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金匯鎮“金灶吃啥”鄉村美食視頻上線第二季昔日全村“廚神”今日鏡頭主角

上海 18℃ 0
摘要:

  記者沈思怡

  “飛龍出山——Action!”鏡頭前,一比特身穿白色圍裙的古稀老人,手舉著鍋鏟和漏勺,露出笑容。灶頭旁邊是滬郊鄉村傳統年夜飯中的硬菜之一——凍豬頭肉,這是老人帶來的“出山之作”,也是上海奉賢金匯鎮“金灶吃啥”鄉村美食視頻第二季的開篇之作,昨天正式上線。

  作為首季全網播放量突破百萬的鄉村版“舌尖上的美食”,“金灶吃啥”今年又迎來新策劃。“灶頭”的第一個故事,就從有著40多年“大菜師傅”廚齡的徐飛龍說起。徐飛龍今年75歲,曾是全村公認的“廚神”,從30多歲起便成為村民們辦紅白喜事時必不可少的“靈魂人物”——大菜師傅。“最早鄰居蓋房子上樑辦酒席,我去幫忙,沒想到竟燒出了名氣,不少人請我掌勺燒席,最遠去過金山朱涇。”徐飛龍說。

  視頻快結尾處,畫外音響起奉賢本地話:“阿爸/爺爺,我們回來了!”站在灶旁切分凍豬頭肉的徐飛龍驚喜地聞聲回頭,嘴角是藏不住的笑容。“金灶吃啥”欄目編導、金匯鎮融媒體中心負責人朱晚辰不止一次被這個鏡頭打動。“我們趕在除夕前播出,就是希望觀眾看到這個畫面時,能聯想起家中長輩同樣也準備了豐盛的年夜飯盼著他們回家,然後趕快回去團圓。”

  近幾年,伴隨鄉村振興不斷深入,金匯鎮的鄉村面貌變“靚”,村民生活水準不斷提升。用何種方式能讓鄉村振興成果的文宣深入人心、引發共鳴,“李子柒”式鄉村美食視頻成了新探索。

  視頻第一季結合中國傳統節氣對應的食俗,尋味鎮域內12個鄉村,帶來了12道民俗特色菜品,以視頻語言展示新鄉村的風貌與生活。“今年的主題則是尋味那些漸漸遠去的鄉村味道,透視鄉村的變遷。”在朱晚辰看來,解析食物上桌率的改變也是一個慢慢體悟鄉村與時代變遷的過程。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