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實施“以路治沙”工程模式讓羣衆依路致富

内蒙古 18℃ 0
摘要: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地處科爾沁沙地西緣,是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主要戰區之一。憑藉多年防沙治沙經驗,翁牛特旗成功探索出“以路治沙”模式,在茫茫沙海中修建了13條穿沙公路,讓綠色向沙漠腹地延伸。在解决沿途鄉鎮牧民羣衆出行難問題的同時也極大的助力了他們增收致富。

深秋時節,驅車行駛在烏白線穿沙公路上,眼前的景色一一閃過。綠意盎然的樟子松、檸條和山竹子,成簇成片的黃柳,還有那悠閒吃草的牛群,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人在車中坐,車在綠中游。“這簡直就是沙漠的奇迹!”同行者們不時發出感歎。

烏白穿沙公路是一條東西貫通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內科爾沁沙地腹部的穿沙公路,西起翁牛特旗政府烏丹鎮國道304線,東至白音套海蘇木,全長91公里,2021年秋季修建完工,是赤峰市最長的瀝青混凝土穿沙公路。

以路治沙,是赤峰市翁牛特旗治沙的創舉。通過多年實踐,該旗探索出一套“開通穿沙公路、進行切割治理”的治理沙地模式,先後開通了響道線、圖哈線、烏白線等13條穿沙公路,總里程達到400公里,形成“五橫八縱”的路網格局。網格化的穿沙公路,把沙區切割成了若干個治沙單元,人流、物流通過公路進入沙地深處。在沙地綜合治理項目區內埋設稻草方格沙障,將流動沙丘牢牢鎖住。

翁牛特旗林業和草原局工程師張文浩介紹:“結合翁牛特旗科爾沁沙地多為流動沙丘的實際情況,我們選擇採取2米X2米規格的稻草方格沙障的管道來進行工程固沙。稻草降解後可以改善沙地的土壤質量,同時為造林和種草創造前期條件。”

路修通了,沙區羣衆出行方便了,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翁牛特旗阿什罕蘇木烏蘭敖都嘎查牧民斯琴有20多年的養牛歷史,過去交通不便,牛產業發展緩慢。如今路通了,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沒修通穿沙公路以前咱們這出行不方便,客商也不來。路修以後拉草,賣牛都方便了,遠處的客商也都來了。我現在的牛已經發展到了50多頭了!”斯琴高興的搓著手說。

穿沙公路的修通也帶動了沿線旅遊業發展。翁牛特旗寶門銀沙旅遊服務公司負責人鮑鐵錘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沒路修之前我們這遊客很少,現在修完路了,基本每天到這裡玩沙漠越野的就有上百輛車,人數達到五六百。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效益。遊客主要來自京津冀,另外遼寧、吉林、山東的遊客也不少。”

翁牛特旗是赤峰市沙地分佈最廣、面積最大、沙化最嚴重的地區,沙化土地面積達到727.4萬畝,占全旗總面積的40.9%。全旗8個蘇木鄉鎮92個嘎查村地處沙地,14萬人口在沙區生產生活,歷史上素有“八百裏瀚海”之稱。長期以來,翁牛特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不懈地開展防沙治沙工作。截至目前,全旗累計參與防沙治沙人數達12萬人,累計治理506萬畝萬畝。將一處處沙丘變成了綠洲,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以路治沙,依路致富”,已經成為翁牛特旗廣大幹部群眾的共識。“烏白公路自建成兩年以來,直接或間接帶動近8萬名沿線農牧民增產增收,降低運輸成本約40%,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養護資金投入力度,確保人暢其行,物暢其流,並以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為依託,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烏白公路養護管理相結合,打造烏白公路成為集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生態旅遊致富為一體的“最美農村路”。翁牛特旗交通運輸局局長戰廷輝表示。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