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興新增動力以進促穩啟新程——《北京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解讀

北京 10℃ 0
摘要: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面對內外部各種風險挑戰,在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市著力穩定經濟、推動發展、改善民生,經濟整體回升向好,社會民生保障有力,首都高品質發展扎實推進。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最新發佈的《北京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豐富的統計資料記錄了過去一年首都各項事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績。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面對內外部各種風險挑戰,在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市著力穩定經濟、推動發展、改善民生,經濟整體回升向好,社會民生保障有力,首都高品質發展扎實推進。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最新發佈的《北京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豐富的統計資料記錄了過去一年首都各項事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績。

一、宏觀政策發力顯效,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擴內需、優結構、强創新、保民生,宏觀調控政策不斷發力顯效,總體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為4376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22年增長5.2%,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萬元,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准。就業、物價形勢總體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2022年上漲0.4%,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4.4%,低於上年0.3個百分點,運行在年度調控目標內。

經濟發展顯現較强韌性與潜力。主要領域穩中有升,全年服務業增加值比2022年增長6.1%,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水准,是經濟恢復的主要動力,資訊服務業、金融業持續支撐帶動。工業生產止跌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4%,裝備、電力、汽車行業貢獻突出。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4.9%,反映實物工作量的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和反映企業擴大生產能力的設備購置投資合計占比達到56.2%,比2022年提高0.5個百分點。消費持續恢復,市場總消費額比2022年增長10.2%,其中,服務性消費在交通、文體娛樂等領域帶動下增長1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8%。企業效益逐步改善,發展活力有所增强。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企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萬億元和17.3萬億元,比2022年分別增長3.6%和2.0%。全年新設企業29.7萬戶,增長20.3%。規模以上“專精特新”工業企業產值、服務業企業收入分別增長5.2%和6.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平均水準2.6個和4.1個百分點。

二、推動“五子”協同聯動,高品質發展取得新突破

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首都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强度(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自2019年以來連續保持在6%以上,穩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2023年1-11月,規模以上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合計3501.1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工業、科技服務業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實現兩位數增長。年末全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57.4萬件,增長20.2%,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36.95件,新增24.97件。創新賦能高端產業發展。全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11875.4億元,按現價計算,比2022年增長7.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1%,比2022年提高0.4個百分點。

推動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全年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8766.7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42.9%,比2022年提高1.3個百分點。打造智慧都市,實施“光網之都,萬兆之城”行動計畫,累計建成5G基站10.7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一;千兆用戶數累計達到228.7萬戶,比2022年新增94.3萬戶;“京通”“京辦”“京智”三個智慧都市應用終端快速升級拓展,出行、醫療等重點領域數位化技術應用不斷深入。

穩步推進國際消費中心都市培育建設。消費供給更加豐富。全年新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6.1萬家,比2022年增長15.6%;新引進首店946家,增長16.5%;截至年末離境退稅商店1058家,新增41家。電商直播、即時零售等新消費模式快速發展,便利商店、量販店和倉儲會員店網上零售額占三個業態零售額的比重達到28.6%,比2022年提高2.5個百分點。演出、賽事等場景化、體驗式消費表現活躍,全年共有339家表演場所舉辦演出49524場,比2022年增長1.4倍;演出收入合計23億元,增長2.7倍。

以“兩區”建設推動高水准開放。建成北京首個國家級跨境貿易便利化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京貿興”新型國際貿易服務平臺,支持綜保區高品質發展。全年北京地區進出口總值3.6萬億元,比2022年增長0.3%,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值4624.3億元,增長2.7%。在服務業擴大開放重點行業中,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新設外資企業1321家,占全市新設外資企業的七成以上,自貿試驗區新設外資企業258家,占14.9%。

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全年疏解提質一般製造業企業112家,治理違法建設2315萬平方米。都市副中心建設保持千億投資强度,第二批市級機關完成搬遷,運河商務區累計注册企業2萬餘家。協同創新和產業合作更加緊密,京津冀三地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編制完成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北京流向津冀科技契约成交額比上年增長1.1倍。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揭牌運營,30餘家創新型企業、11家中關村集成服務機構入駐。

三、關注羣衆“急難愁盼”,持續推動民生改善

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羣衆急難愁盼問題,拎穩“米袋子”和“菜籃子”,著力促進城鄉居民增收,提升公共服務水准,增强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農產品穩產保供有力。克服自然灾害不利影響,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47.8萬噸,比2022年增長5.3%,實現2020年以來“四連增”。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79.5萬畝,產量207.5萬噸,增長4.3%。

居民收入穩步新增。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75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2%,與經濟增長同步。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高於城鎮居民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37,比2022年縮小0.05。

政策兜底强化保障。財政支出向民生領域傾斜,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支出占比保持在四成左右。住房保障力度不斷加大,全年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8.2萬套(間),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9.3萬套(間);全市老舊社區改造新開工社區355個、新完工社區183個。社會保障覆蓋面繼續擴大,年末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的人數分別比2022年末新增36.8萬人、27萬人和26.9萬人。

公共服務水准繼續提升。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构12518個、床位13.9萬張,衛生科技人員34.3萬人。共有幼儿園1991所,普惠性幼儿園覆蓋率達到93%。累計建成養老助餐點1772家,覆蓋近5千個城鄉社區、280餘萬人。全市擁有公共圖書館20個,備案博物館226家,其中免費開放107家,文化館18個、文化站339個。全年創建全民健身示範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43個。

四、踐行人民都市理念,都市品質不斷提升

全面實施綠色發展戰略,以繡花功夫推動城市管理向都市治理和服務轉變,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城市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加强都市運行保障。全年自來水銷售量13.3億立方米,比2022年增長7.8%。北京地區用電量1357.8億千瓦時,增長6.0%。瓦斯供應總量206.1億立方米,增長3.5%。10萬平方米以上供熱面積7.3億平方米,增長2.4%。全年汙水處理率為97.3%,提高0.3個百分點。全市清運處置生活垃圾758.85萬噸,日均2.08萬噸;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共有34座,實際處理能力達到28426噸/日。

完善綠色出行服務。年末公共汽電車運營線路1285條、運營線路長度29738.5公里、運營車輛23385輛;軌道交通運營線路27條,運營線路長度836公里,比2022年新增38.7公里,運營車輛7512輛,新增238輛。年末共有共亯單車91.6萬輛,比2022年末新增3.5萬輛。

建設美麗宜居環境。繼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全市大氣環境中四項主要污染物持續穩定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花園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推動休閒公園、都市森林、口袋公園、小微綠地等建設,全年都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9.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9平方米。

2023年,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市上下努力奮鬥,首都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步。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集中精力强功能、穩增長、惠民生、保穩定,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確保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取得新成效。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