娘子軍民兵連成員義無反顧,挺身而出。

在蔡惠莉看來,陽江鎮紅色娘子軍民兵連存在的意義,不僅在於危急時刻衝鋒在前,更在於發揮好傳承作用,向後人展示紅色娘子軍那段難忘的歷史與精神。

(海南日報嘉積9月23日電)

标签: 瓊島 紅花 綻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